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44|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有21000人靠戰爭財成百萬富翁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1-5 00:19: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他們販賣死亡:那些一戰中風光的大企業

第一次世界大戰牽涉了27個國家;66103164人被卷入,傷亡人員達到37494186人。直接開銷2080億美元,間接開銷1510億美元。這些數目還不包括衍生的幾十億利息、退役軍人的撫恤和贍養費、以及類似的開銷。整個世界在此之前還未見到過這樣一場龐大的戰爭。

對一些大企業和商人來說,無疑是一場財富盛宴。諷刺的是,許多軍人在戰爭中遇到了自己同胞生產、並銷售給敵國的武器,尤其是德國和英國,它們幾乎將武器銷售給所有國家,緊隨其後的是法國和奧地利。向比利時進軍的德國軍隊遭到了德制機槍和火炮的阻擊,奧地利軍隊開進塞爾維亞時碰到的是本國生產的斯科達大炮。德國海軍在日德蘭海戰中碰到了裝有克虜伯滲碳裝甲的英國軍艦。英國海軍用來反潛的軟式飛艇是德國的帕西瓦爾公司在戰爭爆發前不久出口到英國的。

英國也面臨同樣的局面:首先是德軍手中的馬克沁機槍,其次是英國人在奧匈帝國的阜姆(里耶卡)建設的白頭魚雷公司生產的魚雷。英國人曾經幫助意大利建設了維克斯-特爾尼和阿姆斯特朗-波佐利兩家大型船廠,幸好意大利從三國同盟中變節,英國海軍才沒有與這些由英國技術建造的軍艦為敵。但是在達達尼爾海峽,英國艦隊被土耳其鋪設的英國水雷炸得損失慘重,被土耳其陸軍的英國阿姆斯特朗大炮打得支離破碎。

“它們”,在一戰時做什麽?

一些今日聞名遐邇的大公司在一戰時期已經存在了。俄屬芬蘭的諾基亞公司為俄軍生產電話線、野戰電話機、軍用皮鞋和膠鞋。荷蘭的飛利浦公司制造燈泡、炭精電弧和信號燈。美國的孟山都公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糖精生產商,而英國的利華兄弟公司(聯合利華公司前身之一)主要業務是利用非洲的油棕櫚生產人造黃油。德國最大的制藥商拜耳公司除了生產阿司匹林等藥物外,還是德國最主要的人造橡膠生產商之一。這家公司當時還在生產一種非處方的麻醉劑,其名字被拜耳公司申請為註冊商標,叫做“海洛因”。

戰前,德國的卡爾·蔡司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光學儀器生產商,其鏡頭和光學儀器聞名世界,各國的陸軍和海軍都採用蔡司的光學玻璃作為瞄準器和火力控制儀。英國在一戰期間急需蔡司公司的產品,並且設法搞到了。關於他們是如何搞到的有很多版本,其中一個版本說這些產品是通過荷蘭運到英國的,另一個版本則說英國弄到了一些蔡司的工作人員、並“說服”他們在維克斯位於英國的工廠生產這些儀器。

由於和德國交戰,日本同樣面臨高端光學儀器斷檔的問題。為了解決“光學兵器國產化”的問題,由三菱財團出資,東京計器制作所、巖城硝子制造所和藤井玻璃制造所共同組建了“日本光學工業株式會社”,後來發展為日本最大的光學儀器制造商。1988年,日本光學會社按照其旗下最暢銷的相機品牌名稱改名為尼康公司,這個名字來自“日(本)光(學)”兩字縮寫Nikko,以及德國蔡司公司的商標Ikon。

最出風頭的還是美國公司,剛開戰時,歐洲國家都認為打不了太久,他們在軍需生產方面可以自給自足。開打後第一年確實是這樣,但當一切跡象表明這可能會是一場持久戰的時候,他們開始迫切地尋找新的供應源頭—美國。從1914年8月到1918年2月,協約國從美國購買了價值150億美元的物資。在戰爭期間,杜邦家族的杜邦化學公司,卡耐基家族的美國鋼鐵公司,以及伯利恒鋼鐵公司、阿納康達銅業、美國熔煉與精煉公司、雷明頓軍火公司、溫徹斯特武器公司、柯爾特自動武器公司、阿特拉斯火藥公司、通用汽車公司等制造商都賺取了巨額利潤。杜邦公司生產了協約國軍隊40%的彈藥,其股票價格在戰爭期間從20美元暴漲到1000美元。到簽訂1918年停戰協定的時候,美國誕生了21000名百萬富翁,花旗銀行總裁弗蘭克·範德利普評價說:“作為戰爭的一個衍生物,上百萬個新富階層誕生了。”但是美國作家赫爾穆特·恩格爾布萊希特和弗蘭克·漢納根發明的另一個稱呼對這些人來說更為貼切:他們是“販賣死亡的商人”(MerchantsofDeath)

真正的主角

雖然孟山都和尼康都有自己的一戰故事,但真正的主角還是那些軍火商們。德國克虜伯公司在戰前建立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軍火帝國。它的火炮在普法戰爭結束後聲名鵲起,其代理商遍布全球,利用每一場政治衝突來保證銷售的暢通。當塞爾維亞人與保加利亞人、土耳其人與希臘人相互廝殺的時候,克虜伯大炮為雙方的死亡和毀滅作出了貢獻。在其代理商的努力下,甚至連比利牛斯山的小國安道爾也從克虜伯公司購買了一門炮,但是只要一開火射擊,炮彈就會射出國界之外。克虜伯公司還設法趕上了海軍現代化的浪潮,採用“克虜伯滲碳法”制作的裝甲板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裝甲,到1914年時,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和美國海軍的主力艦裝甲都是用克虜伯滲碳法制造的。任何國家都可以用這種方法生產裝甲,代價是向克虜伯公司支付高額的特許費、以及每噸9英鎊的專利費。克虜伯公司自己也把業務擴展到造船業上。在一戰爆發前,克虜伯船廠獲得了德國海軍將近1/4的訂單,其中包括幾乎所有的潛艇訂單。

德皇威廉二世是克虜伯公司最大的股東之一,這家公司同時也和德國的陸軍部與海軍部保持著緊密的聯系。德國政府官員、外國陸海軍的重要決策人、各國駐德國的大使,都在克虜伯公司的津貼清單上。此外克虜伯還控制了三家主要報紙,在一戰爆發前那幾年的狂熱時期內,通過制造戰爭恐慌、或者渲染其他國家擴充軍備的行動,來喚起德國公眾狂暴的愛國情緒。

像克虜伯之於德國一樣,維克斯是英帝國軍工企業的核心支柱。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年輕時曾前往英格蘭去學習其在工業技術上的智慧。但是20年後,當“德國制造”成為“先進”的同義詞時,年輕的英國人托馬斯?維克斯卻前往埃森的克虜伯工廠做學徒,之後返回家鄉,帶來了寶貴的德國技術與方法。他像克虜伯一樣,最初只是制造一些普通的物品,比如火車車廂的輪子、鋼鐵滑輪鑄件和氣缸,但是從1860年代起轉行到軍火工業,不久之後成為英國著名的火炮制造商。

然而維克斯公司獲得成功並不只是靠先進的技術。1911年,一本英國金融公司對三家英國領先的軍工企業的董事會進行分析,發現維克斯公司的董事會裏有2名公爵、2名侯爵、50名伯爵和男爵、15名從男爵、5名騎士、3名下院議員、21名陸軍或海軍官員、以及2名海軍設計師和6名報紙經營者。此外好幾個主教也是維克斯公司的董事會成員。當時的評論家譏諷說:“英格蘭是議會的母親,而維克斯公司是議會的繼母。”

德國克虜伯、英國維克斯、法國什耐德(當作為一家電器企業時,我們熟悉的名字是施耐德)。在法蘭西銀行的200家股東——即所謂“200家族”—當中,軍火制造商什耐德的家族占有一席之地。雖然這個姓氏被懷疑是德國名字,但什耐德卻是不折不扣的法國人,其祖先來自阿爾薩斯地區。第一代什耐德—約瑟夫·尤金·什耐德主要是個銀行家,到1850年時已瀕臨破產,但由於全力支持正在策劃政變的路易·波拿巴,也就是拿破侖三世,因此從衰敗中走了出來。在隨後法國的鐵路化大潮中,什耐德家族為政府生產鐵軌、鐵路設備、大炮和彈藥。當1871年法國簽訂恥辱的和平協議時,什耐德已經從普法戰爭中穩賺了一億法郎。

與強勢的克虜伯公司不同,什耐德公司以俄國市場為最主要的目標,並且借助沙皇的影響力打入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斯拉夫國家。此外還協助俄國政府操縱法國的輿論,比如在日俄戰爭前後,法國著名的哈瓦斯通訊社每個月就從什耐德公司領取1萬法郎的津貼,來發布對俄國有利的新聞,這筆錢是俄國財政部支付的。

俄羅斯是外國資本巨頭喜歡的舞台,察里津兵工廠是維克斯建的,而什耐德公司與法國興業銀行、奧匈帝國的斯科達兵工廠和維也納信貸銀行聯手,對俄羅斯帝國最古老的兵工廠—位於聖彼得堡的普季洛夫兵工廠進行技術更新,並且得以在俄國的南方開工建設黑海地區最大的造船廠—尼古拉耶夫船廠(“遼寧”號航母也是在這裏建造的)。

而且這些軍火商早在戰前就開始互相控股,許多軍火公司的董事會裏出現了控制權的國際化。比如著名的“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炸藥公司”把它的公司業務分散到幾乎全世界各地,從瑞典到南非,從日本到南美。所有這些散落的業務集中為兩個巨大的企業:集中了英國和德國公司的“諾貝爾炸藥公司”,以及聯合了法國、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和南美公司的“通用炸藥公司”。為英國海軍生產艦用裝甲鋼板的哈維聯合鋼鐵公司董事會裏有德國人、美國人、法國人和意大利人,而奧匈帝國的白頭魚雷公司則由法國人、英國人和匈牙利人共同管理。這些國際化的領導集團確保了軍火商在各種條件下都會有生意。

軍火商們甚至還不忘專利,克虜伯在戰前發明了一種用於手榴彈的特殊保險銷。維克斯公司在一戰期間使用了這項發明,使得許多德國士兵死於裝有克虜伯保險銷的手榴彈下。一戰結束後,克虜伯公司控告維克斯公司侵犯專利權,以每根保險銷一先令的價格提出索賠,總額高達615萬英鎊。這樁案子最終以庭外和解的方式解決,克虜伯公司得到了維克斯公司在西班牙的一家分公司作為賠償。

許多道德之士會為此震驚:一群毫無道德感的惡棍,用盡一切手段,從人類的受難甚至死亡中撈取利潤。但是軍火制造商們並不認為他們自己是惡棍。按照其理論,他們只是生產一些工業產品,至於這些產品所用的地方、以及帶來的後果,顯然不是他們所關心的。對於軍火商來說,他們覺得自己跟汽車或縫紉機制造商沒什麽區別。

車企的“大舞台”

事實上軍火商跟汽車和縫紉機這兩個行業確實也有很大的交集。當埃德蒙?艾倫比將軍在1917年率領英軍部隊向巴勒斯坦地區進軍時,他乘坐的是一輛勞斯萊斯公司生產的裝甲車。在俄國十月革命當中,前去占領冬宮的一批水兵乘坐的也是勞斯萊斯裝甲車。世界最大的縫紉機生產商—美國的勝家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馬克沁機槍的主要零部件供應商之一,同時自己也生產M1903春田步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勝家公司又為美國陸軍生產了大批M1“加蘭德”步槍,以及轟炸機使用的“諾頓”瞄準儀。

法國車企當然不希望落後,當時雷諾是堪與勞斯萊斯媲美的超豪華汽車品牌,一輛雷諾“CoupeDeVille”1912型汽車(在電影《泰坦尼克》中曾經作為重要道具出現過)的售價是5600法郎,相當於一名法國工人19年的工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雷諾公司生產了彈藥、飛機,而且研制出著名的雷諾FT-17型坦克。它把駕駛員座艙布置在車體前方,中部是戰鬥室,引擎和驅動裝置放在車體後部,並且用鋼板與人員座艙分開。FT-17也是世界上第一款裝有旋轉炮塔的坦克。這些創新而實用的理念成為之後所有國家設計新坦克時必定沿用的核心元素。

雷諾公司的“馬恩河出租車”(TaxisdelaMarne)也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名聲大噪。這是雷諾公司1905年設計的城市用出租車,1914年9月,為了挽救馬恩河前線的危急態勢,加利埃尼將軍下令緊急征用巴黎街頭的600輛出租車。這些出租車滿載著士兵。同卡車、公共汽車和其他各種類型的機動車一道,向60公里外的馬恩河前線運去了大量兵力,最終使得德軍在巴黎的大門外止步,失去了迅速地獲得“決定性勝利”的機會,從而也失去了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機會。如今在法國榮軍院的軍事博物館裏仍能看到一輛“馬恩河出租車”的原品。

中華網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2 04:20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