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514|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綜合新聞] 世界能源變局告訴了我們什麼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12-18 00:32:4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某些“核心技術”雖經精心挑選,但挑選的主要依據可能還是根據國外信息,一般並沒有經過中國科技界和企業自己的“試錯”過程,所以常常是踏進美國等發達國家已經在走的技術路線,進入別人先行一步的競爭,所以我們“缺乏核心技術”幾乎就無法避免。因此,對這樣一種一些人習以為常的應對措施,確實到了應該反思的時候了

近日,國際能源機構(IEA)公布了其2012年度報告“世界能源展望”,馬上引起各國媒體的關注,因為報告估計,到2020年美國可能超越沙特,成為世界第一產油(氣)大國。

這既是新聞又不是新聞。說不是新聞,是因為一段時間以來,美國頁岩氣的進展已引起各方矚目。這項突破不僅造就其能源自給率大大提高,降低制造業能源成本,使得再工業化成為可能;而且改善了油氣結構,更多地使用天然氣可減少碳排放,使這個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在“道德制高點”上自以為有了更多指責中國和印度的話語權;而減少對中東石油依賴的結果,更可能對全球戰略格局帶來重大變化。說它是新聞,是因為並沒有很多人曾經預料這個傳統能源領域的創新,短期內居然會實現那樣可觀的效果。


“多頭布點”≠“押寶”

能源問題將是未來世界經濟發展最大的挑戰之一,也將是充滿創新和技術突破機遇的希望之地,這點在世人看來幾乎沒有異議。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美國的“創新救市”中就對能源領域的突破有著很大的期待。我在當年發表的文章中,就觀察到美國可能期待在包括綠色新能源材料與技術、全球氣候變暖應對方案和建築節能等在內的“綜合能源”方面實現突破以挽救經濟。現在來看,美國較快擺脫經濟低迷的機會可能就在廣義的能源領域大方向應該不錯,最近對其占據世界能源“老大”前景的判斷或許就證明了這點。

難道美國政府比較高明?當然不是。雖然早在2007年,時任總統小布什在國情咨文中就已經提到“美國正處在技術突破的邊緣,可以讓美國擺脫對石油的依賴”,但是他根本沒有提到頁岩氣,當時他關注的是生物質能源,具體談到了將木材碎片、雜草和農業廢棄物轉化為燃料可能帶來的機會。《華爾街日報》2012年11月12日發表評論,就諷刺官員和投資者在能源創新上的誤判,評論寫道:“歷史學家未來某天會很驚訝當年政治家和金融資本忙著投資綠色能源時,正在發生革命的恰恰是在化石燃料領域。”
不過誤判的決非僅是美國總統。除了生物質能源,有關各界對解決能源問題更大的期望顯然是注入在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可這些到目前為止也難說有突破性的進展。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初,IBM協同“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就拋出智能電網等挽救美國經濟的方略,據稱每年在電能傳輸上的消耗就要達到40-70%,所以利用信息技術加以精準地調度和利用將可能節省可觀的電能,不久智能電網概念也在中國熱起來,但是目前似乎尚未達到原先預想的效果;而當年因“體量大”產值高也被看好的建築節能,至今也沒有真正形成氣候。

換言之,先前包括眾多專家在內的大多數人設想的能源問題突破點,基本上在數年內並沒有兌現。現在真正冒出來的,卻是“傳統”的化石燃料提取技術上的突破。當然,先前那些探索無疑都是必要的,無所謂誰對誰錯,今天不成功的,或許明天就出現重大創新,對於未知重大技術的突破,“多頭布點”可能是無法避免的代價,只是要想“押寶”在某些特定領域,風險恐怕與賭博差不多。


問題是如何掌握一個度

今天又有人認為一場“新的工業革命”正在發生。我覺得無論是不是需要給它貼上“革命”的標簽,其背後那些重大異動是確實存在、值得重視的,特別是一些傳統產業如制造業正在發生的變化,可能對中國帶來重要影響,更需要我們密切觀察。現在有不少人在熱心選擇“重點領域”和“核心技術”,特別是3D打印和智能機器人等很快成為焦點,估計不久一些地方就會推出“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甚至為具體技術領域制訂特殊政策,然而這些做法可能需要我們三思。

這些年來,專家建議、政府拍板,劃定一些需要推進的具體產業,給予特殊政策甚至各種補貼,幾乎已成常態。在許多人看來,這是天經地義的做法,為數眾多的研究報告中也都列舉了各國政府如何通過類似措施來推進產業發展的。然而,這樣的做法一直是有爭議的。美國政府抵稅政策支持企業研發活動,但未見到支持補貼特定產業領域,學術界占壓倒優勢的觀點也不贊成這樣;即使在普遍主張政府發揮更大作用的歐洲,政府類似的支持至少在理論上也限於“競爭前(Pre-competition)”。其實政府主導或資助一些前瞻研究,提供一些產業發展的情景規劃,必要時適度推一把並無不妥,有時甚至是必要的,例如新中國成立之初確定50多項科技和產業重點建設工程。問題是如何掌握一個度。事實表明,在我國今天的具體情況下,相關政府部門如果過度強力推進一些細分產業(同時必然也限制另外一些),甚至具體到聚焦到某些具體的核心技術,很可能事倍功半。最近美國能源新動向就是一個案例,或許可以為我們帶來一些啟示。


更多的應是構造環境,制訂新規則

最近能源創新出現的“意外局面”可能表明,人們或許可以比較準確地觀察到大趨勢,政府也應當引導鼓勵順勢而為,把握機遇,但是這一切更多的應是構造環境,制訂新規則,而對哪些具體技術和產業細分領域的選擇,則不要太早下定論,甚至也不應由政府走到前臺來唱主角。我國政府早已經明確創新主體是企業,讓它們根據自己的條件和核心能力,選擇一定的方向,自己承擔風險同時享受創新成功的豐碩回報;當然會有企業最後被證明選錯了方向而付出代價;但是肯定不會所有企業因為跟著不正確的“預見”指揮棒而出現全軍覆沒的後果。有人或許懷疑那樣是不是會出現一擁而上、各地產業發展雷同重復建設?事實恰好相反,造成這些現象正是過早圈定某些技術和產業領域的不當政策,最近太陽能企業的大起大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些政府部門過度呵護的結果。

除能源以外,實際上在許多領域都有過類似的教訓,而且那樣的做法還會帶來另一後果。由於那些“核心技術”雖經精心挑選,但挑選的主要依據可能還是根據國外信息,一般並沒有經過中國科技界和企業自己的“試錯”過程,所以常常是踏進美國等發達國家已經在走的技術路線,進入別人先行一步的競爭,所以我們“缺乏核心技術”幾乎就無法避免。因此,對這樣一種一些人習以為常的應對措施,確實到了應該反思的時候了。

(作者為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研究員)

http://www.china5e.com/show.php?contentid=258794

中國應該重點開發可燃冰{:announce:}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2 15:39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