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中共當年金融戰能力之霸氣讓人贊嘆!
1948年及1950年,民國經濟中心上海發生了兩件大事。這兩件大事對當時中國國運影響是決定性的,其重要性怎麽評估都不過分。其一,為國民黨政府以上海為主戰場的金圓券改制;其二,則是中共入主上海後主導的“兩白一黑”戰爭(即銀元、大米、棉紗、煤炭戰爭)。這兩件大事中博奕雙方對抗之激烈,動用資源的規模之巨大不亞於一場規模宏大的戰爭。這兩場經濟領域的“淮海戰役”結局也迥然不同國民黨政府金圓券改制慘敗,而中共“兩白一黑”戰爭大獲全勝。兩場戰爭的結局基本也決定了國共雙方在大陸的命運。現在,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國民黨政府國民黨政府金圓券改制的過程。
金圓券改革是國民黨政府在經濟即將崩潰前的最後一搏。為了保證金圓券改制的成功,國民黨政府傾盡全力其力度不亞於打一場決定國運的戰爭,但是,由於其財經指導思想上的根本錯誤,加上前線軍事上的失利以及日益惡化的經濟行駛,導致其金圓券改革以慘敗收場。金圓券改革的失敗基本上就決定了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命運。
蔣介石在1948年10月曾聲稱:“共產黨最怕兩件事,一個是世界大戰,而明年大戰就可爆發;再一個是改革幣制,穩定經濟。”事實證明,世界大戰爆發只是蔣介石的一廂情願,而金圓券改制不過是國民黨經濟奄奄一息使用的一劑虎狼藥。此藥不僅沒能挽救國民黨的經濟,反而加速了國民黨政權的毀滅。此藥一下,國民黨已經生機斷絕。
金圓券唯一的作用,只是為國民黨政權敗退台灣守刮了大量金銀。據中央銀行統計,全國在金圓券改制期間共收黃金1677000兩,美元49851000元,港幣86097000元,銀元23564000元,白銀8881000兩,這些金銀與外匯後來絕大部分都運到台灣。
國民黨搜刮的金銀外匯大部份來自於城市中產階級與升斗市民。由於金圓券改制失敗。民眾用真金白銀換回來的只是一堆廢紙。僅此一項可以想象民眾對國民黨政權的憤怒!
國民黨政府在經濟領域的“淮海戰役”遭遇慘敗,那麽中共呢?他們支撐規模宏大的解放戰爭的經濟基礎是什麽?他們又用什麽手段來贏得另一場經濟領域的“淮海戰役”的勝利?
小米步槍為什麽可以打敗國民黨的飛機大炮
在過去幾十年解放戰爭電影中,有一句話很多人都可以耳熟能詳:“我們是以小米步槍打敗了蔣介石的飛機大炮。”
這句名言意義深遠。
首先,這句名言指出,國民黨政府在國共內戰中過於重視軍事力量,而忽略經濟建設。這基本是史實。其次,這句名言還深刻揭示出,中共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其充分依靠了糧本位的經濟基礎——這就是“小米”的神奇威力。
何謂糧本位經濟基礎?就是在解放區,所有經濟運行都是建立在糧食(或物資)基礎上的一種特殊經濟結構。解放區的貨幣不能兌換金銀,但是可以兌換糧食與物資。這種特殊的經濟基礎在當時生活水平不高的背景下與中共嚴密的組織體系結合,產生了巨大的效應。
首先,解放區的糧食或物資就是貨幣,所以,要籌集更多的軍費支撐前線解放軍作戰,那麽中共就必須把物資生產放到第一位,中共的財經工作基本就是恢復與擴大生產的工作——這與國民黨政府財經工作把金銀外匯放到第一位有天壤之別。
中共財經工作重中之重是農業生產。這主要通過“土改”來實現。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布了《關於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又稱“五四指示”),決定將抗日戰爭以來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改變為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的政策,實現“耕者有其田”。“耕者有其田”後農民生產積極性自然大幅度提高。
然後是加強農業技術指導。以山東解放區為例,據1946年膠東解放區統計,已設立農業指導所14處,示範農場14處,蠶絲指導所2處,林場苗圃20余處。山東省農業廳在營南設立農業指導所一處,並附設了示範農場,進行深耕細作,試驗示範,及時推廣和交流經驗,使糧棉產量都得到較大增長。濱海區由於推廣了新的植棉技術,每畝棉花增產皮棉15斤,比1945年增產一倍。
三是興修水利,增加了土地灌溉面積,減少早澇災害。解放戰爭時期,山東解放區各級政府領導人民群眾打井修渠,疏通河道,糧棉產量得到較大增長。據渤海、魯中、濱海、魯南、膠東5個區的統計,1946年打井6萬餘眼,流通河道539條,築堤933道。使土地增加灌溉面積85萬畝,保護土地205萬畝。由於增加了抵抗早撈自然災害的能力,使全省增產糧食8670餘萬斤。
對於工業生產,中共並沒有受階級鬥爭理論的束縛,而採用更務實的態度來恢復與擴大生產。在這個方面,東北解放區財經負責人陳雲可謂一個典型。
對於工業企業管理,陳雲提出一系列主張。
(一)實行企業管理的民主化。陳雲在第6屆全國勞動大會上對工人作報告時,把企業管理民主化講得通俗易懂:“企業管理民主化,就是要發揮大家的智慧,靠全體職工辦好工廠”。陳雲詳細闡述了民主和集中的關系,指出企業民主化是同嚴格的企業管理相結合的,提出了建立工廠管理委員會和工廠職工代表大會的具體措施。
(二)要正確對待企業中的舊職員。為了正確處理工人與職員之間的關系,陳雲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關於公營企業中職員問題的決定》中分析了工人與職員和下級職員與中高級職員的不同社會地位、政治態度及相互之間的關系,批評了在接收東北一部分日寇、國民黨政府企業中,處理工人與職員關系問題上犯的右的或“左”的錯誤。指出:要認識到,職員、工程師、管理人員都是生產中所不可缺少的。除作惡甚多的職員必須開除外,絕大多數職員是可以團結的,要讓工人同職員搞好團結,這樣才更有利於生產的發展。
(三)倡導企業化經營和培養技術、管理人才。陳雲認為,要辦好人民民主企業,除了依靠管理的民主化之外,還要實行企業化經營的原則和經濟核算制。他在東北局討論企業組織與工人運動方針時指出:對舊生產制度應當批判地接受。對工廠來說,最重要的問題是尋找原材料的來路與產成品的銷路。他指出:“只有切實改善經營和管理工作,才能達到原料足、成本低、質量好、產量多、銷路廣的目的。管理工作,經營工廠,第一要企業化。工廠不是機關,也不是部隊。開工廠就要像個開工廠的樣子,一定要有經濟核算,考核成本、計算原料和機器耗費。成本需要多少?原料需要多少?機器消耗需要多少?賣什麽價錢?要會算帳。”
(四)實行工薪改革,反對平均主義;倡導勞動競賽,反對形式主義。1947年陳雲主持制定了新的工薪改革方案,反對平均主義。他就新頒布的工薪標準執行問題向東北各省政府負責人發出指示說:新的工薪標準的基本精神是為了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和提高他們的技術。因此,取消了過去以中等工薪作為評定工薪的辦法,著重了交叉累進等級工薪制,以克服平均主義。新標準將普通職工的最低工薪由原來的40分提高到60分,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最高工薪提高到300分,在執行中,要嚴防將所有職工的工薪都提高20分和向300分看齊的平均主義作法。
正是由於中共空前重視農業生產與對工業生產的務實態度,這才奠定了解放區支撐戰爭的經濟基礎。
以山東為例,從1945年9月至1949年10月的四年零兩個月的時間裏,山東人民先後出動1000多萬民工,10多萬大小車輛,往前線運送了10餘億斤糧食,數10億斤彈藥及作戰物資,轉運了24萬餘名傷員。支援我軍勝利地進行了定陶、魯南、萊蕪、孟良尚、魯西南、濰縣、濟南、淮海等50餘個戰役。而在東北解放區,中共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先後建立了7個兵工生產基地,這些兵工基地生產的產品(加上外部的援助)不僅能夠支撐林彪百萬大軍作戰消耗,還能援助關內解放軍作戰,成為整個解放戰爭供血的心臟!
中共一方面千方百計擴大生產,另一方面在解放區又採取戰時“供給制”。所謂的戰時“供給制”就是對財政負擔人員——包括軍隊、機關人員、工廠職工按照基本生活標準供應糧食與物資。這種模式可以大幅度壓縮財政開支,從而最大程度集中資源支持前線戰爭。由於中共組織高效而嚴密,供給制又將行政開支壓縮到極限,所以,中共財政在軍費支出上竟能達到90%而且同時可以保持解放區經濟形勢的穩定——這在任何經濟體都是一個奇跡!
在三年解放戰爭時間裏,並不富裕的解放區人民為什麽能夠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讓解放軍越打越強,而人民的力量沒有枯竭?究其原因,就是中共糧本位經濟基礎中共嚴密的組織體系結合所產生的巨大效應。
糧本位體系不僅有力於恢復生產,更奇妙的是這種經濟結構在穩定經濟,防止金融動蕩方面有巨大的作用。
老蔣手下的財經專家,始終沒搞明白一個劍橋、哈佛不會在課堂上教給他們的道理——光有黃金白銀、美元外匯作抵押,但同時沒有相匹配數量的生活物資、生產資料、工業品、農產品作為對應,貨幣依然只是一張印了數字符號的紙而已,不具備任何意義……老百姓過日子需要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不是黃金白銀,不是美元外匯,這些東西都不能吃、不能用,而能換取到柴米油鹽醬醋茶、煤油、火柴、棉布的紙幣,在老百姓眼裏才有信譽,發行它的政府才有威信,發生戰爭的時候,為這樣有威信的政府去流血犧牲才值得…………
很可惜,中共的人實在太土了,跟老蔣的留學生比拼炒股票、炒期貨、炒外匯、炒國債、玩投機、玩囤積居奇,是絕對鬥不過的,這幫土老帽,眼睛裏就只能看見柴米油鹽醬醋茶、煤油、火柴、棉布……什麽大生產運動、什麽南泥灣、什麽三五九旅,全是為了搞這些東西的,把這些東西搞出來後,再印刷出沒有黃金白銀、美元外匯作抵押的紙幣,讓這些商品在自己的根據地裏流通起來,居然老百姓就接受了這種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完全不及格的貨幣,拋棄了老蔣按美國經濟學家的指導發行出來的法幣……
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中共一個根據地發行貨幣的歷史,看看這種糧本位貨幣在戰爭中發揮的奇妙作用。
中共版的貨幣戰爭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山東很快淪陷,於是土八路挺進山東開辟敵後根據地,很快站穩腳跟,可是,沒過多久,不滿八路軍勢力擴張太快的老蔣,開始耍無賴了,停發了八路軍的軍餉,山東土八路一下子陷入無米之炊的困境……
“活人還能讓尿憋死嗎?你不給老子發法幣,老子不會自己印錢啊??俺們當年印紅軍幣,信用那是杠杠的!”
於是自1938年起,山東根據地政府自己開始發行根據地貨幣——俗稱山東幣,但山東幣剛出來時就遇到問題,就是其信用比不上在市面上同時流通的法幣……
根據地一幕:
“吃得真飽啊,老板,結賬。”
“幾位八路首長,給你們打個八折,二十元。”
“給,二十元山東幣。”
“幾位首長,能不能給法幣啊,我給夥計發工資,去買米買菜都得使法幣,山東幣不好使啊。”
“為什麽夥計、賣米賣菜的都只收法幣呢?”
“因為法幣畢竟是國民政府發行的嘛,有黃金儲備,有信用,而且法幣和英鎊、美元掛鉤,可以換外匯哦,連日偽都在淪陷區收集法幣,套購外匯呢,而山東幣嘛,這個……那個……,八路首長,我是不是傷你自尊了啊,這樣吧,這頓飯不收錢了,當請你們的。”
“這可不行,八路軍講究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更別說蹭飯吃了!”
“那首長給打個欠條行嗎,以後有法幣了再來還……別不好意思,日後的美國也是這樣給全世界打欠條換東西的……八路軍嘛,咱老百姓信得過,難道八路軍還會吃飯不給錢嗎??哎呀,是不是又傷你自尊了啊?”……
………………
於是幾個八路首長打了欠條,哭著回家了……傷自尊啊,太傷自尊了,你口口聲聲說“八路軍嘛,咱老百姓信得過”,可是為什麽就信不過八路軍發行的紙幣呢???
八路首長回家痛定思痛:這也不能怪老百姓,山東幣的確是在完全沒有黃金儲備、外匯儲備的情況下,憑空印出來的……可是今天的山東土八路,從首長到戰士個個窮得叮當響,跟日本鬼子的戰鬥,能繳獲幾條槍、幾十發子彈就很不錯了,哪來的金銀啊??要得到老百姓的信任,該怎麽辦呢…………
而到了國民政府實施外匯管制之後,情況更加嚴重了,日偽手裏掌握著從淪陷區收集的幾十億法幣,既然不能再用來套購外匯了,那就用來作為發動貨幣戰爭的武器,把這些錢湧進國統區、中共根據地搶購物資……
山東根據地,在一年之內湧進來幾億元法幣,而當時山東年產糧油蔬果幾百萬噸,本來價值幾千萬元法幣,可是市面上忽然多出來了幾億元法幣,等於貨幣增發了十倍,但相應的糧食卻沒有增產十倍,結果就是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產糧大省山東,在沒有天災的情況下,糧價一年內漲了十倍,這日子可怎麽過啊…………當時八路首長的處境、心情,跟1947年的宋子文是一樣的……
由於法幣本來是在山東根據地合法流通的貨幣,所以日偽用法幣打法幣這一招實在是太毒,根據地政府根本沒有還手之力,眼睜睜看著物資被日偽瘋狂搶購走私,物價每天飛漲,老百姓怨聲載道,八路軍戰士們緊握武器,空有殺敵之誌,卻根本看不到敵人在哪裏……
根據地陷入了經濟危機,但也出現了機遇——山東幣的競爭對手法幣,由於嚴重貶值,不再被百姓所信任了,於是根據地政府順水推舟的禁止了法幣在山東根據地流通,先把日偽發動貨幣戰爭的源頭掐掉……可是百姓不信任法幣,不代表他們就會信任根據地政府發行的山東幣啊,如果退回到原始社會般的以物換物交易,只會令經濟更加雕敝,可能不用日偽來打,山東根據地自己就垮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