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中提到,“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在青年。兩岸青年要勇擔重任、團結友愛、攜手打拼。我們熱忱歡迎台灣青年來祖國大陸追夢、築夢、圓夢。”言語中,體現出大陸各界對台灣青年一代的關愛之情與殷切期望。
青年歷來是社會所有群體中最積極、最活躍、最有闖勁,最希望改變自身地位的人群。這些年,大陸在做好台灣青年人工作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績。
2014年3月,台灣島內突然爆發“太陽花運動”。從表面看,似乎是一些傾向於“台獨”的島內青年,對兩岸經貿往來、經濟合作進行抵制,實質卻是民進黨策劃、縱容甚至蠱惑一批青年人,企圖封殺兩岸交流,妄圖阻斷大陸對台灣的感召力與影響力。
可現實的發展恰恰與“台獨”勢力的夢想相反。歷經4年多的風雲變幻,“大陸熱”在島內不但沒有消沉,反而越來越熱。
這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台灣青年赴大陸求學人數猛增。僅以台灣最有名的建國中學、台灣師大附中、北一女中等為例,以往報考大陸名校的只有區區幾十名,今年報考人數突增3到4倍。去年大陸頒布接地氣的惠台31條措施後,連不少“太陽花運動”的參與者,也四處申請到大陸高校讀研讀博。
另一方面,台灣青年赴大陸工作的人數猛增。2017年年底《聯合報》的民調顯示,30歲以下島內年輕人西進大陸意願由2016年的30%增加為53%;而去年10月《遠見》雜誌的民調披露,18至29歲的青年願到大陸發展的比例更是高達59.6%。
台灣青年西進大陸有多重因素,但基本因素主要體現在:一是民進黨當局始終堅持“去中國化”政治立場,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不會好,這是島內青年最大共識。二是台灣陷於兩黨政治紛爭,社會撕裂,經濟停滯,留在島內機會少前途黯淡。三是大陸市場大,發展快,各種新鮮事物層出不窮,常會出現許多頗有潛力的機遇。四是去年以來大陸惠台措施越來越多,給台灣青年創造了更多機會,磁吸效應遞增。五是前幾年登“陸”的台青紮根當地,業績可嘉,現身說法激勵島內西進者躍躍欲試。六是台灣當局爭奪本島青年措施無力,仍將大陸優惠舉措歸屬於以往的“統戰陰謀”等政治說教,令台青生厭、抵觸。
與此同時,台灣當局的所作所為中最失策的有兩點:一方面,在現今世界除極個別國家外,絕大多數國家與地區將中國大陸視為不可或缺的世界市場。而出於“仇陸”“反陸”的政治目的,民進黨卻將中國大陸列為最大“敵手”。上台執政2年多,使兩岸關係急劇倒退。
另一方面,去年大陸推出的惠台31條,以及隨後大陸各地自定的各種優惠舉措,除了延續以往的政策外,還有許多是針對島內民眾個人量身定制的創舉,涵蓋金融、文化、教育等領域,很得台灣民心。島內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卻將此視為大陸想要“併吞”台灣,聲稱不能被欺負著玩,並提出“壯大台灣”8條政策予以反制。然而,島內高達近七成民眾認為,根本無法阻擋台灣人才或資本流向大陸。
對比兩岸情況,一方面大陸在不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經濟穩中向好,對台灣的吸引力越來越強;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卻聯合境外反華勢力,加快“去中國化”步伐。經濟低迷的台灣經濟,使得島內社會陷入中產階級與貧窮階級聯合對抗政治權貴的泥淖。
如此兩相對照,大陸日積月累的量變勢必逐漸轉化為不可抗拒的質變。其結果正如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所做的人力資源預測:到2021年,台灣人才缺口將成為全球最嚴重的地區,為-1.5%。
兩岸人才流動是長期持續的,向大陸有利方向發展的趨勢不可逆轉,而這些台灣青年向西流動的案例,有必要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實例,不斷地加以講述、宣導與傳播。
中華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