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地去年經濟數據陸續出台,工業品出廠價按年跌1.9%,創1990年代以來最長下跌周期,凸顯經濟疲弱;通脹按年升2.6%,遠低預期,預計今年通脹溫和可控。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去年12月工業品出廠價(Producer Price Index,簡稱PPI)按年下跌1.4%,差於市場預期的下跌1.3%,按月則是第三個月零增長。自2012年3月以來,PPI已連跌22個月,創下1990年代以來最長下跌周期;下半年跌幅逐漸縮窄,全年下跌1.9%。
分析料PPI短期難有改善
分析師指,PPI下跌,顯示市場需求疲弱,企業銷售產品獲益減少,製造業景氣不佳。中金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指,利率上升、當局收緊影子銀行融資,以及人民幣升值,都對PPI構成壓力,未來上升空間不大。交通銀行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則預計,若歐美經濟好轉,會對PPI有提振作用。
通脹方面,上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CPI)按年上漲2.5%,低於市場預期的2.7%。其中,食品價格按年漲幅從5.9%降至4.1%。2013年全年CPI按年上漲2.6%,遠低於年初設定的3.5%上限。
分析師認為,食品價格漲幅回落及上年同期的高基數,是12月物價放緩的主要因素;另當局強力反腐,打擊高檔餐飲業,亦抑制物價漲幅。
李稻葵料全年通脹3.2%
市場普遍認為,內地物價進入上漲周期,但在經濟平穩運行的背景下,今年通脹仍不足為慮。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由於農產品及能源價格調整,今年通脹壓力遠大於去年,預計全年CPI為3.2%。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推動物價上升的壓力,包括土地價格的上漲、勞工成本增加及水電煤氣等資源價格上漲等,今年CPI漲幅將比去年擴大。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認為,中國較好實現了物價控制目標,與政府對物價高度敏感和重視以及貨幣政策真正回歸穩健中性有關;去槓桿化等政策導向,亦抑制了物價上漲的空間。但他提醒,由於物價對經濟的反映略滯後,物價的回落也驗證了經濟降溫的現實。
內地輕鬆實現通脹控制目標,總理李克強定義的「上限」防通脹暫時無憂,為當局留下空間進行「穩增長、調結構」。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中國經濟處在經濟疲弱、物價偏低的正常狀況,政策具有足夠多的空間,應對經濟的疲弱,應以守住底綫、加速轉型為主。」
經濟日報
|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