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85|回覆: 2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港珠澳橋人工島再飄移3米業界憂慮延誤加劇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4-28 00:13:30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無能政府對大型基建工程超支及延誤束手無策、視若無睹,其中多災多難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繼去年被揭香港口岸人工島「飄移」及擅改填海工序後,近日又爆出人工島疑因「貪快」趕工填海而再度移位,工程界更傳出消息,指移位已引起連鎖效應阻延其他工程進度,其中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的五公里長隧道,便因無法接駁到人工島,工程一度暫停。路政署承認,人工島東北角出現最多近三米移位,承建商正進行土地加固工程。不過,該署無直接回應隧道工程曾否因人工島移位而停工,只稱「隧道鑽挖機的調校工作一直進行,並沒有停工」。

路政署在回覆中首次披露,大橋通車後展開的第二階段工程,預計最早要二○一九年起才能分階段完成,意味主體工程即使趕及一七年完成,相關的配套設施如車輛清關廣場增建額外車輛檢查亭、公共運輸交匯處擴建額外上落客區等,起碼要等多兩年才有「着落」。

海底淤泥「擠牙膏」般移位

去年率先揭發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飄移」的資深傳媒人Howard Winn近日再在網誌爆料,披露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工程已停工數個月,主要是有人為了「趕工」而加速人工島填海後的沉降,施加回填物料時「太多太快」,使底層淤泥像「擠牙膏」一樣,在未有預計的情況下移動。Howard Winn引述工程師指,人工島部分尤其是海堤(Sea-wall)有移動,而隧道連接人工島的接駁點便移位達三點五米,需作補救措施,甚至傳出隧道走線亦需更改重整。

隧道倘停工 月耗一億元

消息則指,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的隧道工程本來已準備連接到人工島,豈料再爆出「飄移」問題,業界估計,若隧道工程暫時停工,閒置的機器及人手每月開支高達一億元,有可能引發承建商向政府申索賠償。Howard Winn又發現,路政署延長使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位於東涌的辦公室,由今年七月延至二○二○年底,推斷大橋可能要一九年方可完工。

消息人士批評,人工島一而再出現移位,明顯是填海前的評估及施工程序出錯,但路政署為趕及目標日期完工,盲目催逼承建商盡快施工,完全漠視「急就章」帶來的惡果。「今次係因快得慢,不停咁加壓想加速沉降,結果搞到其他工程都要煞停。如果再喺未完成沉降嘅填海地上面急住起嘢,日後結構隨時出問題,手尾更加長!」

署方補鑊:已進行加固工程

路政署承認,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隧道南着陸點、即人工島東北角海堤頂部出現向外伸延,現時幅度約為一米至二點九米,承建商已進行土地加固工程,該署會繼續密切監察。至於有傳連接路隧道工程停工,發言人稱,預計南面連接路與主橋工程竣工時間互相銜接,北面連接路則以二○一八年完工為目標,而鑽挖機曾因應陸上及海底隧道直徑不同而需在竪井內更換刀盤,以致停留較長時間。

立法會議員范國威質疑,政府有隱瞞之嫌,因人工島移位及工程受阻等問題非一朝一夕,但當局一直無向外公布,直至「紙包唔住火」,事件才透過傳媒曝光,令公眾十分失望。面對政府工程一事無成,他直斥近年大型工程超支、延誤已成系統性問題,政府的監督工作明顯出現漏洞,未能好好把關,須盡快處理。

東方日報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3#
發表於 2016-4-28 00:19:00 |只看該作者
海底淤泥中加壓 移位風險高

【本報訊】港珠澳大橋項目早年受環評官司阻延,為加快興建速度「追落後」,路政署首次採用鋼筒陣的「不浚挖式」填海法興建人工島。該署聲稱新填海法可減少污染海洋及加快進度,惟施工至今事故頻仍,並已先後兩次爆出填海土地移位問題。有工程師指出,有關填海方式需要非常緊密及小心的監察,在「壓實」海底淤泥的過程中稍有偏差,便會引發淤泥「亂唧」導致鋼筒移位的情況。

施工前要計算淤泥厚度

傳統填海方式須在挖掘淤泥後,再回填沙料,至於不浚挖式填海法則是將多個直徑達卅一米的鋼圓筒,以穿越淤泥方式插入泥層以及海床,然後以惰性建築物料及沙料回填到鋼筒內,再於外圍堆填二點五公里的海堤石,構成人工島周邊的永久海堤。

雖然新填海法毋須挖走人工島下二千二百萬立方米的淤泥,可避免引起海洋污染,亦毋須覓地堆放淤泥,被視為較環保的填海方式,但由於海底鬆軟及可壓縮的淤泥無被挖走,故施工期間,隨着淤泥在不同時間壓縮,填海地方便可能出現移動。

本身是工程師的土力工程處前處長陳健碩指出,鋼筒填海法要以填料的重量,壓實淤泥並將當中水分「唧」出,填海前要先掌握淤泥的厚度,而施工時亦要持續緊密監察淤泥受壓情況,若出現壓力「一邊大、一邊細」的不平均情況,泥層就有可能不正常地移位。「例如事前評估淤泥有十米厚,點知放填料後先知得五米厚,加壓太大,啲泥就唔能夠平均壓實,有可能唧歪!」

需待沉降完成始建設施

他又謂,如果泥層未能按計劃穩定沉降,有可能要加裝疏水板等協助排水,但始終不能操之過急。而填海地在未完成沉降前,地面絕對不宜興建任何構築物或設施,否則結構可能受影響,「手尾好長」。

東方日報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2#
發表於 2016-4-28 00:16:11 |只看該作者
填海甩轆責任誰屬 政府 承建商勢掀世紀官司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超支及延誤問題嚴重,單是香港口岸工程已超支五十五億元,今次人工島「飄移」更有可能帶來進一步超支。雖然路政署去年底曾表明有信心上述金額足以支付承建商的索償,但業內人士指,假如移位導致其他工程受阻,相關的承建商或將提出額外索償,而飄移「元兇」究竟是鋼圓筒填海法的設計出錯,還是施工時出現失誤,政府與填海工程的承建商將「有排拗」,完工後極可能引發一宗「世紀官司」,訴訟的開支恐相當驚人。

路政署署長劉家強曾表示,大橋香港段工程至去年十一月共收到九十宗承建商申索個案,當中三十宗涉及金錢,涉款約十二億元,餘下六十宗涉及工期申索。他指,用以應付承建商的應急費,已由二○一一年的十六億元,隨通脹升至廿億元,但當局對資金預算已有一定掌握,當中包括承建商的申索,故相信毋須再額外申請撥款。

承建商料額外索償

不過,外界估計今次再爆出人工島移位事件,或將會惹來更加多申索,而承建商不但未必會承認在填海的工序上出錯,甚或反指當局提出的鋼圓筒填海法在設計上面已有缺陷,拒絕承擔責任,雙方最終難免需要對簿公堂。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展開至今,一直醜聞不斷,填海用的鋼圓筒亦並非首次出現移位情況。去年九月,人工島填海地被發現「飄移」最多達六至七米,當時路政署解釋,「飄移」是由於海中淤泥在不同時間壓縮,東面兩座相連鋼圓筒出現橫移,惟聲稱最嚴重的部分只涉及頂部移動,而底部穩固,不影響安全,但為免移位加劇,承建商已加固鋼圓筒補救。

至去年底,政府承認大橋因應物料供應不穩及勞工短缺等問題,需延遲至一七年完工。當時有消息指人工島移位是其中一個原因。

事故頻仍 已奪八命

超支方面,香港口岸造價由當初三百零四億元升至目前近三百五十九億元,香港接線亦由一百六十二億元升至二百五十億元,連同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的四百四十八億元,整個工程已耗資逾千億元。雖然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年初在「剪布」下,批出五十六點六億元超支追加撥款,但未來若進一步超支,能否再獲撥款仍是未知之數。

另外,今年二月,路政署再承認大橋一千支大口徑樁柱中,有七條樁柱須重造,以代替原來的樁柱,估計涉款逾千萬元,由承建商自費。署方事後一直無透露重造的原因,以及有多少承建商牽涉其中。事故頻頻亦是大橋備受關注的另一焦點,大橋至今共發生一百四十九宗工業意外,造成八人死亡,大橋淪為「血淚工程」。

東方日報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2 23:52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