|
[導讀]2012年6月1日,因資金鏈斷裂,舉手網宣布終止服務。從正式上線到關閉服務器,僅僅維持了6個月。
2011年3月,當劉磊決定創業時,他覺得自己迎來了春天。“那時候,好像昆明的整個天空一下子都晴朗了。”劉磊說。
劉磊是個年輕的創業者,1987年出生的他創業時僅有24歲。他大學學的是廣播電視新聞專業,在創辦C2B反向團購網站舉手網之前,他曾在新華社雲南分社做了兩年的攝像記者,因缺失對未來生活目標的心理預期,他決定創業。
但是始料未及的是,“春天”太短,他的創業活動僅僅持續了一年就以失敗告終。隨著團購網站陷入寒冬,舉手網如大多數小團購網站一樣,於2012年6月1日因資金鏈斷裂舉手網宣告倒閉。劉磊為此賠進了自己“跑新聞”兩年積攢下的十幾萬元積蓄。
倉促組建團隊
2011年6月,劉磊正式從新華社雲南分社離職,來到北京創業。這裏離他的家鄉河北廊坊坐公交車就能直達,最重要的是,北京是個更適合互聯網創業的城市。
大概在2011年3月下旬的時候,劉磊決定先創業。他合計了一下,分為三步走,先定項目,再找人找錢,再幹。
那時候團購網站熱潮剛起,很是洶湧澎湃,地鐵裏滿是“拉手網”等團購網站的廣告。劉磊感覺在這背後,一定有其他的機會。
創業項目靈感來自於一個偶然的時機。當時恰逢劉磊買了一個手機殼,他本來想在團購網站上找找有沒有他所想要的樣式。結果找了好幾天,也沒找到。後來他無意中瀏覽阿裏巴巴,在上面看到了他想要的那款手機殼,批發一百個只需要幾十元一個,但在淘寶上零售價要將近二百元。
劉磊建議其他網站組織團購這款手機殼,不過石沈大海。之後他又嘗試在威鋒網發帖子組織團購,同時在自己的淘寶店裏做了鏈接,而後發現這個團購貼人氣還挺旺。
於是劉磊突然想,如果有一個能夠支持個人直接發起團購活動的平臺,一定能給人們帶來價值。這就是後來舉手網的商業模式——C2B反向團購。
經過細致的市場調研後,劉磊開始找合作夥伴。“如果我能以這個創業項目說服其他人,說明它的確是不僅僅對我一個人有誘惑力。”劉磊這樣認為。
劉磊後來找來了謝峰、李猛、李哲、克州等4人,組成5人創業團隊,正式開始運作創業項目。
謝峰是劉磊的大學同學,在加入劉磊的創業團隊之前,主要做公關工作,在創業中負責網站推廣;李猛和李哲曾是阿裏巴巴的同事,主要做程序員;克州曾任職一家傳統團購網站,他帶來了不少供貨商資源和行業信息。這4個人其實都比劉磊大,出生年為1984年至1986年不等。
回想起創業團隊的組建,劉磊覺得有所遺憾。“當時組隊的時候,我盡管注意到互補性,但依然有很大缺憾,沒有UED、沒有前端、沒有編輯、沒有財務、沒有采購、沒有客服,所以大家什麽都得幹。”
複雜的商業模式
按照其官方介紹,舉手網是一家C2B反向團購網站,於2012年1月份正式上線,是國內涉足反向電子商務領域較早的網站之一。
舉手網以促使商品議價權向終端消費者方向轉移為主要服務理念。舉手網的購物模式的本質是——在規定時間內集合大量零散購買者,成為一個大的購買團體,增強與商家的議價能力。
談及舉手網的商業模式,劉磊認為這的確是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但的確有點復雜。上線後舉手網的反饋結果很多,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網站功能設計復雜,學習成本高,用戶體驗不好,從而導致用戶粘性低。
“我們也曾試圖說服用戶接受新事物要付出成本的,但我現在想來,任何成功的商業模式,必定是能流暢循環起來的,用戶所付出的成本一定要小於他得到的回報,這樣的模式才能被廣泛接受。”劉磊說,“創新,做減法比做加法要更有效。”
2012年初剛上線時舉手網就很快積聚起了2萬的用戶數,但是到5月時用戶還不足3萬,由於砍掉了網站自身發起的團購業務,5月一整個月的收入也僅有五六千。在此之前的1至4月份,舉手網的毛收入平均每月曾有2萬元。
“上線第一個月的成交量最大,流水達10多萬元,所以我們開始比較樂觀。”劉磊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2012年6月1日,因資金鏈斷裂,舉手網宣布終止服務。從正式上線到關閉服務器,僅僅維持了6個月。
缺失清晰的財務規劃
在創業失敗的反思中,劉磊認為公司陷入資金告急的窘境,歸根到底和沒有一個清晰的財務規劃有直接原因。
“關於資金,能省一定要省,別把希望寄托在不確定的外部投資上。”劉磊說。
在這次創業項目中,劉磊總共投入了約15萬元,其他幾個合夥人僅象征性地每人投入幾千元,但在股權分配上,他們卻近乎平分,劉磊僅占有30%的股權。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劉磊坦陳,文科生出身的自己在這方面的確欠缺考慮。
而對後市的盲目樂觀以及項目上線拖延,也導致舉手網錯過了一些融資機會。事實上,剛開始創業時,劉磊就曾和一些投資人有過洽談,當時投資人也表示有意向投資。但由於籌備的半年時間內,團購網站行業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以致舉手網試運營的2011年12月,融資環境已極度惡化,根本融不到錢。
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認為,新的團購網站已沒有成功的希望,團購網站中最終將只剩下一兩家企業。“之前對團購的預期過高,早期過多的資源消耗,導致了團購行業一度畸形地發展,為了生存,團購企業只能選擇轉型方向。”
在陳壽送看來,團購只是一種銷售方式,並不是一個真正的行業,如何圍繞團購做更多深入的服務,才是關鍵點所在。未來的團購企業或更多向生活服務類電商企業轉型。
騰訊科技
死因有二:
1. 資金投入過多,後繼無力
2. 整個團購產業前景不明朗,投資者缺乏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