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806|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東京大學公海發現海底稀土資源,蘊藏量約為陸地1000倍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2-9 22:59:2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東京大學研究所工學系研究科副教授加藤泰浩的研究小組發現,東南太平洋及中央太平洋分佈著龐大的高品位稀土資源泥土。

110706mas1.jpg
稀土資源泥的推斷分佈海域和推斷資源量(點擊放大)
110706mas2.jpg
用硫酸(上)及鹽酸(下)提取稀土的結果(點擊放大)

據該研究小組介紹,這兩片海域存在約為陸地蘊藏量1000倍的稀土。

現存的海底礦物資源有熱液硫化物礦床、錳結殼礦床及錳結核礦床三種,而此次發現的稀土資源泥土是與這些不同的全新型海底礦物資源。具體特點包括:(1)稀土含量多;(2)資源量龐大,為陸地蘊藏量的約1000倍,且勘探容易;(3)幾乎不含會成為開發障礙的鈾及釷等放射性元素;(4)稀土極容易回收(可用淡酸液體提取),可謂是「夢幻般海底礦物資源」(加藤)。與這一發現相關的論文已刊登在英國雜誌《Nature Geoscience》的電子版上。

加藤等承接了1968~1984年東京大學海洋研究所以古地磁研究為目的從太平洋全域採掘了27隻活塞岩芯試樣,從2008年開始利用電感耦合電漿體質譜儀(ICPMS),對456種試樣進行了全岩化學成分的分析。活塞岩芯試樣是通過從船上落下5~20m左右的金屬筒(活塞取芯器),從海底採掘的柱狀沉積物試樣。特點是可在不打亂沉積物、保持其層次順序的情況下直接採掘。

對活塞岩芯資料進行分析後結果發現,在太平洋的廣大範圍內分佈著可與中國南部的離子吸附型礦床相匹敵的稀土資源泥土。離子吸附型礦床是一種在花崗岩風化後形成的土壤中稀土被黏土礦物吸附濃集的礦床。其特點在於,除中國南部(江西省、湖南省等)以外未有發現,不僅富含鏑及鋱等重稀土,而且只需用淡酸水浸出即可提取大部分稀土。

通過全岩化學分析斷定,東南太平洋海底存在平均層厚為8.0m、稀土平均濃度為1054ppm的資源泥土,在中央太平洋存在平均層厚23.6m、稀土平均濃度為625ppm的資源泥土。照這一數字推算,只要在東南太平洋的「Site 76」作業平台以4km2的範圍(深度10m)開發稀土資源泥,便有望獲得相當於日本1~2年需求量的稀土。除了稀土之外,這部分海域還含有高濃度的釩、鈷、鎳、鉬等稀有金屬。

此次新發現的稀土資源泥大部分位於公海,屬於公海資源,但只要獲得國際海底管理局(ISBA: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的同意,便可獲得礦區開採權。這些稀土資源泥分佈于水深3500~6000m的深海中,不過據加藤介紹,利用目前的技術完全可以每年開採、回收4000萬噸的稀土資源泥土。回收的資源泥土通過用稀硫酸等浸泡,可在短時間內提取出稀土。(記者:高野 敦)

http://big5.nikkeibp.com.cn/news/nano/57093-20110705.html?ref=ML

開採成本?
標簽
稀土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18 07:46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