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4087|回覆: 2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港獨有雙足蜥 棲息地或填海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8-27 22:34:20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失蹤9年 全球至今發現7條

【明報專訊】「失蹤」9年,香港獨有的香港雙足蜥,於去年9月再被漁護署人員在香港島以西的晨曦島發現,顯示該物種仍在香港野外存活。不過,晨曦島和石鼓洲等島嶼已納入政府填海研究計劃和焚化爐計劃中,有環團認為就再發現雙足蜥,應停止在上述地方填海或大型基建。發展局表示,將於今年第4季公布多個填海選址,以便諮詢公眾,但沒透露上述島嶼是否榜上有名。明報記者 馬耀森

漁護署資料顯示,全球首條香港雙足蜥於1987年由鮑嘉天神父於喜靈洲發現,但至今只發現了7條,當中2條由漁護署人員發現,對上一次是2002年9月。7條香港雙足蜥之中,4條來自政府擬興建焚化爐的石鼓洲、2條來自晨曦島、1條來自喜靈洲。

泥下棲息 晝伏夜出

漁護署二級農林督察馮子豪表示,該署的兩棲及爬蟲小組尋找香港雙足蜥約10年,每兩日便會到喜靈洲、石鼓洲及晨曦島,檢視捕捉陷阱,但過去只找到兩條香港雙足蜥,因此對牠們的習性了解仍有限。透過人工飼養去年9月捕捉到的香港雙足蜥,得知這種貌似蚯蚓,實為蜥蜴的物種「晝伏夜出」,平時鑽進泥下20多厘米棲息,因此在野外不易被發現。小組人員於02年在石鼓洲無意中發現一條雌性的香港雙足蜥,之後足足等了9年,才再於去年在晨曦島發現這種稀有動物。

政府今年初諮詢公眾於維港以外25個選址填海,包括連接晨曦島及坪洲,喜靈洲西面及石鼓洲南面則興建面積逾一百公頃的人工島。發展局表示,維港以外填海首階段公眾參與活動已於今年3月結束,現正整理及分析所收集的意見,從而梳理出可供填海的地點。政府計劃於今年第四季提出數個可進一步考慮的填海選址,以展開第二階段公眾諮詢。

環諮會促加快建生物資料庫

環境諮詢委員會環評小組成員文志森表示,政府擬於石鼓洲興建焚化爐,項目的環評報告已將香港雙足蜥計算在內,故不會於島上進行填海工程,但政府挑選的其他填海選址,均有可能影響香港雙足蜥棲息的生境,認為政府應加快調查該幾個島嶼的生物,建立資料庫,以免規劃工程期間,才遭民間團體挑戰,例如島上不斷發現新品種,以致阻慢工程進度。

http://news.sina.com.hk/news/2/1/1/2755093/1.html
標簽
雙足蜥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3#
發表於 2012-8-27 22:38:09 |只看該作者
鮑氏雙足蜥
24la6p9.jpg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2#
發表於 2012-8-27 22:37:25 |只看該作者
四肢視力退化 似蛇似蚯蚓

【明報專訊】香港獨有的香港雙足蜥其貌不揚,體型細小,最長不過約20厘米,足部及雙眼已退化,驟眼看有如蛇或蚯蚓,惟雄蜥身體兩旁有一對退化了的鰭狀足,顯示牠們在遠古時曾長有四肢,可以在地面爬行,但隨着進化,慢慢摒棄手腳及視力,鑽到泥下覓食及棲息。

身披幼小麟片 屬脊椎動物

漁護署二級農林督察馮子豪表示,全球共有23種雙足蜥,當中22種可在東南亞找到,香港及中國廣西各有一種,分別是香港雙足蜥及白尾雙足蜥。雙足蜥與蛇最大分別在於舌頭,蛇舌尖開叉並不時吞吐,以探測空氣;雙足蜥保留圓鈍及沒有開叉的舌頭,可捕捉昆蟲。另外,雙足蜥身上披着幼小麟片,屬脊椎動物,與蚯蚓有別。馮子豪表示,透過錄影可見香港雙足蜥晚間會走上地面,沿葉片或石頭邊緣緩緩前進,具警覺性,與蛇以「S」形路線快速移動明顯有別。

漁護署設專組尋稀有物種

漁護署於2002年起,於全港進行全面的生態基線調查,並成立8個工作小組,包括哺乳動物、淡水魚、蝴蝶及蜻蜓等範疇,由該署不同人員組成,以科學方法調查全港物種的分布及數量,本身是二級農林督察的馮子豪,亦是兩棲及爬行動物工作小組的成員,除了負責日常工作,亦須定期出外調查,尋找稀有物種,制訂保育方案,例如隔日登島翻開一塊塊木板,檢查是否有香港雙足蜥的蹤迹。該署建立龐大資料庫,其中一項主要功能,是為了進行大型基建時,可以及時制定紓緩措施,避免日後才發現新物種,阻礙施工。

http://news.sina.com.hk/news/2/1/1/2755092/1.html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18 14:41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