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中韓兩國元首昨天在北京舉行首腦會談,共同宣布中韓自貿區結束「實質性談判」,自貿協定的範圍涵蓋服務貿易、投資等十七個領域,最快或明年上半年正式簽署。這意味着,協定將對兩國相互出口的九成以上的商品免除關稅,台工商界直言「大勢不妙」。
中韓自貿區談判於二○一二年五月啟動,是中國迄今為止對外商談的覆蓋領域最廣、涉及個別貿易額最大的自貿區,雙方已經舉行了十四輪談判。昨天,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南韓總統朴槿惠在京會晤,雙方共同宣布中韓自貿區結束「實質性談判」。
根據談判成果,中韓FTA範圍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共十七個領域,包含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採購、環境等「廿一世紀經貿議題」。
其中,在貨物貿易方面,兩國將在二十年內對產品品目為準九成以上的商品撤銷關稅;農副產品方面則以產品品目為準七成以上、以進口額為準的四成商品撤銷關稅,但大米被完全排除在協定之外。
韓聯社報道,備受關注的汽車在談判中並未列入關稅減免對象,部分業內人士感到「出乎意料」。
此前曾有預測指出,中韓自貿區一旦建成,預計中國GDP將增長百分之一至二,南韓增長百分之二至三。
屆時,中韓有望形成一個人口規模為十三億五千萬、GDP達十一億美元(約八十五點八億港元)的共同市場,「東亞經貿格局或得以永久性改變」。
中韓雙方昨天簽署了會議紀要,談判團隊會在年底前完成餘留技術問題的談判。韓聯社稱,中韓FTA最快在明年上半年正式簽署。
這亦預告台灣出口到大陸的商品將受到嚴重衝擊,台工商界直言「大勢不妙」。
據介紹,南韓、台灣兩地出口貨品有七成以上重疊,雙方是主要貿易競爭對手。台當局評估,中韓FTA一旦生效,台GDP將下跌零點五個百分點,除了兩成半出口到大陸的工業產品受影響,還有八十五億美元(約六百六十三億港元)的商機被南韓搶走。
星島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