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8日,《軍事世界》網站的一名印度撰稿人刊文稱,有人通過商業衛星圖像發現,解放軍在洞朗地區修建了一處規模不小的設施。國外軍事分析人士通過這處設施的特征認為,這是一處用於部署地空導彈的預設陣地。還有分析人士認為,解放軍很可能在這裏部署紅旗-9和S-400一類的遠程防空導彈。
解放軍擁有先進遠程防空導彈這種事情,已經不是什麽新聞。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官方媒體就公開展示解放軍從俄羅斯引進的S-300遠程導彈。隨著國內電子和導彈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解放軍開始大規模裝備各種類型的國產先進防空導彈,覆蓋了遠、中、近、超近程防空需要,國內科研部門還實現了中段反導能力。
因此,這次外媒對於解放軍地空導彈部隊在洞朗附近的活動,關注重點也不是導彈武器系統本身,而是“基礎設施”。
地面防空作戰可以大致分為野戰防空和要地防空。兩者的區別是“跑”和“住”。野戰防空是伴隨著機動部隊開進,在行軍和展開過程中,為友軍提供防空保護傘。所以,野戰防空突出機動性,最好能做到邊開邊打,至少要做到停車就能打。
要地防空也要求能“跑”。但要地防空一般采用高性能遠程防空導彈、體積大、威力大、操作復雜。“打”的時候,就要停車,展開雷達和導彈發射架,站穩了打。因為要地本身是不會跑的,作為解放軍要地防空保護目標的若幹大城市,不可能跑到其他經緯度去。因此,要地防空部隊即使“跑”,機動範圍也遠不如野戰防空部隊。
這就為要地防空部隊提供了一些便利條件,可以在要地附近修建一些條件比較好的預設陣地,具有比較好的設施,例如堅固的掩體、維修維護廠房、指戰員宿舍、油料和彈藥庫房、低空警戒雷達和防空彈炮陣地,等等。這樣,導彈部隊可以在多個預設陣地之間靈活選擇,讓潛在對手難以判斷。
當然凡事有例外。我們要說的第一個例外就是著名的空軍地空導彈二營。他們裝備的S-75導彈實際上是要地防空型號。當時中國財力薄弱,只能從蘇聯引進很少的裝備,無法充分保護遼闊的領土。因此,導彈二營就用要地防空導彈在全國“打遊擊”,創造了多次擊落美蔣偵察機的戰績。第二個例外就是我國臺灣地區的“愛國者”部隊,在這個狹小的島嶼上,臺軍沒有條件修建大量預設陣地,只能把導彈“一個蘿蔔一個坑”地部署。
中華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