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夏時報》記者梳理多省發改委官網發現,隨著各地重點工程的復工及一批2020年省級重點項目名單的下發,超過40萬億元的投資體量浮出水面。但與以往不同的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下稱新基建)成了此輪投資中的新寵。尤其是在3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高層再提新基建之後,新基建瞬間就火了。
據悉,此次會議就基建的措辭連用兩個“加快”,即“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基建進度”。
“這次大規模的基建投資跟以往不同之處在於,除了傳統的‘鐵公基’之外,還包括更具科技含量、更引領消費增長和適應消費需求的新基建,比如5G、大數據中心等。”成都市社科院原副院長、現學術顧問陳家澤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稱,這套組合拳,不僅是對沖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也為下一個歷史周期的長期性增長打下一個重要基礎。
而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看來,大基建投資可以保就業、維持民生。與他觀點類似的是,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也認為,基建可以保就業,提振市場信心。但問題是,40萬億投資項目的配套資金從哪裏來?
聚焦新基建
眼下,基建投資步入快車道。
3月5日,廣東省發改委發布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1230個項目總投資5.9萬億元。除了廣東,截至3月1日,8個省份公布計劃總投資額,共計33.83萬億元。
稍早一些,3月2日,四川省重申今年的年度預計投資超過6000億元;3月4日,山東宣布近日公布了經濟增長的重點項目274個,總投資8922億元。另有天津、青海等地尚未公布投資計劃。
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止到3月6日,各省公開公布的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超過40萬億元。
在央視的報道中,新基建是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新基建”板塊。業界對新基建的表述並不完全一致。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近日撰文稱,國有企業要著力增強新型基礎設施支撐能力,以5G建設為抓手,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
“事實上,自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提新基建以來,今年的多次會議均提及新基建。”梁海明告訴本報記者,中央1月至少3次部署新基建,如國常會(1 月 3 日),兩次中央政治局會議(2 月 21 日、3月4日)等均提到新基建。
“截至目前,超過25個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新基建。”梁海明說,從已發行專項債的項目來看,包括大數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冷鏈物流等新基建,所佔比重從去年的0.6%顯著提升至2020年2月的14.8%。
還有不少重大項目正處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之中。2月28日發改委召開第九次鐵路建設項目前期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點名優先推動的重大項目,就包括川藏鐵路、沿江高鐵,而正在抓緊建設的還有,京瀋高鐵、天府國際機場、引江濟淮工程等。
隨著各地投資計劃的陸續發布,業界質疑會不會重演“四萬億”刺激計劃,對此,兩位受訪專家明確告訴本報記者“不會”,而發改委更是強調,這些都是“強弱項、補短板”的項目,是有效的精準投資。
“在這些投資中,有一部分是新基建。”梁海明稱,國內內需潛力很大,不少地區還很落後,即使廣東也有落後的地區,如果把錢花在基礎設施,尤其是信息網絡、智能城市等新基建上,對經濟有個很大的支撐作用,更是穩經濟、保就業的穩妥舉措。
錢從何來
近期,發改委密集部署推動重大項目盡快復產復工。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3日發改委批覆的基建項目達2286.05億元,比去年同期多了930.29億元;截至2月25日全國533個重大交通項目復工率為70.17%。
當下,基建步入快車道,但重要的是這麽多的投資今後錢從哪裏來?在北京大嶽咨詢公司董事長金永祥看來,當前,PPP開設綠色通道、專項債擴容等政策支持下,基建投資持續加碼,“不管是PPP還是專項債,都在替基建項目湊錢。”金永祥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而在 3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也表示“要選好投資項目,加強用地、用能、資金等政策配套,要註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此外,疫情之前,國務院發文允許將專項債作為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資本金,以拓寬基建項目資金來源。
而近期,有關部門也對中央資金安排作出了相應調整。
首先,財政部部長助理歐文漢2月24日在國新辦會上表示,要集中使用部分中央部門存量資金,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擴大地方專項債發行規模,確保資金要跟著項目走。
隨後,發改委基礎司司長羅國三2月27日接受央視採訪時強調,加快下達中央預算投資,積極爭取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以及要吸引更多的社會投資參與重大項目建設。
接著,3月4日發改委投資司司長歐鴻透露,下一步,為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發改委將會同有關方面採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加快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組織地方抓緊準備專項債項目等。
記者梳理資料發現,財政對基建的支持力度不小。近日財政部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專項債2900億元,加上此前下達的1萬億元,用於支持重大項目的專項債共計12900億元。“擴大專項債規模,對於基建的撬動效果明顯。”金永祥預計,今年專項債規模會突破3萬億元。
為緩解壓力,四川2月21日成功發行了首只用作鐵路項目資本金的政府專項債券,用於支持7個領域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包括鐵路、機場、水運、城市軌道交通等。
“在這個關鍵時刻,通過基建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經濟發展,很有必要。”陳家澤則進一步分析稱,這還包含著幾個重要的政策邏輯:首先是通過供給端的政策組合,對應基建的財政、貨幣和產業政策,可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進而實現“六穩”之首的穩就業;其次,在就業提高基礎上可大規模釋放壓抑多時的消費,進而有效率推動經濟增長。還有就是,進一步加快了供給側改革和技術進步,使我國整個經濟體系更具競爭力。
中國能源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