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是《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踐年,隨著大氣治理的不斷深入,火電、工業鍋爐和機動車三大治理領域日漸清晰。一年來,各地積極開展實踐,政府的政策、監管持續加嚴,投入空前加大,相伴而生的治理、設備、運營等相關行業蓬勃發展,市場異常繁榮。
我們梳理了一年來大氣污染防治的政策、實踐亮點,與讀者分享。
火電
內外加壓撬動千億大市場
●“根據我們的預測,新標準帶動的環保治理和設備制造行業的市場規模在2600億元左右,後面還會有一個巨大的運營服務市場。”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業內專家表示,煙氣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技術從系統設計角度出發,對各污染物治理工藝進行一體化設計,降低污染治理的投資、占地、能耗和運行費用,減少二次污染並盡可能實現副產物的資源化再利用,具備商業推廣價值,是未來減排技術的發展方向
“十一五”看脫硫,“十二五”看脫硝。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火電脫硝任務被再次強調,今年要推進燃煤電廠脫硝改造1.3億千瓦。
今年7月1日,現役火電機組按規定將執行排放新標準,到 6月底,單機容量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需要全部加裝脫硝設施。
而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完成脫硝改造的機組只有50%, 2014年~2015年還有2.8億千瓦的現役機組要進行脫硝改造。脫硝改造能否按期完成任務?火電行業能否順利達到新排放標準?成為今年各界關註焦點。
補貼2.7分夠用嗎?
為有效推進火電脫硝,相關部門不斷完善以電價為核心的經濟政策。國家發改委首先將脫硝電價14個省(區、市)試點範圍擴大為全國所有燃煤發電機組,燃煤發電企業脫硝電價補償標準由每千瓦時0.8分錢提高至1分錢。
3月,國家發改委和環境保護部聯合印發《燃煤發電機組環保電價及環保設施運行監管辦法》, 進一步完善環保電價政策,脫硫脫硝除塵電廠可享受環保電價加價2.7分錢/千瓦時(其中,脫硫電價1.5分錢,脫硝電價1分錢,除塵電價0.2分錢)。
國家的補貼夠用嗎?江陰蘇龍熱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陶建華說,每度1分5的脫硝電價補貼,完全可以沖抵各項脫硝成本,保障企業環保設施的可持續運行。
對此,中電聯研究室主任潘荔建議,要完善以電價為核心的經濟政策,繼續適當提高環保電價;加大超標罰款的力度;發揮發電權交易,排污權交易等市場機制的作用,讓企業更積極主動減排。
新標準帶動2600億元市場
減排壓力成就脫硝行業崛起。據專家測算,“十二五”期間僅脫硝改造就有超過800億元的市場容量,將成為大氣治理成長最為迅速的細分領域。
據信達證券分析師測算,2014年度全國燃煤機組脫硝投資市場規模超過350億元。預計到2015年,脫硝特許經營市場年度規模將達到141億元~149億元。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一時間國內成立數百家脫硫脫硝公司,包括從設備生產、設計、施工建設到運營管理。龍源技術、燃控科技是低氮燃燒設備生產供應的前端脫硝企業。電廠脫硝改造的爆發式增長,也帶動了脫硝監測設備市場的旺盛需求,雪迪龍在這輪改造中受益不淺。
“根據我們的預測,新標準帶動的環保治理和設備制造行業的市場規模在2600億元左右,後面還會有一個巨大的運營服務市場。”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超低排放成煤電新目標?
有些火電企業新標大考不過關,被罰;而有些技術領先、實力雄厚的火電企業,借著排放標準提升的契機,實現了排放的“蛻變”。
隨著排放標準的加嚴和技術不斷攻關,“近零排放”或“超低排放”受到火電廠的追捧。號稱“近零排放”的神華集團國華舟山電廠4號35萬千瓦國產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的移交生產就曾在業界引發熱議。
山東山大能源環境有限公司設計院常務副院長潘峰介紹,燃煤電廠污染物超低排放的系統配置,由低氮燃燒、SCR脫硝、空氣預熱器、高效除塵 、煙氣脫硫、濕式電除塵等系統構成。逐級除塵、脫硫、脫硝,最終通過濕式電除塵深度凈化,實現污染物綜合脫除和超低排放。
業內專家表示,煙氣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技術從系統設計角度出發,對各污染物治理工藝進行一體化設計,降低污染治理的投資、占地、能耗和運行費用,減少二次污染並盡可能實現副產物的資源化再利用,具備商業推廣價值,是未來減排技術的發展方向。
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環境保護部共同印發《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在試驗示範基礎上推廣燃煤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技術。
要達到火電超低排放標準,需要對燃煤機組現有除塵、脫硫、煙囪等多個設施進行改造,並增加脫硝催化劑用量。這對除塵、脫硫、脫硝市場有何影響?
據中信證券預測,除塵市場空間增加最為顯著,投資需求613億元,行業訂單景氣周期有望持續至2016年,SO2超低排放改造需求為230億元。
新建脫硝設施投資需求為350億元,大部分可能將在2014年~2015年釋放完畢,催化劑對應穩定年度更換市場需求78億元。
鍋爐
改變不治理就排放的現狀
●新標準實施後,對鍋爐產業的影響是全面的。行業內專家估算,新標準的實施將帶動3000億元以上的環保產業市場
●鍋爐治理首先從淘汰和治理熱效率低、排放嚴重的小鍋爐入手。《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要求,到2017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10蒸噸/小時及以下的燃煤鍋爐,禁止新建20蒸噸/小時以下的燃煤鍋爐
近年來,大氣治理的焦點一直是火電,治理水平不斷提升。而燃煤量排名第二的工業鍋爐由於未建立起系統治理體系,已經擠掉“改造”後的火電,成為大氣污染物的頭號貢獻者,排放污染物超過煤電,也因此成為下一步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
史上最嚴鍋爐標準實施
環境保護部今年5月公布的《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被評價為史上最嚴的鍋爐排放標準。
按照新標準,新建鍋爐自2014年7月1日起、10t/h以上在用蒸汽鍋爐和7MW以上在用熱水鍋爐自2015年10月1日、10t/h及以下在用蒸汽鍋爐和7MW及以下在用熱水鍋爐自2016年7月1日起執行標準。
新標準相比於2002年施行的現行標準,主要增加了燃煤鍋爐氮氧化物和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限值,規定了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取消了按功能區和鍋爐容量執行不同排放限值的規定,以及燃煤鍋爐煙塵初始排放濃度限值,提高了各項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新標準要求,要控制小鍋爐的數量,使其由分散向集中、由小容量向大規模發展。對工業鍋爐通過集中建設熱電聯產機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鍋爐,對供熱供氣管網不能覆蓋的地區改用電、生物質成型燃料、新能源等,提高清潔能源的比例,推廣應用高效節能環保型鍋爐。
新標準實施後,對鍋爐產業的影響是全面的。行業內專家估算,新標準的實施將帶動3000億元以上的環保產業市場。
淘汰改造都不放鬆
鍋爐治理首先從淘汰和治理熱效率低、排放嚴重的小鍋爐入手。《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要求,到2017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10蒸噸/小時及以下的燃煤鍋爐,禁止新建20蒸噸/小時以下的燃煤鍋爐。
據了解,從2012年開始,環境保護部從排污費裏支出10億元支持十幾個城市的鍋爐改造,既包括煤改氣,也包括淘汰小鍋爐和鍋爐的綜合治理。
在推進鍋爐改造過程中,部分省市在今年開始嘗試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專業的能源管理公司與鍋爐使用企業簽訂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負責改造鍋爐、市場運營和維修等業務,節能效益有合同雙方分享。今年4月3日,河北唐山首個燃煤鍋爐改造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落戶樂亭。
推動煤炭清潔、高效燃燒,是所有鍋爐面臨的課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的研發應用成為熱點。
如煤科科學研究總院研制的高效煤粉工業鍋爐系統具有清潔燃燒、高效運行、節煤顯著等特點,污染物排放接近燃氣鍋爐水平。目前,在東部沿海和北部高寒地區的煤炭企業集團、市政熱力和大型工業園區市場得到推廣。
為促進煤粉鍋爐低氮燃燒技術的規範化和標準化,減少燃煤鍋爐氮氧化物排放,山東省環保廳、省質監局9月發布實施《煤粉鍋爐低氮燃燒技術性能規範》,對不同燃燒方式和燃煤種類,分別提出了鍋爐低氮燃燒脫硝效率標準。
生物質能將派上大用場
用生物質成型燃料替代煤炭等化石燃料,是實現工業鍋爐尤其是中小鍋爐減排的另一個途徑。
今年以來,兼具農業大省和用能大省的河北、山東、江蘇等地,在生物質能發展方面進展迅速。河北、山東采用補貼、試點推廣等措施方法,推廣生物質爐具以及生物質燃料替代鍋爐燃煤,有望有效解決農村等分散用能的污染和低能效問題。
河北省規劃2014年~2016年累計推廣130萬戶高效低排放生物質爐具,燃燒稭稈生物質燃料1000萬噸以上。經計算,可實現替代標準煤500萬噸以上。
今年河北省根據資源情況等條件,選擇30萬戶推廣使用稭稈成型燃料爐具,政府補貼達到4.605億元。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生物質顆粒燃料示範項目》今年11月在江蘇正式啟動。示範項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以河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區為試點,建設一批生物質顆粒燃料在工業爐窯上替代化石燃料的示範工程,為生物質能源合同管理項目的持續推廣和商業化運行提供資金、人才和技術保障。
機動車
淘汰黃標車 推動新能源車
機動車作為主要的大氣污染源之一,其污染物排放對大氣污染的貢獻率為20%~50%,機動車尾氣治理作為空氣質量治理的三駕馬車之一,已經受到高度重視。
“三招”淘汰600萬輛黃標車
國務院2013年9月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的首要工作是淘汰黃標車。具體的目標是到2015年,基本淘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的500萬輛黃標車。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國範圍的黃標車。
今年的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強。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到今年底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600 萬輛。9月,環境保護部等6部委發布《2014年黃標車及老舊車淘汰工作實施方案》,向各省市分配淘汰任務,並提出相應措施。
綜合北京、南京、西安等地黃標車淘汰政策,主要有“三招”:一是政府給予一定補貼鼓勵主動提前報廢;二是規定黃標車限時限區域行駛,迫使盡快淘汰;三是要求車主加裝後處理設備,排放檢驗合格後換發綠標。
北京於4月11日起調整對部分機動車的交通管理措施,加大對黃標車(高污染排放車輛)和載貨汽車的監管,取消長期進京通行證。這一舉措見效很快,截至12月5日,北京市提前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淘汰39.1萬輛黃標車任務。
山東省作為機動車污染防治重點控制區域,則建立了公安機關牽頭的黃標車淘汰機制,並提出自2016年起,全省區域內全部禁行黃標車。
12月5日,環境保護部通報了2014年1月~10月各地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進展情況,1月~10月,全國累計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481.92萬輛,完成全年600萬輛淘汰任務的80.32%。
用標準和檢測管住排放
機動車環保檢測是控制機動車尾氣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當前機動車環檢還存在很多問題。部分檢測機構建設標準不高,檢測設備標準不統一,缺乏可比性,檢測行為不規範,檢測數據準確性、一致性低,導致高污染車“淘汰不下去”。有的檢測設備不符合簡易工況法技術要求,甚至出現弄虛作假買賣交易環保標誌的現象,嚴重阻礙了機動車污染防治工作開展。
今年來,各地已開始對機動車環檢進行創新。山東采用BO模式把機動車環保檢測交給第三方。第三方利用雲計算物聯網技術,實現對檢測線的動態管理和超標車的實時跟蹤,將各地檢測誤差由30%~50%控制在10%。盡可能避免弄虛作假,保證檢測數據準確、一致。
北京則在積極謀劃下一階段的機動車排放標準,這一次他們希望根據我國的大氣污染嚴峻形勢和治理需求,做出革新。根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將參考美國特別是加州測試程序和標準要求,制定機動車第六階段排放標準。
提升燃油品質,推廣新能源車
提升燃油品質,是從源頭削減機動車尾氣排放的重要措施。根據《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快石油煉制企業升級改造,在今年年底前,全國供應符合國家第4階段標準的車用柴油。
重點控制地區的進度則更快。今年4月1日開始,江蘇省南京市將推廣使用第5階段車用柴油(以下簡稱國Ⅴ柴油),成為全國繼上海、北京之後第3個提前使用國Ⅴ柴油的地區,也是全國第一個推廣國Ⅴ柴油的省會城市。
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是機動動車污染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車中新能源和清潔燃料車的比例達到60%以上。各省市采取直接上牌、財政補貼等措施鼓勵個人購買。
海南省運用提供補貼等方式推廣新能源車,預計到2015年投放新能源汽車1萬輛, 2015年年底前推廣並新增5000輛節能與新能源車。同時,將累計建設可供各類能源與新能源汽車停車、充電、維修用電設施3068座。
上海市購買新能源車國家和地方提供補貼最高可達6.5萬元,還可減免購置稅1.6萬元,再贈送專用的上海牌照,業內人士分析,購買新能源車的綜合成本將更具優勢。
中國能源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