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韓最大航運商韓進海運(Hanjin Shipping)申請破產保護,反映實體經濟貿易活動放緩已令航運業危機浮上水面,單是上季全球12大貨櫃航商有11間蒙受巨額虧損,其中數家正徘徊破產邊緣。韓進海運恐怕只是這場產業「寒風」的開端。而本港上市的東方海外(00316)、中國遠洋(601919)(01919),中海集運(02866)等當然亦正面臨困境。
千億貨物飄泊 8月底起亂局暫解決
韓進海運8月底申請破產保護後,導致價值約145億美元(約1125憶港元)的貨物飄盪在海上無處可去。直至美國新澤西州聯邦破產法院的法官John Sherwood上周五(9日)同意韓進海運委託律師所聲請的破產保護,使美國債權人無法扣押韓進海運在美國的資產或貨物後,韓進旗下的貨輪才獲准進入港口卸貨。
同時,南韓貿易部宣布,將提供4000億韓元貸款給韓進海運的客戶與承攬業者,解決其運輸成本大增的問題。
《經濟學人》指,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貿易一蹶不振,至2011年來航運商爭相擴張航運力,令運費一直在低位徘徊。現時,貨櫃航運佔全球海運貿易規模的三分之二,但2015年全球GDP增長速度已超越全球貨櫃航運需求增長。此外,航運業的運力擴張速度更遠比貿易增長更快。OECD指出,2007年來全球造船量增加速度之快,與實際需求「完全脫節」,出現嚴重的供過於求問題。
擴張過度 運能過剩損全行業回報
今次,韓進海運只是航運業危機的縮影,上季全球12大貨櫃航商有11家虧損嚴重,其中數間更在破產邊緣。過去九個月間,全球15大貨櫃船運公司中,就有四間已經、或開始退出市,是次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英國航運業諮詢公司Drewry 5月已預測,今年全球貨櫃航運產業恐虧損達100億美元。在日本亦有聲音要求業績欠佳的商船三井、日本郵船、川崎汽船合併,以避免步上韓進海運的後塵。
A.P. Moller-Maersk Group旗下全球貨櫃航運龍頭馬士基(Maersk Line) 亦不能倖免,2016年第一季度,其盈利2.24億美元,較去年同比下降86%。上半年「埋單」虧損1.07億美元,全年業績料見紅。全球第3大航商法國達飛海運(CMA CGM)同期虧損亦有增無減。為保帳簿好看,馬士基母公司A.P. Moller-Maersk Group已考慮要分拆旗下能源與航運事業。
運載更多 收入利潤反跌
正如前文所述,供過於求令收費令運費一直在低位徘徊。作為G6聯盟成員的東方海外(00316)理應最有實力,不過事實是否如此? 集團貨櫃航運在今年上半年該公司運載了289萬個標準箱,按年增加5.3%,當中太平洋航線的運載量增長達14%至70.2萬個標準箱。不過期內所有航線總收入按年下跌16.9%至22.49億美元,太平洋航線收入下跌幅達到15.6%,亞洲/歐洲航線收入跌幅更達到28.6%至3.54億美元。但集團於業績報告直指,在2017年及2018年新船訂單分別佔現時行業的總運力6.7%及5.5%,認為需求方面是最大挑戰。
中國遠洋(01919)(滬:601919)亦面對同樣情況,今年上半年集裝箱航運及相關業務收入按年增加2.2%至279.65億元人民幣,業務卻轉盈為虧至35.23億元人民幣。集裝箱碼頭吞吐量按年增加3.5%;散雜貨吞吐量亦增加2%。加上期間國際油價大跌,令集裝箱業務的營運成本下降,但是仍錄得如此重大虧損,反映航運業生意難做。
中海集運(02866)亦然截至6月底止中期業績,盈轉虧蝕8.35億元人民幣上年同期賺8.31億元期內,營業額83.76億元,按年跌49.7%;毛利5.1億元,按年跌61.8%,毛利率由上年同期8.02%降至6.09%。集團的淨負債比率為476%,高於去年底的89%,主要因為本期間完成對子公司的溢價收購所致。
公司亦明言,2016年的市場形勢持續嚴峻,隨著船東整合和租箱公司整合的陸續出現,集裝箱供過於求的局面難以在短期內扭轉,不過拉動集裝箱需求穩定增長的動力依舊穩固。
恐波及美零售業
航運物流業更可被視為量度全球經濟走勢的寒暑表,是次破產風暴,亦對美零售業營運帶來衝擊,它們看淡下半年前景,因整個出貨布局陷入混亂,直接影響聖誕銷售旺季的部署。例如沃爾瑪、Target與J.C. Penney等大型零售業者受到波及,以時尚服飾零售商如Abercrombie & Fitch休閒服裝廠商、Coach(06388)、American Eagle與Michael Kors,或都會因貨期受阻而令銷售鏈斷裂。
經濟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