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島日報報道】中國外儲連跌6個月,險守3萬億美元心理大關,市場預期今年將再跌約5%。外匯儲備受到關注,因與貨幣匯率關係緊密。國家外匯管理局負責人解釋,央行穩定人民幣匯率是去年中國外匯儲備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市場人士認為,外儲持續縮水,將消耗貨幣當局穩定匯率的彈藥。
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0105.17億美元,較11月底下降410.81億美元,降幅1.3%。去年全年,外匯儲備總計減少3198.44億美元。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指出,相比2015年下半年,特別是「811」匯改後,2016年中國外儲下降速度已有所放緩。儘管中國外匯市場供需失衡局面無法馬上改變,仍須央行在一定情況下提供流動性,但鑑於中國的償債需求到去年6月已告一段落,因此預計今年外匯儲備下降速度將有所放緩,下降規模約為去年的一半。
外匯儲備連續下降,與中國央行需向供需失衡的市場提供流動性有很大關係。他指出,近期中國對應市場流動關係的指標銀行結售匯呈現逆差,在此情況下,央行動用外匯儲備是很常見的操作,這也是外儲本身的主要作用之一。
美元指數去年下半年大升約10%,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分析,由於中國外匯儲備中約三分之一是以美元計價的非美元資產,美元強勢意味着部分資產貶值,由此造成的帳面縮水幅度約為1000億美元。
謝亞軒直言,3萬億美元除了是一個整數,沒有別的意義。外匯儲備等於一個太平倉,在天下缺糧的時候就要開啟。當前中國外匯儲備的使用並非消耗性,而是更多去往家庭和企業部門等,尤其是轉變為企業和個人的對外直接投資及存款、理財等,這是一種比較良性的狀況。如果中國私人部門對外資產逐步增加,相關需求得到滿足,人民幣匯率就將漸趨平穩,未來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必要性也隨之下降,因此毋須擔心外儲「縮水」影響貨幣當局穩匯率的能力。
星島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