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匯網訊】近日,中石化按照此前的改革時間表公佈了對外引資方案,明確了自己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簡稱混改)路徑規劃——重組銷售業務板塊並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涉及千億元資產。中石化就此成為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路先鋒,作為體量龐大卻飽受外界詬病的能源巨頭,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道路上銜枚疾進,如履薄冰。
鋪墊兩年待價而沽
據京華時報報道,北京朝陽門北大街22號,中石化集團總部大廳的大屏幕上,「中國石化集團首次位居《財富》世界500強第三,感謝全體員工的辛勤努力,感謝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排名上台階,發展質量和效益更要上台階」、「以強烈的責任擔當,深化改革,轉型發展,從嚴管理,建設人民滿意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這三句話這幾天一直滾動播放著。這是財富世界500強榜單公佈後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自己寫下的,三句話當中包含了傅成玉入主中石化三年來的主要關鍵詞,那就是改革和轉型。
而在滾動著這三句話的大屏幕前,知名國際投行、律所、會計團隊來來往往,他們在爭奪一個機會,可以參與到這家全球第三大公司的深化改革當中去。其實從今年年初開始,中石化就辟出專門的會議室負責接待這些團隊,雙方商談的是中石化準備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事宜。這表明中石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早早地就進入了實際操作階段,比其他任何一家央企國企都要早。這得益於兩年前中石化啟動的專業化重組。這就好比中石化其實早就打包好了一個個的資產包,就等著待價而沽了。
從2011年起,在傅成玉的推動下,中石化開始內部改革——各個業務板塊的專業化重組。按照傅成玉的設想,各個業務板塊完成專業化重組之後,將引入股份制或者尋求合適的機會推動獨立上市。其中,中石化煉化工程公司已經於2013年5月赴港上市成功。
而在2013年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則給中石化吹來了一股強勁的東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首次明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要求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此後,中石化的專業化重組進程明顯加快,頻繁展開了一系列的重組行動。
金礦待采條件嚴苛
在打好一個個資產包之後,又有東風助力,對中石化來說,一切就是快馬加鞭,順勢而為了。今年2月,中石化宣佈對中國石化油品銷售業務板塊現有資產、負債進行審計、評估的基礎上進行重組,銷售公司擬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董事會已授權董事長在社會和民營資本持有銷售公司股權比例不超過30%的情況下確定投資者、持股比例、參股條款和條件,社會和民營資本的最終參股比例將根據市場情況確定。
傅成玉曾經表示,中石化的銷售業務是個「金礦」。事實確實如此。中石化銷售公司設立於1985年,主要負責中國石化所屬生產企業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資源的統一收購、調撥、配送和結算等工作,是中國最大的成品油供應商。其2013年成品油總經銷量為1.8億噸,擁有品牌加油站30233個;2013年,銷售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萬億元,淨利潤251億元;截至今年6月30日,中石化銷售公司的註冊資本為200億元,中石化集團持有其100%的股權。
金礦的含金量無疑是十足的,但是社會或者民營資本要想入局開採難度也是頗大。根據公佈的引資方案,中石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優先歡迎的是能夠惠及廣大人民的國內產業投資者,並且對投資者的行業地位、投資規模、資金實力、業務屬性、註冊地址、品牌聲譽均設置了門檻。外界戲稱中石化這是在「按人畫像」,似乎心中早有屬意,因為完全符合中石化要求的潛在投資者似乎不多,社保基金、銀行和保險公司這些經常出現在央企國企股東名單中的資金可能會佔據有利位置。按照中石化的改革時間表,在公佈了引資方案之後,還有三個月的時間來完成最終的引資。所以現在說誰能被中石化挑中還為時尚早,外界只是擔心到第三季度末當中石化公佈引資名單時會「了無新意」。
不缺資金只缺活力
傅成玉擔心的反而是外部資本的積極性不夠。雖然有消息稱包括阿里巴巴、騰訊、復星、綠地集團以及一些民營能源企業已經與中石化進行接觸,中石化方面也表示外部資金報名踴躍,但是外部資金尤其是民營企業,對於入局之後有多大的發揮空間,能否被公平對待,可以獲得多少話語權都存在疑慮。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就表示,中石化有這麼多加油站,如果能夠引入在互聯網和金融業務上有優勢的企業,那麼想像力會非常豐富,復星也會積極參與。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復星已經參與到一些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國企當中,卻都沒有話語權,經營上也沒有改變。
郭廣昌說出了圍在中石化門口的潛在投資者的心態,想進,但又擔心進去之後做不了什麼,只是一個純粹的財務投資者。傅成玉則試圖打消郭廣昌們的疑慮,其表示相比於財務投資者更傾向於戰略投資者,就是那些可以幫助中石化擴展業務空間、帶來增值的投資者。傅成玉稱,「中石化不缺錢,缺的是活力」,引資的關鍵是改變機制,通過混合所有制把國有經濟搞活,實現公司的真正市場化治理。而根據記者瞭解,中石化此次將引入10個左右的投資方,每一個投資方可以由多家企業組團發起,每個投資方的門檻至少100億元,預計引入千億元左右規模資金,而每個投資方將按照具體的持股比例選舉人員進駐董事會。
壓力聚集如履薄冰
其實對於中石化和傅成玉來說,在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這項龐雜的系統工程當中,所要面對的絕不僅僅是外部資本對於話語權的擔憂,還必須面對政府以及公眾對於國有資產可能存在流失風險的顧慮。傅成玉曾對媒體表示,中石化的改革方案無需上報,也不能「搶跑」,是在現有法律和政策框架下主動試驗。不過有消息稱,有關部門近期已經向中石油和中石化打了招呼,提醒推進改革要注意節奏,步子邁得不能太快太大。
所以,改革的尺寸仍然需要執行者精準拿捏,以免進退失據。傅成玉要求引資流程必須公平公正公開,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例子可以表明中石化此次的謹小慎微。比如在篩選競標財務顧問的投行時,中石化的第一條要求就是聘用過國企高管子女的投行不能參與;又比如在具有最後生死決定權的獨立評價委員會成員組成方面,加大獨立董事、外部監事和外部專家的人數比例;還有在引資占股比例上,傅成玉曾在3月份的媒體通氣會上說可以突破30%,但是在最終的引資方案中,引資占股比例仍設定為30%,中石化相關人士給出的解釋是,考慮到銷售業務規模龐大,30%是合適的比例。
公眾輿論也許是中石化接下來需要面對的最大壓力。早在2000年中石化海外上市之時,殼牌、埃克森—美孚、BP阿莫科三家外資石油巨頭以18億美元認購中石化股票的籌碼換取了蘇浙粵閩四省的石油市場,中石化與上述三家巨頭在這些區域合資經營1500個加油站。當時輿論嘩然,一批學者拍案而起,質疑中石化此舉是用市場換美元,並且是用東南沿海經濟最發達地區的石油終端市場換來了區區18億美元。此次雖然中石化明確將優先歡迎國內投資者,但是國有資產可能存在流失風險的輿論利劍依舊高懸其上。在接下來的三個月乃至更長的一段時期之內,中石化仍然需要如履薄冰。
□人物聚焦
傅成玉退休前的臨門一腳
生於1951年6月的傅成玉,在這個月年滿63週歲,達到了副部級央企一把手履職的年齡上限,實際上按照慣例,大型央企一把手的退休年齡是60週歲,傅成玉已經超期服役了三年。為了公司經營的年度完整性,外界猜測傅成玉將會擔任中石化董事長至今年年底。這也就意味著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將是傅成玉職業生涯當中最後的一項工作。
在傅成玉的身上,有著中國第三代石油人的一些共性,畢業於傳統石油學院,從基層做起摸爬滾打30多年,最後先後執掌中海油和中石化,只是與傅成玉一批的曾經身居高位的石油高管們,有的已經轉入仕途,主政一方;有的則已身陷囹圄。不過,傅成玉與他的大多數同僚相比,有更多個性的東西,比如國際化視野、不滿於企業的過於行政化、樂於跟外界溝通等等,這可能得益於其留學的背景。有一回開會,傅成玉拿到參會人員名單,看到名單上下屬的職位後邊有個括號,標著副局級,傅成玉說:「寫這個幹嗎,這是官僚化啊!」傅成玉說現在中石化進行內部改革,也是為了減少一點行政化,搞活企業,實現市場化運營。
從1982年開始,傅成玉加入中海油,在執掌期間促成中海油對尼克森的收購,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最大手筆。當然,傅成玉最為外界熟知的標籤是改革,他主張推動了中海油的一系列資產重組。用傅成玉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重組和拆分上市的邏輯是不能把蘋果賣成西瓜的錢,而要把蘋果賣成水果沙拉的錢。專項業務單獨上市,通過在市場中自我發展,不需母公司投入,還可以給母公司分紅,母公司則可以重點培育戰略性產業、負擔社會性開支;通過資本市場監管,可以促進上市企業規範、公開、透明管理;通過上市公司溢價,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按照傅成玉的設想,大型石油公司在完成內部改革、專業化重組之後,專業公司尋找機會上市,而總公司(母公司)最後要成為控股型的國有資本投資集團。2011年4月,已到正常退休年紀的傅成玉從朝陽門內搬到一箭之地的朝陽門外,從中海油一把手就任中石化一把手。外界認為這張調令也表明高層在一定程度上認可傅成玉專業化重組和改革措施。中石化就此拉開內部改革序幕。而在近三年時間裡,中石化的改革速度也超出外界預期,但究竟效果如何,接下來的三個月或者半年之內,就要看中石化和傅成玉的臨門一腳了。
□業內觀點
進式改革有樣本意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混合所有制不是拉民間資本來裝點門面,更不是讓民間資本來分食壟斷利益,而是要真正實現機制轉化。如果我們不去對央企國企的母公司進行整體的混合所有制改造,留一個全資的母公司,只拿出一個項目或者一個子公司來對外開放,那麼實際上央企國企是留了一隻抓岸的手,是游不遠的。中石化本輪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將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法人制度,是漸進式的,具有樣本意義。隨著其他資本的進入,新的董事會中可能將形成各種不同資本的主體代表,共同對企業發展進行制衡。漸進式地對央企國企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有積極意義,未來整體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會成為主流。
民資或又遇玻璃天花板
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不太看好目前能源央企進行的混改。從民營資本的角度而言,之前被允許進入某個行業卻遭遇了投資的玻璃天花板,現在被邀請進入某一個具體的企業,可能也會如此。能源的產業鏈很長,當大股東完全控制了上游和下游,作為小股東的民營資本將會面對「關起門來打狗」的尷尬局面。即使承諾的再好,外部資本進入之後也不可能被平等對待,對話語權的希冀只能是民營資本的一廂情願。另外,在實際的經營管理當中很可能出現這樣一種局面,民營資本進入之後自身缺乏「指手畫腳」的動力,因為如果能入股的話等著賺錢就行了,而中石油、中石化肯定也不願意他們「指手畫腳」,這樣雙方都可以在玻璃天花板下邊相安無事。
□延伸閱讀
三桶油的「混改」
在中石化推進「混改」的同時,「三桶油」中的另外兩家——中石油和中海油,也在「混改」路上接踵前行。
中石油董事長周吉平在今年兩會期間透露,正在積極推進上游油氣開發的改革步伐,下一步將會以項目為單位,對社會或者民營資本開放,但在項目中石油所佔股份不能少於51%。目前,中石油已經搭建了六個合資合作的平台來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從去年8月份開始,中石油數位高管或者前高管涉嫌違法違紀被帶走調查,猛烈的反腐風暴一度使得中石油無暇顧及其他。今年以來,中石油的改革動作不斷,但相比於中石化都較為粗枝大葉。外界評價,中石油擬出售800億元的管道資產,看似力度很大,但這只能算是「賣」,而不是「混」。
中海油今年也成立了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將以引資合作方式拓展加油站,計劃在2015年將加油站的數量從目前的400多座增加到800座。中海油董事長王宜林曾表示,中海油一直在做混合所有制,因為公司一直強調對外開放,引入有實力有技術的公司來合作,幫助公司降低風險、增加效益。
中海油的混合所有制色彩是三桶油當中最濃的,集團旗下共有五家上市公司,這說明中海油目前的運作已經存在多種成分。外界普遍認為,中海油確實不存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壓力,其目前的管理運營是央企當中專業化和國際化的代表。
中石化改革路徑圖
2012年9月
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由涉及煉油、石油化工及新型煤化工領域的8家工程建設企業重組而成,並於2013年5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
2012年12月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揭牌成立,重組了旗下油氣勘探工程施工與技術服務,由8家中石化系油田的石油工程業務、資產及人員重組而來。
2013年1月
中石化石油工程機械公司成立,石油機械資產整合完畢。
2014年3月
中石化易捷銷售有限公司重組掛牌,主要負責非油品業務,被認為可拓展的空間非常大,是此次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平台。
2014年4月
中石化銷售業務內部重組完畢,對省級分公司「削藩奪權」,將31家省級分公司及其管理的長期股權投資等相關資產、業務和人員全部注入到銷售公司,成立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是本輪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當中,對外開放引資融資的主要平台。
2014年7月
中石化潤滑油有限公司重組分拆成立。
文匯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