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廖穎琪)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發骨腫瘤切割手術的「導航儀器」,令醫生落刀不用靠估,手術精確度增加1倍至近100%,有助術後骨骼重組接合,減低腫瘤復發風險。新技術結合多層電腦掃描技術,以骨瘤三維透視模型輔助手術,令醫生更準確掌握「落刀」位置,將減少切除正常組織,減低對患者康復和術後生活的影響。
香港每年有約30宗骨肉瘤病例,內地約5,000宗。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黃國全表示,以往骨腫瘤手術前,醫生會分析施手術位置的平面掃描影像,模擬骨腫瘤的立體圖像,以制訂手術計劃,但模擬與現實情況會有偏差,而不準確的腫瘤切割可致骨骼重組接合不對,影響肢體功能,甚至腫瘤復發,增加患者死亡風險。
手術切割誤差大減八成
新技術「骨瘤三維透視模型」結合3種掃描技術,包括電腦、磁力共振和正電子掃描,大大提升精確度,手術切割誤差由以往的1厘米,大幅減少至2毫米。他稱,以往手術準繩度少於50%,但新技術助提升至近100%。黃國全說:「情況好像駕駛時看地圖,但新技術就是GPS(衛星導航),一邊做(手術)一邊影著位置有無錯。」
新技術紓緩長短腳問題
過去,為確保切除所有腫瘤組織,須把患者部分正常組織同時切走,但切走的組織愈多,愈影響患者的康復和日後生活。熱愛運動的劉君俊於2007年,跑步時「一枴一枴」,曾試過睡覺時膝蓋對上的位置痛醒,後來左腳證實患上遠端骨肉瘤,遂轉介來港就醫,術後5年亦無復發。黃國全表示,採用舊技術要把膝蓋關節切除,或導致約2厘米的長短腳,但新技術可紓緩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