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感慨中英風水輪流轉,英網友在《衛報》社論下留言說,“卡梅倫一定很後悔老祖宗打了場鴉片戰爭”(圖片來源:觀察者)
英國《衛報》12月3日刊登社論,題為《英國和中國:車輪反轉》,文章追溯清末時英國為中國建成首條鐵路,而現在卡梅倫提出英國願意向中國開放投資連接倫敦和英格蘭北部、價值430億英鎊的高鐵項目。《衛報》社論感嘆這種苦澀對比。文章一方面認為其實中國並沒那麼強大,但卡梅倫此次訪華對中國畢恭畢敬的態度讓英媒唏噓,文章稱“在中國外交貿易宴席的菜單下能聽到(中國人的)竊笑······這或許是報應:歐洲國家曾令中國支離破碎,如今中國能輕而易舉地(對歐洲)實行分而治之的策略。”
《衛報》社論全文
1876年中國首條鐵路由英國企業建成,但很快被斥之為外國“奇技淫巧”的中國朝廷官員下令拆除。(上海吳淞鐵路,由英商怡和洋行在1876年修築完成——觀察者網註)1881年在英國工程師克勞德·威廉·金達的監造下,中國建成第二條鐵路。(唐胥鐵路,1881年完工,中國實際上的第一條鐵路,也是中國自主修鐵路的開端——觀察者網註)金達成為塑造中國大規模蒸汽機車鐵路系統的眾多英國人之一,這些鐵路不僅改變了中國經濟,還引領中國社會進入現代紀元。
曾被清政府授予“紅頂子”官銜的金達無疑會驚詫於這個主意:中國工程師將很快前往英國,並幫助英國人修建一條鐵路。世事何其無常!英國幾乎已把昔日使之成為首個鐵路國家並大規模出口的技術領先喪失殆盡,中國人則正將其據為己有。
中國的高鐵網在德日等企業幫助下建成,但其更新的機車和軌道出自本土設計,並準備將其銷往世界其他國家。當首相卡梅倫在北京宣布英國歡迎中國對我們的高鐵項目進行投資時,對這種苦澀對比作何感想,我們不得而知。
鐵路的情況同樣適用於核科學,英國作為核領域先驅的記憶仍歷歷在目,但如今只能求助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幫我們修建新型核電站。
不過,這種科技態勢的轉變或許被誇大了。不像1881年與2013年那樣黑白分明的對比,無論就科技還是工業而言,英國並非如此不濟,中國也並非如此先進。
英政府對華態度令人遺憾,給人以行乞、畢恭畢敬和過分謙卑之感。英國首相在中國媒體上撰文贊揚此次訪問,稱英國是中國最好的朋友和最強有力的支持者。
誠然,英國並非是對中國大唱贊歌的唯一國家,歐盟所有成員國都曾經唱過同一首歌,為保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而置原則於不顧,如今則正在尋求確保在中國對海外的投資資金中分得一杯羹。隨著競爭者們在人權等事務上“自毀名聲”,在中國外交貿易宴席的菜單下能聽到(中國人的)竊笑······這或許是報應:歐洲國家曾令中國支離破碎,如今中國能輕而易舉地(對歐洲)實行分而治之的策略。
觀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