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2|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畜牧養殖] 牛養殖的市場前景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5-30 23:39: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牛肉的價格一年四季很少有下浮的機會,所以,養牛目前還是一個盈利的行業。我們都知道今年生豬市場和家禽市場都不景氣,行情變化很大,盈利情況不容樂觀。目前國內已經有1/3的小、散戶退出,隨着市場的繼續萎靡,退出的養豬戶只會越來越多,所以,有人認為此次生豬價格的下調,其實是生豬業的洗牌和整合的過程。最後能在這次危機中存留下來的,必將是撐起中國未來豬肉市場的中堅力量。那這些退出的養殖戶都去幹什麼了呢?據齊貝網在百度相關媒體上的調查顯示,養殖大戶比較看好國內未來的牛羊養殖業,尤其是養牛業,原因如下:

牛價肉牛價格近10年來一路走高

養牛業不菲的收入根據市場調研,2008年12月~2009年1月,市場肉牛價為每千克15.5元~16元,生牛肉市場價為每千克32元~36元,比10年前的1998年分別增長了3倍和3.5倍。除去飼料上漲等成本增加因素外,農民養殖一頭300千克~350千克的肉牛出售,所獲純利潤從1998年的1000元左右增加至2008年的2500元左右,由此可見養牛業的收入相當不菲。

存出欄比例失控,牛肉產量越來越供不應求據業內資料顯示,1997年全國牛肉產量為538.8萬噸,10年後的2007年牛肉產量為835.35萬噸,全國人均年佔有牛肉量由4.14千克增至10年後的6.19千克,人均年佔有量的增速為49.5%。與此同時,全國牛(黃牛加水牛)飼養量從1997年的17152.07萬頭增加到2007年的17686.79萬頭,10年下來年飼養量僅增加500多萬頭,年均遞增率僅為0.3%。而且各地牧業統計的飼養量是帶有很大水分的,真實數字很可能為負增長。牛的存欄量由1997年的13157.67萬頭減少到2007年的11545.9萬頭,減少了12.25%。

另據業內資料顯示,江蘇省的牛肉產量1997年為7.51萬噸,2007年為8.53萬噸,人均年佔有牛肉量由1997年的1.03千克增至10年後的1.16千克,牛(黃牛加水牛)飼養量從1997年的159.93萬頭減少到2007年的115.94萬頭,減少了27.5%;牛的存欄量由1997年的103.24萬頭減少到2007年的68.34萬頭,減少了33.8%。全省的牛飼養量和肉的人均年佔有量從10年前的排名第22位下降為第26位。

養牛業發展緩慢,江蘇省養牛業已亮紅燈從上面的調研數據可清楚地看出,全國的養牛業10年來幾乎沒有發展。江蘇省的養牛業10年來減少了1/4還多,牛的存欄量10年來減少了33.8%,顯然已亮紅燈,長此發展下去我們將吃不上牛肉。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會對牛肉及其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10年來牛肉的人均年佔有量的增速達49.5%。調研中發現,原先農民大多吃不起牛肉,而現在農村中的牛肉銷售量也在大幅度增加。從上面的調研數據可清楚地看出,所謂牛肉年產量的增加是靠增加出欄減少存欄實現的。長此發展下去,全社會牛肉將越來越緊張。

養牛業發展緩慢,市場空間大

養牛業發展緩慢的原因有:

1、養殖周期長。牛的生長發育有其自身特點,早期生長緩慢,一般地方品種或用地方品種母牛與外來品種公牛所產雜交牛,其犢牛期長達6個月~8個月,其間體重僅達100千克左右。大多須飼養到1歲半~2歲時,長到350千克~400千克方可出售宰殺,其養殖周期遠比豬羊長得多。

2、養殖成本高。近年來,隨着牛肉價格飛漲,犢牛價格也一路攀升,往往要花近2000元才能買一頭100千克左右的犢牛。對於一般的散養農戶來說,犢牛的成本支出相當於一頭肉牛價值的一半,如想批量養殖,早期的成本支出不能不令眾多農戶望而生畏。

3、種植、養殖比例。不協調眾所周知,在農作物秸稈中,玉米及豆科作物秸稈適合養雞、牛,而小麥、水稻秸稈營養成分差,不適宜用作肉牛的育肥。而目前在廣大平原地區,稻麥兩茬的耕作面積越來越大,玉米種殖面積越來越少。尤其是蘇北地區,土地面積逐年減少;除少量嶺地外,農民已很少種殖玉米。在人均1畝地左右的地區,農民更不可能將耕地拿來種牧草。於是,在草資源、玉米秸稈等資源匱乏地區想大規模發展養牛業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些原因制約了養牛業的發展,使得牛肉、牛皮等產品在國內市場上呈現欠飽和狀態。隨着國家對牧草種植業的重視,養牛業發展在政策支持方面具有很多好處。所以,養牛業的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養牛業還有發展空間嗎

我國現有牛存欄頭數1.38億頭,牛肉產量達到675.9萬噸,是世界第四大牛肉生產國。但牛肉人均產量只有4.3千克,低於世界平均9.8千克的水平,更低於一些牛肉主產國家的人均產量水平。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肉牛業在更大範圍和更深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從長遠看,我國肉牛業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與嚴峻的挑戰。但機遇是潛在的,而挑戰卻是現實的。抓住機遇,應對挑戰,關鍵在於依靠肉牛業科技進步,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肉牛業,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效益,推動肉牛產業化的發展,全面提升肉牛業的國際競爭力。與發達國家比較,我國肉牛業實際上還處在初級階段水平,發展的空間還很大。在不遠的將來,肉牛業一定會像現在的奶牛 業一樣,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國際貿易中,牛肉的出口被發達國家所壟斷,我國在出口方面一直處於弱勢,但同時我國牛肉出口也存在價格等方面的優勢。牛肉是投資、產值都很大的產業。我國每年都要花費大量外匯在外採購。我們應生產高質量牛肉,以替代進口。我國與世界交往越來越多,來華旅遊者數量很大,國內對高檔牛肉的需求增加。所以必須加速生產,在質量上、供應上保障國內需求。另外,我國牛肉出口也有一定優勢。第一是價廉。第二是牛肉產品部位質量適應很廣。我們的牛肉產量大,品種多,出口產品可以任意挑選。

近年來,國家對畜牧業給以重點政策傾斜,結構調整戰略業已取得明顯成效,特別是肉牛帶區域規劃和凍精政策性補貼等必將推動繁育體系建設和肉牛業的快速發展。隨着我國家畜飼養向節糧型品種調整以及膳食結構改變的需要,肉牛 業將成為一個大產業。

制約養牛業發展的問題是什麼

我國養牛生產水平不高,優質肉牛比重少,牛肉檔次低仍然是制約肉牛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從世界肉類生產結構來看,牛肉產量占肉類總產量的比重長期保持在30%左右,而我國2004年僅佔9.3%。我國牛的生產水平低突出表現在牛的生長周期長、出欄率低,其主要原因是由於肉牛的良種化程度低,飼養管理特別是營養水平低下。

出口牛肉在國際進出口貿易比重小,檔次低。目前我國鮮凍牛肉出口比重還很小,僅佔世界貿易量的1%左右,同時由於出口牛肉的檔次低,出口的牛肉價格不足世界平均價的80%。近3年我國每年需從國外進口高檔牛肉2000~3000噸。

我國肉牛 生產的現狀是:

社會化服務體系基礎設施仍很薄弱,特別是服務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中、小加工企業設備簡陋,工藝落後,特別是綜合加工能力差。有些肉牛 主產區由於缺乏機械加工和冷貯設備,屠宰仍然依靠分散個體屠宰戶手工操作,一些可開發利用的副產品被拋棄,影響着本地區養牛經濟效益的提高。

全國範圍內的肉牛市場網絡尚未形成,市場功能發育還不完善,貯運手段落後、信息反饋遲緩,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肉牛 業經濟的發展。

千家萬戶繁育母牛和飼養架子牛仍是肉牛生產的基礎。初步估算,農戶出欄的肉牛佔到全國肉牛出欄量的80%以上。

每日頭條

標簽
肉牛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4 08:03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