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島日報報道】涵蓋逾六億人口的東盟經濟共同體(AEC)昨日正式成立,這個與歐盟概念相同的經濟圈,在現有東盟十國貨品及服務貿易及投資自由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目標是在二○二五年前達到貨品、服務、投資、資金和技術勞工的五大自由流通,進而促使共同體發展成為一個全球供應鏈生產基地。不過,分析家認為真正的單一市場不會迅速實現,因為東盟是一個發展程度、民主化和制度能力各異的區域,達成目標預料非常困難。
東盟十國的領導人在二○一五年十一月共同簽署「吉隆坡宣言」,決定在十二月三十一日前正式成立東盟經濟共同體。成員國把共同體成立,視為拓展東協經濟力量的里程碑,標誌東盟一體化進程取得重大進展,有助組合各國豐富資源和促進市場持續成長,將來與中國這類國家競爭外國投資時,也有所助益。
東南亞將形成一個人口達到六億六千二百萬、經濟總量超過二萬億美元(約十五點六萬億港元)的單一市場。在《東盟經濟共同體藍圖》中列出的五百零六項優先措施中,四百六十三項已經落實,完成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一點五,東盟內部平均關稅稅率幾乎降至零。
不過,為了保護本國重要和敏感產業,東盟多國所設立的規則、標準等非關稅壁壘依然存在。印尼建國大學東盟問題專家尤達認為,東盟多數成員國的生產和出口結構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彼此間競爭激烈,貿易保護主義在東盟內部仍然盛行。東盟一體化離不開成員國的團結,但是部分東盟國家之間的邊界糾紛,以及印尼每年都可能發生的林火造成的跨國霾害等,為共同體的前景蒙上陰影。
星島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