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扶貧開發、帶動農村人口脫貧,離不開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唯有進一步疏通金融血脈,發揮其資金融通與市場資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方能使扶貧開發精準有力。這需要找到促進“血液”循環動力所在,找準血管中的“血液”流向,發揮金融合力以實現優勢互補。
扶貧開發工作,歷來受到廣泛關註。日前,有媒體報道稱,我國通過30多年扶貧攻堅,農村貧困面大幅縮小。那些最窮的地方,也正是底子最薄弱、條件最惡劣、工程最艱巨的貧困堡壘。教室兼寢室的農村課堂、一年只吃3頓肉等貧困現象,與城市現代文明生活形成強烈反差,無不昭示扶貧工作任重道遠。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農村尚有7017萬貧困人口,約占農村居民的7.2%。要確保貧困人口2020年如期脫貧,形勢緊迫,任務艱巨。推動扶貧開發、帶動農村人口脫貧,離不開金融機構積極參與。面對“十三五”扶貧攻堅戰“進入倒計時”,唯有進一步疏通金融血脈,發揮其資金融通與市場資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方能使扶貧開發精準有力。
疏通扶貧開發金融血脈,需找到促進“血液”循環動力所在。眾所周知,好的扶貧產業項目能帶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推動農民脫貧致富。但受歷史因素影響、資源稟賦限制,貧困地區往往缺乏可行的扶貧產業項目。但是,暫時落後並不意味著沒有發展前景,西部地區擁有許多後發優勢,從大數據產業到鄉村旅遊,從“一帶一路”戰略到“沿邊地區開發開放”等舉措落地實施,貧困地區正迎來多重發展機遇。作為支持地方經濟發展重要力量的金融機構,應結合地方經濟發展戰略和扶貧規劃,充當新一輪扶貧開發的排頭兵,將自身經營網絡打造成扶貧開發的有力“支點”,促進城市金融資源要素加快流向農村,為貧困地區招商引資搭建平台。
疏通扶貧開發金融血脈,要找準血管中的“血液”流向。目前,這個方向毫無疑問應是“三農”和小微企業。去年以來,國家連續出台多項金融政策引導資金流向“三農”及小微企業領域,監管部門也積極為金融“支農”、“支小”提供便利。貧困地區“三農”及小微企業發展基礎較為薄弱,更加企盼金融“甘霖”。對此,涉農金融機構應積極踐行普惠理念,將國家制定的各類金融優惠政策轉化為帶動貧困地區發展的“金融活水”。尤其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更應及時制定助推貧困地區小微企業發展、返鄉農民工創業、大學生創業、婦女創業等金融服務方案,突出可操作性,不斷培育貧困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新動力。
疏通扶貧開發金融血脈,還需發揮金融合力,實現優勢互補。在農村開展服務的金融機構,既包括大型商業銀行、農業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也包括近年來新湧現的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及快速崛起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更有依托本土“熟人社會”建立起來的農村資金互助組織。各類金融機構應依托自身優勢,在貧困地區形成扶貧凝聚力和合力,共同發掘產業扶貧項目。其中,PPP模式在農村基礎設施及公用事業領域的探索,也為金融介入扶貧開發提供了新舞臺。總之,金融扶貧絕非一幕“獨角戲”,面對貧困地區各類主體差異化、多樣化的金融需求,金融機構唯有發揮合力,優勢互補,才能徹底疏通扶貧開發金融血脈。
中國大米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