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畏”(Shaurya)巡航導彈模型
國產巡航導彈在試射中途自爆,再度暴露了印度軍工科研體系的低效。
3月12日,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展開國產“無畏”亞音速中程巡航導彈的首次試射,結果因飛行軌跡偏離不得不提前自爆。這是該組織近幾個月來遭遇的又一次挫折。即便如此,印度政府從沒有難為過DRDO,而且始終予以重金支持。以至於印度“Sify”新聞網用“我們不怕失敗!”為標題暗諷DRDO的“高消費,低產出”。
國產武器得靠外國技術救場
當地時間3月12日上午11時50分許,DRDO從奧裏薩邦的昌迪普爾綜合試驗靶場,向孟加拉灣深處某無人島發射“無畏”導彈。導彈在初始階段表現正常,但幾分鐘後,技術人員通過監控視頻發現,處於飛行中段的導彈逐漸偏離預定軌道。緊急請示DRDO主席S·薩拉斯瓦特後,地面測試人員啟動了自爆程序,導彈在外海上空化為一朵“禮花”。
盡管未能命中目標,DRDO發言人拉維·古普塔堅稱此次試射取得“大部分成功”,理由是導彈主發動機點火、助推段分離、飛行控制穩定技術等均被證明可靠。他還強調,DRDO將本著“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持續對“無畏”導彈進行改進,直至列裝。
作為DRDO最雄心勃勃的項目之一,與另一款外界熟知的超音速巡航導彈“布拉莫斯”相比,“無畏”被強調為“印度主導”,而非前者那樣借用俄羅斯技術。據悉,DRDO效仿美國“戰斧”巡航導彈,為“無畏”設計了飛機式氣動布局,長度約6米,最大彈徑約0.5米,采用渦噴發動機推進,最大飛行速度約0.7馬赫,最大射程可達1000公里。
按照DRDO的解釋,與“布拉莫斯”相比,“無畏”在多任務能力以及精度上更勝一籌。超音速的“布拉莫斯”由於空氣摩擦加熱,而很難采用高精度的紅外和光學制導系統,目前只能以雷達末制導方式對付艦艇;速度較慢的“無畏”卻可采用多種末制導方式,既可攻擊軍艦又可攻擊地面目標,再加上采用隱身技術,突防能力不差。如需要,DRDO認為,采取兩種巡航導彈“快慢配”,能輕易癱瘓敵方的抵抗能力。
此次“無畏”巡航導彈中途“自爆”,應與制導系統缺陷有關。考慮到美國並未向印度開放GPS衛星軍用碼服務,再加上俄印GLONASS衛星信號共享業務尚未開通,“無畏”應以慣性捷聯式制導為主,輔以中段地形匹配制導,末段圖像對比制導等方式,但這些制導模式非常強調精確性,尤其是慣性導航存在“累計公差”問題,飛得越遠誤差越大,若沒有可靠的內部修正裝置予以調節,導彈的圓周概率誤差(CEP)很難降下來。
有分析稱,經歷失敗後,DRDO很可能像當初開發“藍天”、“三叉戟”等戰術導彈一樣,請求歐洲、俄羅斯或以色列公司出手相助,為“無畏”導彈換用成熟的制導系統,以求盡快拿出成果,從而堵住輿論和政府高層的嘴,畢竟,他們習慣於“只看結果,不問過程”。
研發效率低40年來屢敗屢戰
印度一直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軍火進口大國,新德裏也試圖培植本國軍工能力,可大筆軍費花出去了,也未能獲得自己想要的國產化優勢。
上世紀70年代起,DRDO啟動了不少規模龐大且資金充裕的防務項目,用意是替換現有的外國戰鬥機、坦克和導彈。但幾十年過去,這些項目花錢不少,但沒有一樣東西能讓軍方滿意,最後又得回到對外采購的路上來。這些項目中,印度國產輕型戰鬥機(LCA)和“阿瓊”主戰坦克都大幅度延期。而在裝備采購上,印度為了防止外國承包商行賄,而采取政府對政府談判的形式,印度軍隊無從發表專業意見,也就無法得到真正的先進技術。
實際上,印度國防系統最嚴重的腐敗是“錯誤的決策”,由於新德里總是片面強調“扶植本土軍工業”,輕信DRDO的種種承諾,為其提供巨額資金支持,出現問題後又不嚴厲追究,這種怪現狀使得印度軍工產業的效率極為糟糕。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曾邀請英國物理學家布萊科特對該國的軍備可持續發展體制進行評估,布萊科特在最後遞交的報告中建議,印度的國防開支最好不要超過GDP的2%,推行有限的軍事現代化,他還建議由國家出資並控制軍事技術研發機構。正是這樣的結論,才造就了今天印度軍事科研機器的“詭異”表現。
http://military.china.com/news2/569/20130321/17740677.html
發動機都不算先進,最大飛行速度只都0.7馬赫.戰斧係0.8馬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