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報專訊】美債危機落幕,政治作秀終於沒有演變成不可收拾的危機。然而,平穩過渡的危機背後,仍然有值得挖掘的信息;危機過後,這並不意味着作為美國最大的債主,中國的外匯資產就處於安全狀態。
美元區經濟比歐日強勢
近期就有人公布了美國國債的債權人名單,除了其國內機構之外,中國大陸仍然是其最大的債權人。為此,很多人提出了質疑,為什麼中國要如此大比例持有美元資產呢?
我想在現實中,美國國債能成為外匯儲備投資的首選,主要在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和擁有最為發達的資本市場,美國的國債發行規模在全球份額中也是獨佔鰲頭。美國國債風險低,變現能力強,與歐元區和日圓區相比,美元區經濟仍處於強勢地位。在此背景下,購買美國債就在情理之中了。
這個因素當然不否認,不過大家都忽視了一個更重要的因素,中國政府購買美國國債還有另外一個重要考慮,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着眼點並不放在投資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穩定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以保護中國出口。因為每年大量購入美國國債,可以防止人民幣匯率上升。有人說中國持有美債是為了制衡美國,實際上真得鬧出點不愉快,中國拋售美元資產的可能性也幾乎為零,三個重要的原因:其一是拋售美元資產將會導致中國自身同樣受損,其二是因為一旦拋售,中國得罪的其他以美元資產為主國家將不勝枚舉,其三則比較現實——因為真的沒有下家。更加尷尬的是,除去美債之外,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因為帶有政治色彩,在很多主權國家投資遭到限制,這也同樣使得美元資產成為投資的主要門路。
中國在外投資門路有限
當下,美國政客和美元資產之所以毫無忌憚的做戲,正是看準了自己地位難以動搖的基礎。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近年都不斷嘗試着開闢新的交易通道以繞開美元的影響。
然而這個過程並非一朝一夕,就如同外匯儲備多元化本身,這個口號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形成。美債危機所彰顯出來的,仍然是一個世界經濟舞台上強者通吃的殘酷格局。
說到底美債留給世界各個債權人的,只不過是一個長期貶值和短線貶值的問題。兩害相較取其輕,美債沒有違約避免了中國外匯資產快速縮水,然而世界各國卻無法從美債的漩渦中脫身。因為拋售美債會導致債券貶值,進而遭受損失的仍然是債權人自己。
債限自1940年上調83次
事情的演變顯然已經不再僅僅局限於債務風險本身,從美國近段時間兩黨鬥爭不斷以債務上限作為談判籌碼的政治風向上看——這個欠了一屁股債的山姆大叔本身根本不在乎打出去的白條!
為什麼這麼說呢?理解美債首先需要理解債務上限的問題。債務上限,就是本次美國兩黨爭執的籌碼所在。什麼是債務上限呢?債務上限的存在並無法控制國會準備花多少錢,而僅僅只是限制了國會已同意支付金額的支付能力。
這個概念本身在1917年前,國會還能行使對於債務的控制,但是之後,因為一戰導致的支出加劇,國會必須放權,法律對於債務的控制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債務總和及債務上限這種模稜兩可的東西。從1940年以來,美國國會提高債務上限已經常態化——次數達83次之多,平均每9個月就提高一次。當年國會提高債務上限通常都不引人注目或引發抗議,只是在最近幾年,各黨派認識到可將債務上限當作談判籌碼後,債務上限才成為一個問題。
也正是有着這種欠債不還的優良傳統,美國黨派的政治作秀才更加顯得醜陋——美國政府無恥的借債不還,還要拿借債不還來作為政治博弈的籌碼,這種做法背後一方面是美國政客們的厚顏,另一方面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到構建在美元之上的全球經濟的無奈。
那麼為什麼美國黨派相互的攻訐能夠以債務上限作為籌碼呢?原因之一是影響夠大。原因之二,則是擺明了告訴其他乾着急的國家——我不在乎。
兩黨相爭不在乎債限
美國可以不在乎美債,當然是建立在不違約的基礎上。美債的基礎是美元,而美元的基礎則是石油。一朝這種以美元石油為基礎的世界經濟格局無法形成改變,那麼一朝,美國就可以肆無忌憚的以主權信用作為籌碼,玩這種不要臉的政治秀。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其實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布殊政府以來,美國一直在積極推進中東戰略,控制主產國、控制運輸咽喉,就是在控制美元作為石油結算貨幣的穩定地位。趁着這次的美債危機,真的得反思一下中國外匯中的美債問題了。
(本文節選自影響力中國網,本報有刪改)
作者是財經評論員
明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