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10|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青蒿素之母」屠呦呦 首位華人獲醫學諾獎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10-6 14:17: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p (1).jpg
屠呦呦二○一一年獲頒「中國中醫科學院傑出貢獻獎」。

【星島日報報道】首次有中國本土科學家奪得諾貝爾獎!人稱「青蒿素之母」的八十五歲內地女藥學家屠呦呦(音幽),以及兩名美日科學家,昨天獲頒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通稱醫學獎)。在內地出生成長、沒有院士「光環」的屠呦呦,文革時從中醫藥古籍中取得靈感,發現有效治療瘧疾的「青蒿素」,全球數億人因此受益。諾貝爾獎評委說,屠呦呦從中藥中分離出瘧疾特效藥,表明中國傳統草藥也能給科學家們帶來新啟發。她昨晚回應:沒有特別感覺!

本年度諾貝爾獎陸續揭曉,昨天率先公布生理學或醫學獎,由屠呦呦以及美國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奪得,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的成就。屠呦呦將獲得八百萬瑞典克朗(約七百一十七萬港元)獎金的一半,另外兩名科學家共享獎金的另一半。屠呦呦昨晚回應說,看到電視才知獲獎,「沒有特別的感覺,有一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意外。」「因為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譽,是中國全體科學家的榮譽,大家一起研究了幾十年,能夠獲獎不意外。」

這是首次有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也是中國本土進行的科研首次獲得諾獎。醫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齊拉特說,屠呦呦從中藥中分離出青蒿素,表明中草藥能給科學家帶來啟發。

諾貝爾獎委員會委員安德森指出,本年度醫學獎得主的研究成果,可能有助於撲滅影響全球三十四億人的疾病。得益於屠呦呦的發現,瘧疾的死亡率過去十年已下降五成,感染人數減少四成。

屠呦呦一九三○年生於浙江寧波,北京醫學院藥學系畢業後,分配到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一九六九年正值文革,研究院接到「中草藥抗瘧」的軍事任務,代號「523」。由於當時瘧原蟲已對「奎寧」類藥物產生抗藥性,正與美國交戰的北越政府,要求中國協助開發對付瘧疾的新藥。

當年三十八歲的屠呦呦奉命參與研發。由於具有中西醫背景,在那個資深科學家大多被「打倒」的年代,屠呦呦很快被任命為研究組組長,她帶領團體查閱中醫藥典籍,尋找抗瘧藥物的綫索。從二千多個方藥中,一再篩選。菊科植物「青蒿」是當時第一百九十一號樣本,雖然有過百分之六十八的抑菌率,但復篩結果一直不好。

直至閱讀了東晉葛洪所著典籍《肘後備急方》後,屠呦呦終被啟發。那本古方上說:「青蒿一握 ,以水兩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屠呦呦決定用沸點只有攝氏三十五度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以低溫萃取的方式提取青蒿,經過近四百次實驗失敗,終在一九七一年十月成功萃取青蒿素。

屠呦呦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全球數億人因這種「中國神藥」而受益。目前,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複方藥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準治療藥物。世界衞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藥劑列入其基本藥品目錄。

星島日報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5 19:28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