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5082|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港分流珠三角航班減延誤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8-13 10:44:1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解決珠三角空域擠塞是民航處重點工作,下月二十二日起,本港西南面將新增一個經本港進入珠三角空域的移交點,變成「三入一出」,一成八經本港空域的珠三角航班,將分流至新移交點進入深圳降落,紓緩本港機場上空航道,減低本港升降航班延誤情況。民航處處長羅崇文指,本港機場的樽頸問題在於只有兩條跑道,但認同是否興建第三跑道,要平衡造價昂貴和環保問題。

現時經珠三角空域往返內地的本港航班佔香港機場整體流量兩成三,經香港空域往返內地的空管移交點只有「兩入一出」。本港民航處、國家民航局和澳門民航局已達成共識,據悉在解放軍協調空域下,下月起在本港西南面、澳門西面,新增一個經本港入深圳降落的移交點,變成「三入一出」。

民航處處長羅崇文昨表示,本港空域繁忙,將一成八飛越本港低空到珠三角的航班往西南移,令更多飛機使用該飛行通道,縮短在本港機場的航班等候升降時間,變相減少航班延誤,空管人員工作壓力亦減低,甚至機場周邊空氣亦可改善。

上月一日起,從香港飛越台北飛行情報區往南韓的航班流量間隔,亦由原來十分鐘縮短至五分鐘,令該航路容量倍增。外界指珠三角空域擠塞一日未解決,興建新跑道只會得物無所用。但羅崇文指,二○二○年優化珠三角空域工作已完成,區內五個機場由每天二千七百班航班,可增至二○二○年的五千班,他強調「空域十年後已不是問題」,反而「樽頸是跑道數目」。

羅崇文以本港有三條過海隧道來比喻本港空域擠塞問題,他指優化珠三角空域,有如在海底隧道以外,增加高架天橋,只可減輕周邊道路負荷,但無助隧道擠塞;他認為若不建第三條跑道,將局限航空流量。但認同第三條跑道造價昂貴,亦要平衡環保問題。

另外,民航處位於機場的新大樓將在明年第三季完工,二○一三年底投入運作。新空管中心系統可應付有第三條跑道下,每年六十二萬架次航班流量。本港機場航班流量將由現時每小時六十一架次,升至明年六十三至六十四架次,到二○一五年每小時六十八架次。正培訓一百二十名見習空管人員,五年後總空管人手達二百五十人。新大樓另設意外調查中心,無間斷後備電力,以及侵入特殊空域警報等安全系統,公眾可參觀有航空交通歷史的教育廊等。 

http://news.sina.com.hk/news/2/1/1/2406409/1.html


如果樽頸是跑道數目,當初設計點解唔準備?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6-29 23:53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