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資深出版人,陳冠中認為文學雜誌都是苦哈哈的,既然這樣就不能過多期待,熬過困境之後,被寫進文學史可能就是最好的收獲了。
陳冠中(圖片來源:騰訊網)
針對最近爆出的台灣《文訊》雜誌困境,近兩百位作家捐贈字畫等,進行義拍的新聞。騰訊文化在香港書展訪問了年度作家陳冠中先生,陳先生曾經創辦在香港有著巨大影響力的雜誌《號外》,作為資深出版人,他認為文學雜誌都是苦哈哈的,既然這樣就不能過多期待,熬過困境之後,被寫進文學史可能就是最好的收獲了。
騰訊文化:您最近關注台灣《文訊》雜誌的新聞了嗎?因為資金問題面臨很大困境,有近兩百位文化人捐助書畫等進行義拍,要支持它辦下去。
陳冠中:台灣文化界一直以來有一個“共同體”的感覺,這種感覺在香港是沒有的。我當年看到《印刻》的出版人初安民,問他為什麼要做《印刻》,他說就是為了維護我們的“共同體”。香港不見得有這樣一個空間和一個氛圍,台灣文化與寫作上就是這麼一個共同體的概念,文化界互相扶持,這一點台灣做得比香港好。
騰訊文化:您說的這個共同體是怎樣的一個概念呢?
陳冠中:台灣作家覺得自己是一個共同體,但以前香港的作家都覺得自己是一個個體。並不會主動說大家成天聚在一起會怎麼樣,而台灣作家是整天一起喝酒的。
騰訊文化:現在內地不少雜誌也在面臨類似的情況,您有著很資深的辦《號外》雜誌的經驗,您有沒有什麼建議呢?
陳冠中:做文學雜誌就是要知道會有很多困境,要能熬下去,特別是純文學雜誌,不能期待太多。熬下去,有想法的話,長遠是會有收獲的。(以前的不看,起碼)以後文學史也是可以寫他們的。本來就是這樣子,台灣也是這樣,當年很多出名的詩刊,像《藍星》,今天的文學史一定是要提到的。很多(雜誌)當年都是苦哈哈的,誰有錢呢?
騰訊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