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報專訊】不少鼻咽癌患者接受電療期間會出現惡心和嘔吐,曾有國際研究指出,「腦極後區」和「迷走背核復合體神經元」受過量輻射刺激,是導致病人嘔吐的主因。港大最新研究發現,內耳中心的「耳前庭」才是「元兇」,相信日後醫生施電療時,只要減少向耳前庭發放輻射,可減少惡心等副作用。
「耳前庭」減輻射量 少副作用電療(又稱放射治療)即利用高能量輻射消滅癌細胞或遏止其生長,但部分病人受輻射刺激會出現惡心、嘔吐。港大醫學院臨牀腫瘤學系助理教授李浩勳指出,約有5%至10%病人因而消瘦得需要暫停治療。
為提升電療療效,港大於2008年至2011年間,邀請了49名在瑪麗醫院接受電療的鼻咽癌病人參與研究。
醫生在電療前先用電腦掃描勾劃出腫瘤及周邊重要器官位置,由電腦計算上述部位所接受的輻射量,然後由醫生記錄病人出現惡心及嘔吐的徵狀。
曾有國際研究指出,「腦極後區」及「迷走背核復合體神經元」若承受40戈(輻射量單位)或以上的輻射量可令病人致嘔,港大研究的病人全都接受60戈以上的輻射治療,但只得22人出現惡心或嘔吐,李浩勳認為上述研究結論不成立。
瑪麗繼續臨牀研究研究團隊後來把所有器官承受的輻射量,及病人惡心嘔吐的徵狀作分析,發現當耳前庭八成或以上體積,受到40戈以上輻射劑量刺激時,約四成人會有惡心,而承受輻射量低於上述水平者,則約一成會有惡心,故他們推算耳前庭才是致嘔部分。
瑪麗醫院仍會繼續做臨牀研究,收集更多數據以了解實際成效。
http://www2.news.sina.com.hk/news/2/1/1/2620889/1.html
應該研究如何使用中藥降低副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