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俄羅斯衛星網消息,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House)研究員白根旭(Keun-WookPaik)在接受“衛星”新聞通訊社采訪時表示,中國不斷發展與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項目,目的是減少本國對海上能源運輸的依賴性及其風險。
他說:“中國和俄羅斯在石油天然氣領域的合作在很少程度上為了賺取利潤,這種合作具有戰略性質。中國領導層傾向於管道運輸,因為中國領導層希望減少對海上運輸的依賴性。”
俄羅斯2014年對華出口石油3310萬噸躋身中國第三大供應國可以通過管道獲得天然氣,這個原因才能解釋為什麽中國當年如此迅速的與土庫曼斯坦簽訂了650億立方米供氣合同。
他認為,烏克蘭局勢成為俄羅斯和中國“西伯利亞力量”項目的催化劑。
他認為:“在中國存在一些人,他們支持這樣的觀點,即在與俄羅斯的天然氣交易中,中國無法獲得最大利潤,因為中國已經同意采用歐洲邊境上實行的價格。在這種情況下,5月份簽定的‘西伯利亞力量’協議對俄羅斯來說十分成功,11月份簽署的‘阿爾泰’項目備忘錄是一份獻給俄羅斯的真正禮物。”
在解釋增加對華出口俄羅斯石油的原因時,白根旭指出,中國政府爭取將石油進口多樣化,同時最大限度使用管道運輸。
他解釋說:“據新華社旗下能源刊物中國油氣新聞(Oil,Gasand Petrochemical,簡稱OGP)的資料顯示,2014年中國對中東石油進口的依賴性達到50%,與此同時,中國對海上運輸的依賴性加大。目前中國正在落實石油運輸多樣化戰略,增加購買管道運輸的石油。”
他指出,增加俄羅斯對華石油出口還有一個原因,即必須彌補大慶油田開采下降造成的損失。
他說,2014年大慶油田的開采量為4000萬噸,2020年前開采量將減少到3200萬噸。
他解釋說:“最近30年間每年生產5000萬噸的大慶油田生產量下降,這就是為什麽中國高度重視通過‘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管道、利用現有管道和工廠向黑龍江省運輸石油的原因。”
他強調,中國每天進口600萬桶石油,與此同時,中國每天消費的石油估計為1000萬桶。
白根旭認為,石油價格下跌使得生產液化天然氣走向市場的計劃復雜化,所以未來幾年內中國將成為美國液化氣與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的角鬥場。
按這位專家的說法,俄羅斯天然氣將與世界液化天然氣生產者形成競爭,特別是,如果通過西部管線向中國提供天然氣的“阿爾泰”項目實施後。
白根旭說:“如果就阿爾泰的協議形成具體合同,俄羅斯對世界石油公司液化天然氣生產項目的影響將具有全球性”。他說,目前中國的液化天然氣年進口量為2000萬噸,2020年以前將達到4500-5000萬噸。與此同時,中國年購買的潛力在7500-8000萬噸。
根據新華社旗下能源刊物ChinaOGP的資料,2014年中國進口了61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其中,336億立方米為管道天然氣,274億立方米為液化天然氣。
專家強調,阿爾泰協議是一個突破口,而俄羅斯是“改變遊戲規則”的第二位玩家。他認為,第一位玩家是在天然氣業實現“油頁岩革命”的美國。
專家認為,但是考慮到俄天然氣公司(Gazprom)傾向於歐洲項目和俄石油公司(Rosneft)傾向於亞洲的項目,以及每桶在50美元左右波動的國際石油的低價格,2015年通過西線管道輸送天然氣達成最終協議的可能性不大。
白根旭說:“如果阿爾泰協議由中石油購買俄石油萬科爾油氣田19.5%股份來保障的話,那麽會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在2015年上半年簽訂阿爾泰協議的可能性不大。如果石油價格上漲的話,2015年下半年或者2016年年初簽訂協議的可能性會大些。”
中國能源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