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734|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軍事檔案] 918事變,少帥東北軍的實力!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9-17 23:54:5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東北軍在9·18事變發生時所轄兵力之簡要資料,東北易幟後,東北軍編成步兵25個旅、騎兵6個旅、炮兵10個團。1930年9月,張學良支援蔣介石參加中原大戰,以其9個精銳旅共10萬人編成兩軍,由於學忠、王樹常統領入關。中原大戰結束後,入關的9個旅及配屬(騎兵3個旅及炮兵、工兵等)分駐在平津一帶。1931年7月,為討伐石友三的反蔣反張戰爭,又將東北的步兵3個旅、炮兵2個團共8萬人調進關內。再加上駐山海關的何柱國旅,這時東北軍步兵精銳和大部炮兵分布在平津及河北、察哈爾一帶。留駐東北的步兵12個旅、騎兵3個旅和省防旅,裝備都較關內部隊差。由於東北軍政當局歷來是反共反蘇的,特別是1929年中東鐵路事件後,在兵力部署上主要是用來對付蘇聯。“九一八”事變前夕,在東北的正規軍40萬人(保守估計)。

陸軍方面

經過張學良的精兵簡政,東北軍還有40萬左右的主力,但戰鬥力還是不錯的,裝備方面無法統計(因為東北兵工廠生產力太高了,在東亞都可以排的上號的,每天的產量就可以武裝一個營),步槍型號為六五、七九,迫擊炮是16年式。關於東北軍當時的坦克數量不祥,有記載的是張蔣大戰時張作霖曾派出1隊坦克,數量應該很有限,在加上張氏父子對大炮情有獨鐘,坦克在日本接收東北兵工廠以前好像還不能獨立制造。

空軍方面
   
東北軍全盛時期(即張作霖統治時期)裝備飛機250-300架,共5個航空兵隊。東北兵工廠也沒有制造飛機的技術,飛機全為購買和列強贈送,或者是戰場上繳獲的。東北易幟前,東北空軍估計還有200架左右,其中戰鬥機150架。東北軍的飛機主要從法國和捷克兩國購買,其中1929年因為中東路事件東北空軍損失慘重,因此張學良剛從法國進口大量新式飛機,9.18前東北空軍有100余架飛機,基本是新式的。
  
海軍方面
   
東北海軍擁有大小艦只21艘,3.22萬噸,艦隊官兵3300人。主力艦“海圻”號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巡洋艦,其余還有“海琛”、“鎮海”、“威海”、“同安”、“永翔”、“楚豫”、“江利”、“定海”等戰艦。   
  
“9.18”時東北軍與日本關東軍軍力對比為北大營8000人vs關東軍3000人,奉天省內軍力對比大約為東北軍6-9萬vs關東軍1萬人(1931年9月,日本關東軍兵力10500人,系日本陸軍第2師團),裝備方面中國軍隊占優,東北軍占據局部兵力優勢,且直隸、熱河以及山海關一帶有東北軍主力25萬也可迅速馳援,由於日軍資源較匱乏,打不起大規模持久戰,而且當時日本國內也分成了主戰主和兩派,如果初期遭到猛烈反擊,日本國內主和派必能占據上風,東北有很大可能不會淪喪。

東北駐軍和日軍力量上對比,東北軍數量上占絕對優勢,而且在裝備上亦有相當的優勢。日本關東軍在事變時不僅沒有空中武裝力量,甚至在輕武器方面也不曾裝備“捷克輕機槍”這樣的高技術含量武器。如果沒有不抵抗的命令,如果部署得當,日軍的侵略行動是幾乎不能得逞的。
   
瀋陽兵工廠,1921年由奉系軍閥張作霖建立,正式名稱為奉天軍械廠、東三省兵工廠、奉天造兵所及兵工署第90工廠。 瀋陽兵工廠為1946年3月至11月間短暫名稱,以此為通稱。
  
1929年時,兵工署資料稱為遼寧兵工廠,日出13式79步槍130枝,槍彈41萬發,全年出17式輕機槍300梃,13式重機槍50梃。 工人17,000名。 並說該廠連年擴充。1926年至1928年, 完全為擴充時期,增建槍廠及輕機槍廠。有機器8千余部,槍,炮兩廠,為初建時之7至8倍,擴建完成,為當時全國規模最大之兵工廠。
   
《老粗能幹大事》,作者:江鴻,出版,江西高校出版社。本書記載: “張作霖統治時期,為適應軍閥戰爭和爭霸的需要,在奉天建立了兩個較大的兵工廠,張學良又在此基礎上將兩個兵工廠進一步改建和擴大。一個是在奉天軍械廠基礎上擴建的東三省兵工廠,另一個是在修械司的基礎上擴建的奉天迫擊炮廠。奉天軍械廠,是1919年創辦的小型的修理和制造槍彈的軍械廠。

1921年10月,在原有基礎上擴大規模增加了設備和職工,改稱為東三省兵工廠(通稱奉天兵工廠)。1923年,由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制炮專家韓麟春任總辦時,工廠規模進一步擴大,增添了炮彈廠、槍彈廠、機器廠,並增設了發電廠。所有機器均購自日本並用重金聘請日本工程師數名,擔任各廠設計、機械安裝等指導工作。1924年楊宇霆兼任兵工廠督辦,特別是張學良主政東北後,開始了整頓和擴建兵工廠的工作。1925年從德國購進大批機器。1926年至1928年,兵工廠迅速擴大和發展,廠內有機器8000多部,自備電機4部,並具有各種檢驗儀器。兵工廠擴大到八廠:槍彈廠、槍廠、炮彈廠、炮廠、藥廠、鑄造廠、火具廠、兵器廠。全廠占地3200余畝,還有俱樂部、醫院、學校、宿舍占地400余畝,建設基金達3億余元(銀元)。1922年至1930年,職員人數從100人增到1000余人,工人從200人增到1.8萬人;衛兵稽查1300余人,並先後用重金聘請了日、德、奧、俄、瑞典等外籍技術人員30余人,他們成為兵工廠的技術骨幹。兵工廠的原材料都是進口的半成品,運到國內加工。東三省兵工廠擴建後,每年能生產大炮150門,炮彈20余萬發,步槍6萬支,槍彈18000萬粒,輕重機槍1000挺以上,保證了戰爭的需要。東三省兵工廠已發展成全國規模最大的現代化的綜合性工廠。”

當時,蔣介石成立了中國軍隊叫做中國海陸空總司令,副總司令就是張學良。從軍事實力上,當時東北軍是非常強的,幾十萬軍隊不說,它的裝備也是非常好的。比如我看《時代》周刊,報道了兩件事情,在1931年九·一八之前有兩次消息,一次消息報道在1931年6月,張學良第一次訪問南京,和蔣介石見面,受到了空前的歡迎。其中有一句話,報道裏面這樣講“上周,張學良借給蔣介石的的20架飛機飛到了南京”,他借這個飛機幹什麽,就是拿這個飛機到中央蘇區轟炸紅軍。當時空軍的力量,張學良的發展比蔣介石還要快。就是從軍事力量上講。

從兵工廠來講,瀋陽的兵工廠是張學良的兵工廠。《時代》周刊還報道了一件事情,1931年的七、八月間,中國最大的兵工廠出了一臺台重型汽車下線,汽車的發動機是從美國進的,但是整個輪胎、大的後期裝配都是瀋陽的兵工廠做的,而這是中國載重量最大的卡車。從軍事實力、經濟實力,張學良當時並不亞於蔣介石。而且有一個慣例,地方的軍閥可以不聽蔣介石,甚至可以跟他打仗,不光是馮玉祥、閻錫山,在這之前,李宗仁廣西的貴系軍閥也和蔣介石打過仗。從張學良來講,他是有自主權的。即使蔣介石從全國的角度,他要下達抵抗命令,張學良從他個人的角度,也未必完全能夠聽光頭的。
]
迫擊炮廠是張作霖重金聘請英國人沙敦主持建立的。說歷史的時候我老得拐彎,因為好多事情是“串”著的。比如這個沙敦,張大帥1928年6月4日被日軍炸死在瀋陽皇姑屯車站,那頭一天晚上,就是坐著他開的車去的車站。有記錄說,奉天迫擊炮廠廠長沙敦駕駛的在英國定制的汽車是黃色的,還是有大型厚鋼板的防彈汽車呢。
  
再說回來,迫擊炮。沙敦建立的工廠1922年開始生產迫擊炮和迫擊炮彈,比上海和漢陽兵工廠早一、兩年。造出的炮是英國斯托克斯式的。1926年生產的稱為16年式。新式炮性能良好,射程遠,威力大。每門炮還隨帶炮車1輛,彈藥車1輛,每輛彈藥車可載10發炮彈。炮車和彈藥車使用方便,節省人力。在正常情況下,每月可制造迫擊炮80門,炮彈4萬發。由於迫擊炮的大量生產,使奉軍的軍事實力大大增強,在以後的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威力。

以當時日本東北兵力,只有區區2萬人左右的兵力,是無法和擁有近40萬軍隊東北軍抗衡的。1931年918前夕,中日軍事對比是,東三省的日軍正規軍只有第2師團的兩個旅團和6個守備大隊共1.04萬人,在鄉軍人(退伍軍人)1萬人,警察3000人。共2.34萬人。日本在31年夏季才開始在國內部隊裝備國產坦克和裝甲車,關東軍此時還沒輪到;能迅速支援的日軍只有駐朝鮮的2個師團,共3萬人。而駐紮在東三省的東北軍有20多萬,平津一帶還有東北軍11萬主力部隊,可以迅速回師關外。日本國內本沒有全面對華作戰的準備,日本在9.18時期根本沒有做好大戰準備,駐朝鮮的日本軍甚至怕關東軍會完蛋,急電國內要求“不能不救關東軍!”(日本禰津正誌著《天皇裕仁和他的時代》)可以看出日本占領東北一是軍方激進分子強行拖入的,二是少帥不抵抗所造成的直接後果。正是由於918事變,使日本關東軍的勢力迅速膨脹,極盛時,關東軍兵力多達70余萬。


主要當年蔣介石怕損失,所以不抵抗.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9 12:09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