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翻土、免澆水,還能種菜養魚,節能減碳!這種新興的魚菜共生耕法,連美國全食超市也埋單,而這股農業微革命之風,正悄悄吹進台灣。
全球糧食危機意識高漲,之前《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便曾以“喂飽全世界”(Feeding Nine Billion)的封面探討,聯合國也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增加20億,屆時農業用水資源卻將減少23%,可耕地則減少24%。
全世界都在傷腦筋:如何在不增加地球的負擔下,確保大家都不會挨餓?
優點一:省水、無土壤,減少碳排放
美國網站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最近報導,2030年可能出現的九種新職業,其中之一就是“魚菜共生(Aquaponics)漁夫”,因為屆時野生魚類數量逐漸消失,新的漁業生產方式如魚菜共生,將漸漸取代傳統漁業。
這個被喻為未來新職業的魚菜共生,近來也引進台灣,開始改變陽臺、農場的風貌。這種號稱超省水、可不用土壤的新城市農法,究竟是怎樣的?
走進林口的魚菜一家展示農場,近200m2的網室裏,看得見形形色色的菜和游來游去的魚,卻不見泥土的蹤影。原來,魚兒就是這裡的農夫,是這些蔬菜的“衣食父母”。
睿陽魚菜共生農業科技公司負責人陳登陽說,魚菜共生將水產養殖(Aquaculture)和水耕(Hydroponics)結合起來,是一個互利共生的生態系統:利用細菌把魚的排洩物轉化為植物的養分,水質經過植物凈化後,又能回歸魚池。
事實上,台灣雨量分佈不均,被聯合國認定為全球第18名缺水地區,屬於水資源貧乏區。而魚菜共生耕法,需要的水量不到傳統土耕的5%,因此在特別缺水的中東地區尤其風行。魚菜共生系統若不用土壤當介質,就不用翻土,可減少病蟲害、碳足跡,讓人在家裏就能有魚有菜、自給自足。
曾任德意志銀行作業部副總裁,退休後成功打造全台首座家庭式魚菜共生系統的陳登陽解釋,科技業紛紛搶蓋的植物工廠,和魚菜共生一樣,也是水耕的一種。但水耕最大的問題是,人工調合的養液(化學液肥)使用後終究要排放,可能引起河川富養分化。
優點二:無毒有機,種出安心蔬菜
另一方面,養液必須保持無菌狀態,因為“細菌一滋生,病害就來了;病害來了,整場就完了。”為了控制病害,業者便可能使用一些不該添加的東西。而在魚菜共生系統裏,即使有病菌產生,也不會很嚴重,各種細菌會互相競爭,不會有單一種細菌獨大的狀況。 不少擁抱魚菜共生的城市農夫,都具有高學歷、外商工作經歷。
位於新店山間,全台最早開課的AVATA魚菜共生實驗農場,負責人李佳璇原本在香港金融業工作,罹癌後辭職回台。身為兩個小孩的單親媽媽,她為了自己及家人健康,希望在家裏種出安心蔬菜,2011年前往夏威夷學習魚菜共生,2012年農場正式營運。
李佳璇說,自從2013年公視報導後,電話就接不完。還有數十名千里迢迢從美國、澳洲等地返台拜師的學員。目前,她也擔任臺科大“魚菜共生與環境實務”課程講師。
隱憂:有機驗證難,技術待突破
魚菜共生對環境友善,產量也不差。根據陳登陽引述美屬維京群島大學研究資料,商業化魚菜共生農場相較於土耕,羅勒的產量能提高兩倍、秋葵產量更提高17倍。
不過,魚菜共生若要在台灣繼續推廣,至少還要解決兩個問題。首先,魚菜共生農場若不採用天然介質,在台灣仍拿不到有機農產品驗證。農委會農糧署有機農業科技正林銘洲表示,現階段在台灣想申請有機驗證的農友,必須通過土壤、木屑等天然介質栽種,這個規範標準是看齊歐盟;而在美國,對介質的規範較松,不用土壤的魚菜共生農場有可能獲得有機驗證。
遠東科技大學精緻農業中心主任張彥輝,2013年率領研究團隊以室內魚菜共生裝置,獲美國匹茲堡發明展農業生技類金牌,是台灣嫺熟魚菜共生耕法的學者之一。
他認為,魚菜共生的目的,是要盡可能達成“有機蔬菜”,如果光靠魚的排洩物、飼料的沉澱物這些有機質,還是不夠,僅能增加蔬菜的有機質成分,達到“類有機”程度。以農產品獲得有機驗證的安安農場為例,它的魚菜共生系統是在溫室內採用土耕,使用魚池裏的循環水澆灌,對植物來說,主要的有機質,還是來自泥土成分及有機肥料。
第二個問題是,魚菜共生若要產業化,仍有一些技術待克服。張彥輝指出,全面自動化蒐集魚排洩物、飼料沉澱物的有機質,讓蔬菜百分百吸收並轉換為有機成分,目前還無法做到。再者,供應系統內植物的有機養分,理想上是由系統自給自足,不需額外添加肥料,這在水耕培育系統也尚未突破。
其實,自古中國就有稻魚共生,鴨菜一家、鴨間稻、稻田養鱉等先例,現今的魚菜共生,多數只是設法排除土耕及水耕的缺點,並汲取水耕及水產養殖的優點。若未來魚菜共生能突破有機驗證和技術困境,實現規模經濟,或許下一步,魚菜共生的安心食材,也會端上你家餐桌。( 撰文:陳筱晶,《商業週刊》)
【小資料】養魚兼種菜,減少碳排放——魚菜共生系統圖解
1.蓄水養魚
魚所排放的阿摩尼亞經細菌的硝化作用,先轉化為亞硝酸鹽,再轉化為硝酸鹽
2.排水耕作
含硝酸鹽的水流進植物根部所在的位置
3.凈化水質
植物根部吸收硝酸鹽後,製造出胺基酸和蛋白質;同時植物的根部可凈化水質
4.回收循環水
凈化過的循環水,回到魚池
日經能源環境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