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13|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最後一枚風雲二號升空 國際組織為何請它改位置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6-13 22:15:0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c0977211-079e-4ae9-9e72-f71e86ef9126.jpg
風雲二號所處的靜止軌道示意圖

據報道,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航天局、中國氣象局5日晚發布消息,北京時間6月5日21時07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風雲二號H氣象衛星,衛星進入預定軌道。風雲二號H是中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的第9顆,也是最後一顆。該衛星與在軌的風雲二號E、F、G星開展組網觀測後,將替補在印度洋上空超期服役的歐洲氣象衛星,不但對我國,也對印度洋及沿岸國家的氣象情況進行監控。

據新華網報道稱,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介紹,風雲二號H星原計劃定點在東經86.5度,由於目前運行於印度洋上空的歐洲氣象衛星均處於超期服役狀態,應世界氣象組織及亞太空間合作組織要求,風雲二號H的定點位置將改為東經79度。

這樣一來風雲二號H不但可以監控我國全境氣象,也可以避免歐洲氣象衛星退役後,印度洋上空出現氣象衛星監測空白。同時也意味著該星可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成員國等提供氣象衛星監測服務。風雲二號H星在原定軌道上完成在軌測試後,將進行軌道向西調整。

據國際災害數據庫的統計,“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相對災害損失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以上,且以氣象災害居多。風雲二號H星成功發射後,我國將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成員國免費分發風雲氣象衛星數據和產品。

風雲二號H星的定點位置之變,體現了中國風雲氣象衛星的國際話語權不斷提高。作為國際災害憲章機制的值班衛星,以後東半球的氣象預報將依靠我國的氣象衛星提供資料,它正為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500多家用戶提供服務。

據中新網報道稱,風雲二號H星運行於高度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主要載荷為掃描輻射計和空間環境監測器,可為用戶提供實時可見光、紅外和水汽雲圖,以及空間天氣和衛星所處空間環境的相關產品。

其中,掃描輻射計包括1個可見光和4個紅外通道,可實現非汛期每小時,汛期每半小時獲取覆蓋地球表面約1/3的全圓盤圖像,能對颱風、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進行重點觀測,將在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防災減災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空間環境監測器能夠對太陽X射線、高能質子、高能電子和高能重粒子流量實行多能段監測,用於開展空間天氣監測、預報和預警業務。

風雲二號氣象衛星於1986年啟動研制,1997年至今已成功發射8顆,形成了“多星在軌、互為備份、統籌運行、適時加密”的業務運行模式,其資料和產品已廣泛應用於天氣預報、氣候預測、自然災害和環境監測、資源開發和科學研究等領域,已取得顯著應用效益。

自1998年風雲二號衛星投入運行以來(截止到今年4號颱風),對西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471個颱風、登陸中國的141個颱風監測無一漏網。

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經過近50年的發展,中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氣象衛星,目前包括4顆風雲二號、3顆風雲三號、1顆風雲四號在內的8顆衛星在軌運行。

風雲氣象衛星已被世界氣象組織納入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成為全球綜合觀測系統的重要成員,同時也是國際災害憲章機制的值班衛星,正在為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國內2500多家用戶提供衛星資料和產品。

風雲二號衛星工程由國防科工局組織實施。衛星、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制,衛星有效載荷由中國科學院研制,發射、測控任務的組織實施由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地面應用系統的研制建設和運行由中國氣象局負責。本次風雲二號H星發射任務,也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277次航天飛行。

此前,我國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首星風雲四號A已於2016年12月11日0時11分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2018年5月8日0時起,中國以及亞太地區用戶可正式接收“風雲四號”A星數據。首批發布的數據包括大氣、雲、沙塵、降水、輻射、閃電等23種產品,可為我國及周邊地區,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天氣預報、災害預警等提供重要支撐。

中華網


標簽
風雲二號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6 11:37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