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島日報報道】育有三子女、患末期肝硬化的乙型肝炎女患者,在瑪麗醫院完成換肝手術後,因心臟未能推動肝臟,體內積聚毒素而引發心臟及腎衰竭死亡。遺屬提出「八大疑點」,死因聆訊昨開審。死者兒子供稱母親死後,負責開刀的醫生曾稱若死者所換的肝與另一名病人所換的對調,死亡事件未必發生。家屬又質疑因肝臟科專家黎青龍教授曾探望死者,雖「加快」輪肝時間,卻忽略了肝臟檢查。
生前當商販的羅青蘭,在瑪麗醫院接受換肝後兩日,因心衰竭於二○一三年五月廿一日離世,享年五十七歲。長子林健鴻作供稱,母親經歷兩次輪候換肝不果,終獲排期在同年五月十九日換肝。手術後,羅轉到深切治療病房。
專科醫生劉利山供稱,羅當時的中央體溫非過低。翌日,林接到院方電話,鍾浩宇醫生表示手術後,因肝體積大但血管幼,導致未能推動肝臟,體內積聚毒素,已為羅洗腎及打強心針,並稱急須再度換肝。
但另一名醫生竺兆豪則稱肝臟無問題,只要肝臟能推一下就可以,認為毋須再換肝。同晚,竺醫生向林表示,病者的血壓有少許上升是好轉的情況,以其經驗「你媽咪今晚唔會有生命危險」。
林憶述手術前一晚母親曾稱,負責轉介她到瑪麗醫院的香港大學內科及肝臟科講座黎清龍教授曾到來探望,向院方質疑為何還未為母親做手術;翌日,醫院便向家屬表示有可換的肝,家屬質疑其實肝臟是否真的合適。
羅青蘭終在手術後兩日因心衰竭離世,林稱事後曾與負責開刀的夏威醫生溝通,夏稱行醫十多年,未嘗有病人換肝手術後「出唔返嚟」,故對羅的死亦感失落。夏指若死者所換的肝與另一名病人所換的對調,情況或會不同。
竺兆豪醫生供稱,在羅死後,與同事推論死者的心衰竭由肺動脈壓力高引起,情況罕有,他行醫二十多年亦未見,但文獻中有確實記載。竺認為手術前可做不同的檢查發現該情況,當中包括超音波檢查,但檢查須在頸位扎針,併發症可能更嚴重;且現亦未能確認在死者接受手術前或中途引發肺動脈壓力高的問題。案件編號:死因聆訊五七二──二○一三。
星島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