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瑩在會上指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看法不同(圖片來源:中評社)
中國前副外長傅瑩在華府表示,南海和東海發生的事件沒有一個是中國先挑起的,歷史記憶決定了在國家利益受到威脅時,中國不可能袖手旁觀,但中國願意通過對話和擱置爭議的辦法尋求問題的解決。
現任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的傅瑩12日下午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表演講。這位在中國外交部供職35年的資深女外交官,因為在擔任中國駐澳大利亞和英國大使期間,多次處理棘手問題,善於與媒體打交道,加上其本人滿頭銀發、風度翩翩,是為數不多的在西方媒體界知名度很高的中國高級外交官。她當天在美國智庫的演講吸引了滿堂聽眾。
傅瑩演講伊始首先就提到“新型大國關係”,她說,剛舉行的習奧峰會傳達的最重要信息之一就是兩國準備好建立是夥伴而不是衝突的新型關係。
傅瑩承認,中國與美國對新型大國關係的看法不同,中國提出“新型大國關係”就是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互利雙贏,中國人更喜歡用“主要國家的新型關係”(new model relationship of major countries),而許多國家認為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國(great power),但中國很少人認為自己已是第二大國。美國人聽到中國提出要平等相待,總覺得中國雄心勃勃想跟美國平起平坐,但實際上中國的原則是國家不分大小,都要平等相待。
傅瑩指出,中國用一代人的時間解決了溫飽問題,這得益於中國改革開放和持續的經濟增長,年輕一代雖然不再挨餓,但幸福感不見得高,他們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對中國政府來說,所面臨的挑戰並不減少,反而可能更高,而且在現實中確實還有諸多問題和挑戰,因此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來得正是時候。
作為中國全國人大的發言人,傅瑩在向美國人解釋了中國到2021年和2049年的發展目標後指出,中國要想實現這些目標,沒有和平的環境,沒有與外部世界尤其是美國密切合作,是不可能的;中國繼續成功也是對世界和平的貢獻。她認為,世界治理的架構需要改革,但世界的權力並沒有發生根本性轉移;她強調,中國和平發展是大勢所趨,中國仍有長路要走,仍會聚焦自身發展而不迷失方向,新領導人有這樣的信心和智慧。
被問及亞洲鄰國擔心中國強硬,傅瑩指出,中國政府不願接受南海、東海事件的一些聲明,它們都很具挑釁性,沒有一個是中方做出的。“中國人有歷史記憶,不可能在中國國家利益受到威脅時袖手旁觀(stand and watch)”,問題是如何處理。她表示,中方的做法,一是要求對話,二是必須行動制止挑釁,三是希望回到過去軌道,比如擱置爭議。
傅瑩表示,中方與東盟的“南海共同行為準則宣言”(DOC),多年前各方經過廣泛磋商,同意維持和平穩定,不採取單方面行動。中方切實遵守這些原則,但如果其它方面違背這些原則,中國無法坐視不理。她認為,南海航行自由並沒有因為爭端受到影響,中國對保持南海航行自由也有強烈利益,因此中國有強烈責任與利益保持區域和平穩定。她說:“正因如此,我們願意採取擱置一些爭議的做法,但不會允許事態朝中國完全失去這些領土的方向發展。”
關於中國的國際責任,傅瑩指出,不干涉別國內政植根於中國文化,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這不意味著中國不發揮國際作用,中國認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比如中國的極端貧困率從1981年占全球43%降到現在13%,中國占全球經濟增長的20%,中國總共派出兩萬官兵參與聯合國維和部隊,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中最多的。她說,只要是對世界和中國有益的重大事情,中國不會遲疑參與,但如果是中國不相信的東西,中國或許不會阻止,但不會參與,這不意味著中國不願承擔國際責任。
對於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作用,傅瑩表示,中國認識到美國與亞洲有長期的聯繫,也有強勁的影響力,美中之間也有長期聯繫,中國已在多個場合表示,歡迎美國在亞太地區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也知道,美國與盟友關係早就形成,對於它們的作用,中國也在觀察,希望它們發揮與區域和平穩定大勢一致的作用,而中國與美國的盟友建設良好關係不成問題。
中國評論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