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383|回覆: 1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軍事檔案] 民間版2012美日軍力評估報告全文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6-9 19:04:0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2012年5日上午10時,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將在京發布民間版《美國軍力評估報告》。這是我國民間智庫首次發表美國軍力評估報告。

  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是由從事國際問題研究、臺灣問題研究和文化問題研究的專家、學者、團體和社會活動家組成的全國性、非營利性民間社會團體,旨在通過對中國戰略文化的研究、傳播和交流,為促進亞太地區安全穩定與臺灣海峽兩岸和平發展作出貢獻。2011年1月5日在北京成立。

    這兩個報告,是我國民間智庫首批發表的國別軍力評估報告,屬於非官方、非涉密性質,力求公正、客觀地介紹美國和日本的軍事思想、軍事力量、軍事部署,以及對外軍事關系,並作出理性、公允的評估。軍力報告所引用的資料完全引自美國國防部網站和日本防務省公開的資料以及媒體資料,報告中的觀點完全是本會獨立研究的結果,文責自負。
本報告的發布,表明我們的軍事外交將向多元化轉變,由應答式向反問式轉變,由內向解釋型向外向文宣型轉變,由純官方向官民結合轉變。相信本報告的發布,將增加中國民眾和國際社會對相關國家軍力的了解,增信釋疑,從而積累共識,減少誤判,推進與相關國家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礎上的雙邊關系,最終達到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安全穩定的目的。


《美國軍力評估報告》

第一章《美國戰略》

美國戰略是一個體系,分為國家安全戰略(又稱國家戰略、大戰略)、國防戰略、軍事戰略和戰區戰略4個層次。

一、美國國家安全戰略。

2010年5月27日,奧巴馬政府公布了其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報告針對美國面臨的戰略環境,提出了“重振美國,領導世界”的戰略,試圖通過“國內建設、國外塑造”的方式,恢復美國的全球領導力量。其主要內容包括:

(一)確認大規模毀傷武器是美國面臨的最嚴重威脅

(二)確認安全、繁榮、價值觀和國際秩序是美國的長期利益

(三)提出“國內建設、國外塑造”的戰略途徑

奧巴馬與小布什(喬治·布殊)安全戰略的區別有兩點:一是放棄了單邊主義,主張全面接觸,希望通過加強與其他力量中心的有效合作,促進世界穩定與和平。二是避談“先發制人”思想,主張慎用軍事手段,要求在用盡其他手段之前避免采用軍事手段,如果確需使用,也必須仔細衡量成本與風險。“重振美國,領導世界”戰略是奧巴馬政府根據正在下降的美國實力地位、變化了的國際安全環境和新的國際戰略格局提出來的,能否收到“亡羊補牢”的效果,還有待於觀察。

二、美國國防戰略

2010年2月1日,美國防部頒布新版《四年防務審查報告》,重申了“平衡”思想。

總體看,“平衡”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重新評估美國戰略環境,強調威脅的多樣性和非常規性

(二)確立五大戰略目標及實現途徑,強調綜合運用硬軟兩種實力確保美國安全 “平衡”思想明確提出保衛國土、打贏長期戰爭、促進安全、懾止沖突、打贏國家間戰爭等5大戰略目標和實現這些目標的5個途徑:影響關鍵國家的政策選擇、阻止敵人獲得和使用大規模毀傷武器、加強和拓展聯盟與夥伴關系、確保美國擁有“戰略進入”能力和行動自由、整合與統一美國的行動。同時,強調綜合運用“新三位一體”戰略威懾力量、前沿部署、精確打擊等硬實力和跨機構合作、盟友與夥伴關系、國際組織協作等軟實力,實現國家安全戰略的總目標。

(三)提出防務能力建設具體措施,強調通過深化轉型提高聯合作戰能力 “平衡”思想認為,必須通過深化軍事轉型提高聯合地面、聯合海上、聯合空中、特種作戰、“新三位一體”、抗擊大規模毀傷武器、聯合機動、情報監視偵察、網絡中心戰、聯合指揮與控制等10種聯合作戰能力。

(四)繼續防範中俄,強調通過合作弱化潛在威脅 “平衡”思想明確將中國定位為“正在崛起的國家,擁有與美國競爭的潛力”,強調要防範中國的軍隊現代化;認為俄羅斯在“開放和民主程度上倒退”可能會“對美國及其盟國和夥伴國的安全產生重大影響”。

三、美國軍事戰略

2011年2月8日,美軍參聯會公布新版《國家軍事戰略報告》,闡述了美軍面臨的戰略環境,明確了美軍事戰略目標。
其主要內容包括:

(一)認為國際政治正在向“多節點”的世界演進

(二)戰略關註點指向亞太從防範打擊的對手來看,美軍主要針對的是地區性對手,分為兩類:一類是遏制打擊的對象,包括亞太的朝鮮和中東的伊朗;另一類是防範的對象,如中國。

(三)提出了“打贏、懾止、合作和準備”的戰略目標 2010年的《四年防務審查報告》提出在當前的戰爭中取勝;預防和懾止沖突;在應急行動中擊敗敵人;保持和加強“全誌願部隊”。據此,新版軍事戰略報告提出美軍事戰略的四大戰略目標:打擊暴力極端主義;懾止和擊敗侵略;加強國際和地區安全;塑造未來部隊。

(四)突出重振美軍事領導地位的思想

(五)堅持合作與防範的對華戰略 報告既強調發展對華關系,又明確表示要更加關註中國軍力的發展對美的挑戰,特別是在亞太地區對美軍事存在的挑戰。報告提出深化同中國的軍事交流,加深理解,減少誤解,防止誤判,要在打擊海盜、防擴散、朝核問題等方面,加強同中國的合作。
同時,重復了美對中國軍事發展的不信任和憂慮。指出美軍方將繼續監視中國軍力的發展及其對臺海軍事平衡的影響。要關註中國軍事現代化以及中國積極發展空間、網絡空間能力的長遠和戰略意圖。還表示美軍將堅決挫敗任何試圖阻止美軍進入和使用公共空間的行為,擊敗對美盟國構成威脅的國家。

四、美國核戰略核戰略屬於國家安全戰略範疇。

2010年4月6日,奧巴馬政府公布新版《核態勢審查報告》,把“減少核危險,尋求無核武器世界”作為美國核戰略的根本目標。4月8日,美國與俄羅斯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簽署《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向“無核武器世界”邁出了一步。4月12~13日,全球核峰會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47個國家的領導人(或代表)和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歐盟等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了本次核峰會,簽署了在4年內核查和管控核材料、防範核恐怖主義的文件。美國核戰略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無核武器世界”是一個遠期目標

(二)全球核大戰威脅下降,但核攻擊的危險上升目前,世界主要面臨四類核威脅:一是恐怖組織可能得到核武器並用於大城市;二是存在意外、未授權或蓄意使用核武器的危險(世界9個國家共擁有23000件核武器);三是正在出現新的核武裝國家,如朝鮮、伊朗等;四是控制核擴散的條約組織和工作機制可能崩潰。

(三)美國防核武器擴散的具體措施
包括:采取嚴格措施落實《核不擴散條約》,擴大核不擴散機制,確保核材料不落入恐怖分子手中;尋求批準和執行《全面核禁試條約》,立即開始《核禁產條約》談判;采用增強型“消極安全保證”,宣布美國不對加入了《核不擴散條約》並履行其義務的非核武器國家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尋求批準和執行《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消除海基核“戰斧”巡航導彈;繼續與中俄進行高層對話,促進更為穩定、透明和非威脅性的戰略關系等13項。

(四)美國將把強化《核不擴散條約》作為合作的基礎確保有核武器國家將裁減核武器,無核武器國家將不獲取核武器,所有國家都可以和平利用核能。

(五)美國必須確保恐怖分子永遠得不到核武器

根據美俄新簽訂的《削減和限制戰略武器條約》,美將在10年內把部署的核彈頭數量削至1550枚以下,已部署的戰略武器運載工具數量削至700件以下。但這並不會嚴重影響美軍的核威懾能力。

首先,美國核武器數量龐大,一定程度的削減,不會影響其戰略優勢。根據美國務院最近公布的數據,截至2011年9月1日,美國擁有1790枚核彈頭,部署核武器運載工具822件。

其次,美戰略核導彈部隊的戰備水平總體較高。90%的“民兵Ⅲ”型導彈部隊處於一級戒備狀態,導彈發射準備時間最快為32秒;30%的戰略轟炸機部隊處於二級戒備狀態,轟炸機升空準
備時間最快為32分鐘;彈道導彈潛艇部隊中,有60%~70%長期在海上執勤,其中一半處於二級戒備狀態,另一半處於三級戒備狀態。

再次,美將通過升級核彈頭,提高核威懾質量。2010年5月3日,奧巴馬政府提請國會批準未來10年撥款1800億美元升級核武器。最後,美核政策存在較大變數。美軍方和保守勢力對“無核武器世界”主張持反對態度,美國政府能否真正執行“無核武器世界”主張,令人懷疑。

五、美國“反恐戰略”

“反恐戰略”屬於國家安全戰略範疇。2011年5月初,美國特種作戰部隊擊斃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使持續10年之久的反恐戰爭有了象征性結果。6月29日,美國公布了新版《國家反恐戰略》,對10年反恐戰爭進行了總結,同時提出了“反恐戰略”的重點、目標和方向。

(一)規定美國“反恐戰略”的原則和目標
原則是:
(1)堅持美國的核心價值觀念;
(2)建立安全夥伴關系;
(3)合理運用反恐手段和能力;
(4)建立一種堅忍不拔的文化氛圍。
目標是:
(1)保護美國人民、本土安全以及維護美國國家利益;
(2)遏制並擊敗“基地”組織及其分支和追隨者;
(3)阻止恐怖組織發展、購買和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4)清除恐怖分子的藏匿點;
(5)建立持久的反恐夥伴關系和能力;
(6)切斷“基地”組織與其分支和追隨者之間的聯系;
(7)遏制“基地”組織傳播其意識形態;
(8)削弱“基地”組織進行恐怖活動的各種具體手段。

(二)強調“反恐”不再是美國安全戰略的重中之重
奧巴馬政府上臺之初便放棄了布什政府奉行的“反恐高於一切”、“以反恐劃線”的政策,改變了以反恐為核心的國家安全戰略。

(三)首次將本土列為“反恐”最重要“戰場”,反恐重點由“域外打恐”轉向“境內防恐”

(四)將“基地”分支組織及其追隨者列為重點打擊對象
2011年年初,美國宣布“基地”也門分支首領奧拉基是對美國威脅最大的恐怖分子。最近,又把“基地”也門分支和北非分支列為主要打擊目標。表明美國反恐目標呈現進一步收縮之勢。

(五)在“反恐”手段上強調運用“巧實力”

第二章《美國軍事實力與兵力部署》

一、美國軍事實力
2011年美軍現役部隊143.5萬人,其中陸軍57.1萬人,海軍52.9萬人(含陸戰隊20.1萬人),空軍33.5萬人。預備役部隊85.3萬人,文職人員80.3萬人。

二、兵力部署
根據2005年的“基地關閉與重組建議”,美軍於2006年初開始全面調整全球軍事部署,展開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基地關閉與重組行動。此次調整關閉主要軍事基地22個,重組主要軍事基地33個,美軍現役部隊143.5萬人,分別駐紮在美國本土和海外美軍基地中。在太平洋地區,美軍駐有部隊135300人,戰機618架,艦艇80艘,其中陸軍55800人;海軍44000人,艦艇80艘,戰機280架;空軍35500人,戰機338架。在歐洲地區,美軍駐有85700人,戰機290架,艦艇20艘,其中陸軍43700人;海軍11000人,艦艇20艘,戰機70架;空軍30900人,戰機220架。

第三章《國防預算與武器裝備采購》

2011財年奧巴馬政府的國防預算達6870億美元,其中國防基準預算為5280億美元,1590億美元為海外應急行動開支,主要用於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預算還包括190億美元與國防相關的原子能項目經費和80億美元國防部直屬機構經費,此外,用於退伍軍人的費用為1220億美元。所有這些花費共計8360億美元,約占聯邦預算的22%。

一、2011年國防預算總的來看,美軍2011年國防預算仍按人事費、戰備費、采購費、科研費和其他費用進行分配,沒有什麽大的變化,但仍表現以下特點:
(一)軍隊人員開支增加。2011年,軍隊人員費用增長1.4%,與就業成本指數持平。
(二)作戰與裝備保養經費較2010年增長7.8%。作戰與裝備保養經費平均到每個任務部隊是21萬美元,為歷史較高水平。
(三)2011年國防預算提出新的武器削減計劃。排在前兩位的是C-17運輸機和F-35聯合攻擊戰鬥機替代引擎研發。
(四)2011年是連續第二年向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提供全年撥款。2011財年向美軍海外應急行動撥款1590.3億美元,其中1100.3億用於阿富汗戰爭,430.4億用於伊拉克戰爭
(五)2011財年是實施從2005年開始的“基地改組與關閉”項目的最後一年。2011年預算中該項目撥款為27億美元。

二、武器研發與采購:
(一)飛機
AH-64“長弓阿帕奇”攻擊直升機:2011年國防預算提供10.09億美元用於購買和改進陸軍“阿帕奇”直升機。
B-2轟炸機現代化改造升級:2011年用於B-2轟炸機現代化改造的經費達3.05億美元。
C-130J大力神運輸機:2011年國防預算繼續增加空軍C-130J運輸機的采購數量。
C-17環球霸王運輸機:奧巴馬政府決定停止1.4億美元的C-17運輸機制造計劃。
C-27J斯巴達聯合貨運飛機:C-27J運輸機是以商業用途為主的飛機,美軍主要將其用於戰場之間輕型貨物的運輸。 C-5運輸機現代化改造:2011年預算撥款10億美元進行C-5運輸機現代化改造。
CH-47“支奴幹”直升機:美國陸軍要求分別撥款11.8億美元和7100萬美元用於購買31架CH-47F“支奴幹”直升機並對11架直升機進行改造。
E/A-18G咆哮者:2011財年共劃撥11億美元用於E/A-18G戰鬥機研發項目。未來,E/A-18G將在電子戰中取代EA-6B。 F-35聯合打擊戰鬥機:2011財年撥款115億美元用於F-35戰機研發。
KC-X空中加油機:該型機將取代美軍500多架KC-135加油機。最終美軍將會裝備179架該型機,耗資預計將超過350億美元。
MQ/RQ-1捕食者和MQ-9死神無人機:2011財年國防基準預算中撥款16億美元購置62架該機,海外應急行動預算撥款2.63億美元購置15架該機。美國防部的目標是2011年底前裝備足夠數量的捕食者級無人機用於完成50場空中戰鬥巡邏任務,2013年底前完成65場空中戰鬥巡邏任務。
RQ-4全球鷹戰略無人偵察機:該機型主要用於廣域海上監視,2011財年劃撥16億美元用於購買4架該型飛機。
UH-60黑鷹直升機:2011財年劃撥14億美元用於購買和研究開發74架UH-60黑鷹直升機。

(二)地面系統
模塊化旅戰鬥隊:模塊化旅戰鬥隊是美陸軍叫停的未來作戰系統的延續。2011國防預算撥款32億美元用於組建兩支旅戰鬥隊。
遠征戰車:2011年國防預算撥款2.43億美元用於繼續研發該武器系統。
中型戰術車族:2011年,國防基準預算劃撥9.22億美元用於制造2960輛,海外應急行動預算撥款5.16億美元用於制造1692輛該型車。
防地雷反伏擊車:美軍最新款的防地雷反伏擊車為MRAP-ATV型,計劃總共采購27000輛反伏擊車。

(三)軍艦
“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更換項目:2011年,國防預算劃撥27億美元用於“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更新項目,美國政府決定延長航母更新年限,由四4年延長至5年。
“阿利•伯克”級“宙斯盾”導彈驅逐艦:2011年國防預算撥款30億美元用於采購兩艘“阿利•伯克”級宙斯盾導彈驅逐艦。
濱海戰鬥艦:海軍計劃總共采購55艘濱海戰鬥艦。
“弗吉尼亞”號潛艇:美海軍2011年花費54億美元采購兩艘“弗吉尼亞”號潛艇,並以每年兩艘的速度遞增。

(四)太空系統
改進型一次性運載火箭:2011年,預算劃撥12億美元采購了3只運載火箭。
移動用戶目標系統:該系統是美海軍目前負責在軌的特高頻窄帶通信衛星的下一代移動通信衛星星座的開發項目。
國家極軌業務環境衛星系統:2011年,國防預算劃撥3.52億美元用於該衛星系統的研發。

(五)導彈防禦系統
陸基中層防禦系統:用於攔截遠程彈道導彈。2011年國防預算劃撥13億美元用於該部署系統。包括在阿拉斯加格裏利堡第二導彈防禦陣地部署14口發射井和30枚攔截導彈。
聯合地面攻擊巡航導彈防禦空中感應網:美軍2011年花費3.73億美元用於開發和實驗該系統。預計最終將會發展16個該系統,共耗資74億美元。

(六)通信電子系統
聯合戰術無線電系統:2011年國防預算劃撥11億美元用於繼續開發並初始生產該系統的軟硬件。
海軍波段終端:該項目將完成304個終端,耗資21億美元。

(七)導彈及彈藥
聯合空對地防區外攻擊導彈:2011年國防預算撥款2.36億美元采購171枚該導彈,最終計劃耗資76億美元購買5000枚聯合空對地防區外攻擊導彈。
標準導彈家族(標註2型和標準6型):標準6型攻擊的範圍更廣,對固定翼和螺旋槳飛機、無人機、巡航導彈具有有效打擊能力。2011年國防預算總共為標準導彈撥款4.54億美元。

三、保持高額國防預算的意圖
首先,由於自2001年發動阿富汗戰爭以來,直升機數量不足,美國分別投入96億美元和27億美元用於購買多款直升機和無人偵察機。其中直升機包括為陸軍配備的UH-60“黑鷹”、“支奴幹”直升機,以及為海軍配備的“海鷹”直升機。美國計劃在國防預算之外,再為這兩場戰爭追加330億美元軍費。

其次, 2011年國防預算案把戰略重點放在了維護和增強常規力量上面,意在維持美國全球優勢地位。除了繼續發展彈道導彈反導系統外,2011年美國國防預算開始向新的遠程導彈和巡航導彈項目傾斜,努力升級B-2和B-52戰略轟炸機。值得註意的是,自2001年以來美國基準國防預算已增加了40%,隨著兩場戰爭費用的增加,美國國防開支的增幅已高達70%。自2001年“9•11”事件以來,美國政府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上的開支已經達到1萬億美元左右。隨著奧巴馬醫改法案的通過,美國社會福利負擔越來越重,高額的軍費開支很可能難以為繼。

第四章 美軍體制編制改革

一、調整高層領導指揮機構,提高指揮效能

(一) 擴大戰略司令部編成
主要是在戰略司令部內新增全球打擊司令部和網絡空間司令部。

(二) 撤銷聯合部隊司令部
於2011年8月3日正式退出美軍編制。

(三) 調整戰區司令部的責任區域。
一是非洲司令部開始獨立運作後,其責任區域覆蓋除埃及以外的所有非洲國家(埃及仍在中央司令部的責任區域內)。
二是根據2011年國防部最新修訂的《聯合司令部計劃》,太平洋司令部不再負責北極和阿拉斯加地區,北極由歐洲司令部和北方司令部共管,阿拉斯加地區和美大西洋、太平洋沿岸約1000公裏以內海域劃入北方司令部轄區。
主要包括:終止國防部下屬兩個部門(負責網絡與信息一體化的助理部長辦公室、商務轉型局)的運行,削減至少50個將軍職位和150個高級文職職位,提升參聯會作戰計劃與聯合部隊發展部(J7)的級別(提升至中將級),在國防部長辦公廳增設“海空一體戰”辦公室等。

二、推進模塊化建設,增強遂行多種作戰任務的能力

(一) 陸軍建設旅級模塊化部隊——旅戰鬥隊其基本設想是把以師(大約1.5萬人)為基本戰術兵團的結構變成以旅戰鬥隊(3000~4000人)為基本戰術兵團的結構,以便於輪換或編入聯合部隊。旅戰鬥隊有3種類型:重型旅(裝甲旅)、中型旅(“斯特賴克”旅)和輕型旅(步兵旅或空降旅)。根據美國防部2010年發布的《四年防務審查報告》,陸軍旅戰鬥隊規模將維持在73個(現役45個、預備役28個)。其中包括25個裝甲旅(現役18個、預備役7個)、8個“斯特賴克”旅(現役7個、預備役1個)和40個步兵旅(現役20個、預備役20個)。

(二)海軍打造遠征打擊部隊美海軍提出把海上作戰兵力改編成可靈活編組的遠征打擊部隊,包括11支航母打擊大隊、12支遠征打擊大隊、9支導彈防禦水面作戰大隊和4支巡航導彈潛艇打擊大隊。美海軍現已組建12支遠征打擊大隊,並在過去幾年多次派遣“埃塞克斯”號和“佩勒利烏”號遠征打擊大隊前往西太地區巡航。

(三)空軍組建航空航天遠征部隊為了更好地完成“全球警戒、全球到達、全球力量”的能力目標,美空軍於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組建航空航天遠征部隊。目前美軍共有10支航空航天遠征部隊。

第五章 美軍作戰理論新發展

一、“海空一體戰”(AirSea Battle)
2009年9月,美國空軍參謀長施瓦茨與海軍作戰部長拉夫黑德簽署“海空一體戰”秘密備忘錄,同時成立空海軍聯合工作組,負責協調“海空一體戰”的具體事宜。這標誌著“海空一體戰”項目正式啟動。2010年2月1日,美國防部發布新版《四年防務審查報告》,正式確認“美國空軍和海軍正在共同開發一種新的聯合海空一體戰概念,以擊敗軍事行動領域的所有對手,包括擁有尖端‘反進入’和‘區域拒止’能力的對手。”

(一)認為中國軍隊對美軍構成了新的嚴重挑戰
中國軍隊一直設法在第二島鏈建立“禁入區”,如果不采取措施抵消中國軍隊力量建設的效果,美軍在西太平洋行動的代價可能急劇上升到令人望而卻步的程度。

(二)認為“海空一體戰”包括初始和後繼兩個階段
初始作戰階段從沖突爆發開始,包括4條不同的行動路線:一是抵擋初期攻擊,減少美軍、盟軍部隊和基地的損失;二是對中國軍隊的作戰網絡實施致盲行動;三是對中國軍隊的遠距離情報、監視、偵察和打擊系統實施壓制行動;四是在空中、海上、太空和網絡空間奪取和保持主動權。後續作戰階段包括持久作戰、遠距離封鎖、維持戰役後勤、增加工業生產(尤其是精確制導彈藥生產)等行動,旨在通過創造有利條件解決持久常規沖突。

(三)提出實施“海空一體戰”的基本戰法
為了挫敗中國軍隊的作戰行動,美軍需要采取以下戰法:一是空軍實施反太空作戰,致盲中國軍隊的天基海洋監視系統,從而阻止中國軍隊打擊海軍航母等高價值水面目標;二是海軍“宙斯盾”艦補充其他導彈防禦系統,保衛空軍前沿基地和日本;三是使用海軍的潛基和艦載情報、監視與偵察和火力支援,削弱中國軍隊的綜合防空體系效能,確保空軍能夠實施空中打擊;四是空軍實施遠距離滲透打擊行動,摧毀中國軍隊的陸基遠程海上監視系統和遠程彈道導彈發射架;五是海軍艦載戰鬥機積極反擊中國軍隊的有人和無人機載情報、監視與偵察平臺和戰鬥機,支援空軍加油機及其他支援飛機的前沿行動;六是空軍以隱形轟炸機的攻勢布雷支援反潛戰,以非隱形轟炸機的持續打擊支援實施遠距離封鎖作戰的海軍艦只。

(四)提出加強“海空一體戰”建設的主要措施
1、減少對關島和其他重要基地以及海上力量的導彈威脅;2、糾正中國軍隊與美國在對高價值和時間敏感目標遠程打擊方面的不平衡,包括研發和部署距離更為遙遠的滲透性和防區外情報、監視與偵察和精確打擊能力;3、增強水下作戰能力,包括潛艇、水下機器人系統和水雷;4、彌補天基指揮與控制、通信、情報、監視與偵察能力的漏洞,包括部署高能的機載指揮、控制與通信中繼網絡,支持天基系統;5、加強未來數據鏈、數據結構、指揮與控制以及情報、監視與偵察基礎設施的標準化和互通性;6、強調跨軍種電子戰能力並加大投入;7、增強“網空作戰”攻防能力;8、研發和部署定向能武器。

二、“網空作戰”(cyberspace operations)
2010年2月1日,美軍公布《四年防務審查報告》,首次公開使用“網空作戰”和“網空攻擊”(cyberspace attack)兩個概念,2010年2月22日,美國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發布525-7-8小冊子《2016-2028年網空作戰概念能力計劃》,指出“網空作戰”是“全譜作戰”的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獲取信息優勢、保護信息優勢和置敵於不利境地。

(一)“網空作戰”內容
從美軍《網空作戰國家軍事戰略》看,“網空作戰”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1、由公眾、私人和政府創造、維持、擁有和運作,遍及全球;2、隨著技術、構造、程序和專門技術的共同發展而變化,產生新的能力和運作結構;3、受制於電磁頻譜的可用性;4、利用高質量的決策信息,可實施接近光速的作戰機動;5、使空中、地面、海上和太空的作戰行動成為可能;6、超越通常定義的組織和地緣政治邊界;7、由信息和數據傳輸系統的相互連接、支持性關鍵設施、儲存、處理與傳輸數據的設備、軟件硬件的應用等構成;8、包括靜止的和運動的數據、聲音和視頻;9、其他國家、組織、夥伴、私人部門和對手都可不同程度地輕易進入;10、構成信息環境的基礎。

(二)厘清關系,明確任務
美軍在網絡空間的任務是:1、在網絡空間設定條件,確保網絡空間的可用性;2、擁有與對手進行決定性交戰、建立網絡空間控制和優勢的能力;3、擁有實施“網空作戰”行動、達成軍事、情報、公務活動預期效果的能力。

(三)闡明“網空作戰”的目的、方法和手段
采用網絡作戰、信息作戰、動力行為(Kinetic Actions)、執法與反情報、主題與消息等5 種基本方法。

(四)指出網絡空間存在的威脅和薄弱環節
“網空作戰”理論認為,美國網絡空間存在傳統的、非正規的、災難性的、破壞性的、自然的、意外的等6類威脅。

(五)要求建設“網空作戰”能力
1、提高在網絡空間、網絡情報環境準備和事後公開辯論分析中實施和分享軍事效果分析的能力;2、增加對“網空作戰”手段的投入和采購,適當建設網絡空間雙重利用能力;3、進行適當的審查和來源代碼測試,識別惡意代碼和非授權功能;4、建立確保系統結構能夠促進聯合作戰的機制和程序;5、設計能夠支持不同層次信息保證和信息控制的全球信息柵格;6、建立臨時聯合體“網空作戰”程序,並進行演習;7、把“網空作戰”納入現在的軍事演習;8、使教育和訓練適應“網空作戰”的特殊需要;9、擴大信息作戰範疇,將一體化的“網空作戰”訓練和演習納入其中;10、使信息可見、可接近、可理解。

第六章 美軍聯合軍事演習

美軍每年都要和其他國家舉行聯合軍事演習。近兩年來,美軍軍事演習的力度不斷加大,每年大約進行各類軍事演習達數百次之多。總的來看,這些演習主要服務於軍事戰略,有很強的針對性;註重聯軍作戰,具有廣泛的聯合性;驗證技術戰術,具有明確的目的性;當然有時也故意炫耀武力,具有一定的威懾性。
2010年以來,美國借助“天安號”事件、美越建交15周年以及延坪島炮擊事件,連續在中國北部、東部和南部周邊地區舉行以海上兵力為主的聯合軍演,對中國施加壓力,牽制中國快速崛起。除“金色眼鏡蛇2010”、“卡拉特2010”系列聯合軍演、“環太平洋2010”演習等年度例行性演習外,特別值得關註的是在東亞西太舉行的針對性很強的聯合軍演。例如:2010年7月25~28日美韓在日本海舉行“無畏精神”聯合軍事演習;2010年9月12日至21日,美海軍在關島海域重啟了中斷3年之久的“英勇盾牌”系列聯合軍演;美韓於2011年2月28日至3月10日舉行了代號為“關鍵決心•鷂鷹”的年度例行聯合軍事演習;美日兩國的“宙斯盾”艦首次聯網實施彈道導彈攔截模擬演習;2011年4月6日,美國與菲律賓舉行“肩並肩2011”雙邊聯合軍事演習;美韓於8月16日開始舉行為期10天的2011年度“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演;2011年6月23日,美國與馬來西亞舉行代號為“CARAT-2011”的年度聯合軍事演練,等。

結論

對美國近兩年軍力的評估表明,盡管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和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對美國的綜合實力產生了重要影響,但對美國軍事能力的影響暫時還沒有表現出來。美國軍隊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仍然具備同時遂行兩場較大規模地區戰爭和一些小規模應急作戰的能力,能夠為美國重返亞太和戰略重心東移提供有力支撐。因此,中國一方面要對美國“重返亞太”、插手南中國海領海爭端和戰略“重心”東移保持警惕,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中美在經濟上深度融合,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發展、合作與繁榮方面存在許多共同利益,雙方應該本著互尊互信、平等互利的原則,加強中美兩國特別是中美兩軍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應對21世紀面臨的挑戰與威脅。


借用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希拉裏5月24日說的一句話,“我們在觀察、我們要求你們負責。”
我們需要反問的是:
1、誰擁有世界上規模最龐大、裝備最精良的軍隊?
提示:2010年陸軍增加1個獨立旅,空軍增加5個飛行聯隊。2011年海軍撤銷第2艦隊。隨著編制的調整,陸軍坦克數量、海軍艦艇數量都有一定增長,但空軍飛機數卻在逐步減少。
2011年美軍現役部隊143.5萬人,其中陸軍57.1萬人,海軍52.9萬人(含陸戰隊20.1萬人),空軍33.5萬人。預備役部隊85.3萬人,文職人員80.3萬人。若將預備役部隊和文職人員列入,美軍規模達到309.1萬人(還未算國民警衛隊),仍處世界第一位。
陸軍編為7個集團軍(1、2、3、5、6、7、8)、4個軍(1、3、5、18)、10個作戰師、3個獨立旅、4個獨立團。共裝備M1“艾布拉姆斯”等型主戰坦克7,900輛、M2/M3“布雷德利”等型戰車7,000輛、各型火炮9,100門、各類飛機約4,900架(主要是直升機)。
海軍現有6支編號艦隊(3、4、5、6、7、10),10個艦載機聯隊,分屬太平洋艦隊和艦隊部隊司令部。海軍陸戰隊編為3個陸戰師、3個陸戰航空聯隊。共裝備各型艦艇252艘,主要包括航母11艘、導彈巡洋艦22艘、導彈驅逐艦60艘、導彈護衛艦29艘、瀕海戰鬥艦2艘、彈道導彈潛艇14艘、巡航導彈潛艇4艘、核動力攻擊潛艇52艘;共裝備各類飛機3,864架,其中作戰飛機1,714架,潛射戰略導彈288枚。此外,軍事海運司令部轄各類艦船114艘。
空軍編為16個航空隊、67個飛行聯隊、5個航天聯隊、3個導彈聯隊,156個飛行中隊(作戰中隊93個)、9個洲際導彈中隊,裝備洲際彈道導彈450枚,各型飛機5,244架,其中現役部隊3747架,空軍國民警衛隊1134架,空軍後備隊363架。
美軍已擁有較強的海上預置能力。以海軍陸戰隊為例,要求海上預置中隊在接到命令後24小時內離開港口,48小時內提供重型作戰力量所需裝備;要求陸戰隊員和預置船隊幾乎同時趕赴戰區,每個預置中隊能為一個陸戰遠征旅提供所有的裝備和大約1.7萬人30天的補給。
2011國防預算撥款32億美元用於組建兩支模塊化旅戰鬥隊。中型戰術車族:2011年,國防基準預算劃撥9.22億美元用於制造2960輛,海外應急行動預算撥款5.16億美元用於制造1692輛該型車。
2011年,國防預算劃撥27億美元用於“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更新項目,美國政府決定延長航母更新年限,由四4年延長至5年。美國陸軍要求分別撥款11.8億美元和7100萬美元用於購買31架CH-47F“支奴幹”直升機並對11架直升機進行改造。
2011財年撥款115億美元用於F-35戰機研發,其中為海軍和海軍陸戰隊裝備20架,為空軍裝備23架改型機。2011財年國防基準預算中撥款16億美元購置62架該機,海外應急行動預算撥款2.63億美元購置15架該機。2011財年劃撥16億美元用於購買4架RQ_全球鷹戰略無人偵察機。

2、誰擁有世界上最高的軍費數額?
提示:2011財年奧巴馬政府的國防預算達6870億美元,其中國防基準預算為5280億美元,1590億美元為海外應急行動開支,主要用於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預算還包括190億美元與國防相關的原子能項目經費和80億美元國防部直屬機構經費,此外,用於退伍軍人的費用為1220億美元。所有這些花費共計8360億美元,約占聯邦預算的22%。

3、誰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庫?
提示:根據美俄新簽訂的《削減和限制戰略武器條約》,美將在10年內把部署的核彈頭數量削至1550枚以下,已部署的戰略武器運載工具數量削至700件以下。但這並不會嚴重影響美軍的核威懾能力。
首先,美國核武器數量龐大,一定程度的削減,不會影響其戰略優勢。根據美國務院最近公布的數據,截至2011年9月1日,美國擁有1790枚核彈頭,部署核武器運載工具822件。其次,美戰略核導彈部隊的戰備水平總體較高。90%的“民兵Ⅲ”型導彈部隊處於一級戒備狀態,導彈發射準備時間最快為32秒;30%的戰略轟炸機部隊處於二級戒備狀態,轟炸機升空準備時間最快為32分鐘;彈道導彈潛艇部隊中,有60%~70%長期在海上執勤,其中一半處於二級戒備狀態,另一半處於三級戒備狀態。再次,美將通過升級核彈頭,提高核威懾質量。2010年5月3日,奧巴馬政府提請國會批準未來10年撥款1800億美元升級核武器。

4、誰是目前世界上打仗最多的國家?
提示:作戰與裝備保養經費平均到每個任務部隊是21萬美元,為歷史較高水平。2000年,美軍每支任務部隊的作戰與裝備保養經費是9.5萬美元。 2011年是連續第二年向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提供全年撥款。2011財年向美軍海外應急行動撥款1590.3億美元,其中1100.3億用於阿富汗戰爭,430.4億用於伊拉克戰爭。

5、誰是世界上聯合軍事演習最多的國家?
提示:美軍每年都要和其他國家舉行聯合軍事演習。近兩年來,美軍軍事演習的力度不斷加大,每年大約進行各類軍事演習達數百次之多。總的來看,這些演習主要服務於軍事戰略,有很強的針對性;註重聯軍作戰,具有廣泛的聯合性;驗證技術戰術,具有明確的目的性;當然有時也故意炫耀武力,具有一定的威懾性。

6、誰在把中國當做假想敵?
提示:2010年2月1日,美國防部頒布新版《四年防務審查報告》,重申了“平衡”思想。“平衡”思想明確將中國定位為“正在崛起的國家,擁有與美國競爭的潛力”,強調要防範中國的軍隊現代化。2011年2月8日,美軍參聯會公布新版《國家軍事戰略報告》,報告既強調發展對華關系,又明確表示要更加關註中國軍力的發展對美的挑戰,特別是在亞太地區對美軍事存在的挑戰。報告提出深化同中國的軍事交流,加深理解,減少誤解,防止誤判,要在打擊海盜、防擴散、朝核問題等方面,加強同中國的合作。同時,重復了美對中國軍事發展的不信任和憂慮。指出美軍方將繼續監視中國軍力的發展及其對臺海軍事平衡的影響。要關註中國軍事現代化以及中國積極發展空間、網絡空間能力的長遠和戰略意圖。還表示美軍將堅決挫敗任何試圖阻止美軍進入和使用公共空間的行為,擊敗對美盟國構成威脅的國家。

7、美國戰略重心東移是針對誰?
提示:在太平洋地區,美軍駐有部隊135300人,戰機618架,艦艇80艘,在歐洲地區,美軍駐有85700人,戰機290架,艦艇20艘。2011年2月8日,美軍參聯會公布新版《國家軍事戰略報告》,戰略關註點指向亞太,從防範打擊的對手來看,美軍主要針對的是地區性對手,分為兩類:一類是遏制打擊的對象,包括亞太的朝鮮和中東的伊朗;另一類是防範的對象,如中國。

8、“空海一體作戰”的作戰對象是誰?
提示:認為中國軍隊對美軍構成了新的嚴重挑戰,中國軍隊一直設法在第二島鏈建立“禁入區”,如果不采取措施抵消中國軍隊力量建設的效果,美軍在西太平洋行動的代價可能急劇上升到令人望而卻步的程度。
美軍認為空海一體戰分為兩個階段:初始作戰階段從沖突爆發開始,包括4條不同的行動路線:一是抵擋初期攻擊,減少美軍、盟軍部隊和基地的損失;二是對中國軍隊的作戰網絡實施致盲行動;三是對中國軍隊的遠距離情報、監視、偵察和打擊系統實施壓制行動;四是在空中、海上、太空和網絡空間奪取和保持主動權。後續作戰階段包括持久作戰、遠距離封鎖、維持戰役後勤、增加工業生產(尤其是精確制導彈藥生產)等行動,旨在通過創造有利條件解決持久常規沖突。

9、誰在實施和準備實施“網空作戰”?
提示:2010年2月1日,美軍公布《四年防務審查報告》,首次公開使用“網空作戰”和“網空攻擊”(cyberspace attack)兩個概念,2010年2月22日,美國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發布525-7-8小冊子《2016-2028年網空作戰概念能力計劃》,指出“網空作戰”是“全譜作戰”的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獲取信息優勢、保護信息優勢和置敵於不利境地。從美軍《網空作戰國家軍事戰略》看,“網空作戰”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內容:1、由公眾、私人和政府創造、維持、擁有和運作,遍及全球;2、隨著技術、構造、程序和專門技術的共同發展而變化,產生新的能力和運作結構;3、受制於電磁頻譜的可用性;4、利用高質量的決策信息,可實施接近光速的作戰機動;5、使空中、地面、海上和太空的作戰行動成為可能;6、超越通常定義的組織和地緣政治邊界;7、由信息和數據傳輸系統的相互連接、支持性關鍵設施、儲存、處理與傳輸數據的設備、軟件硬件的應用等構成;8、包括靜止的和運動的數據、聲音和視頻;9、其他國家、組織、夥伴、私人部門和對手都可不同程度地輕易進入;10、構成信息環境的基礎。

10、誰在給中美軍事合作制造障礙?
提示:美國違反“817公報”,對臺軍售;美國軍機軍艦頻繁在中國東海、南海進行高強度抵近偵察;美國國會設置歧視性法案限制與中國進行正常軍事交往。


標簽
2012
美日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2#
發表於 2012-6-9 19:04:35 |只看該作者

日本軍力評估報告

本報告分為八章十二節。

盡管在政策上受和平憲法的制約,但日本自衛隊已經發展成為亞洲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之一,其軍事技術、武器裝備性能和訓練水平均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根據國際和地區安全形勢的變化以及美國的戰略調整,日本正在展開新一輪的軍事調整。 2010年12月17日,日本內閣通過了《2011年度以後的防衛計劃大綱》(下稱“新大綱”),並制定了《中期防衛力量發展計劃(2011—2015年度)》(下稱“新中期防”),提出了其後5至10年日本軍事力量發展的總體規劃,對日本安全戰略、軍事力量的規模、軍事部署及武器裝備進行了新的規定和調整。本報告從戰略調整、軍事實力、軍事部署、國防預算、武器裝備、體制編制調整、非戰爭軍事行動、軍事訓演等幾個方面,對日本2011年的軍事發展狀況作一評估。

一、戰略調整

(一)制定新安全保障戰略,加強多層次安全合作
明確將通過四種手段實現三大安全戰略目標。三大目標即:確保日本和平與安全;營造更加穩定的亞太安全環境和改善國際安全保障環境;為世界和平、穩定與人類安全做貢獻。四種手段即:日本自身的努力;與盟國的合作;亞太地區合作;全球合作。也就是說,將綜合運用外交力量、軍事力量等各種力量,在努力發揮日本自身作用的同時,與盟國美國、亞太地區國家和國際社會開展多層次安全合作,以確保本國安全,實現其國家安全利益。
在其亞太地區合作中,共分四個層次。首先強調要加強與美國同盟國韓國和澳大利亞的合作。其次是維持並加強與傳統夥伴東盟國家的安全合作。第三是加強與印度等相關國家的合作。而對於中國和俄羅斯,則通過安全對話與交流促進信任關系,構建並發展在非傳統安全等領域的合作關系,並“與同盟國等合作,積極敦促中國在國際社會上采取負責任的行動”。這表明日本將構建由日、美、韓、澳、印、東盟等組成的亞太地區多邊安全合作體系,而中、俄則被排除在其傳統安全合作體系之外。

(二)提出“機動防衛力量”構想,實施“動態威懾”
“機動防衛力量”強調“五性兩力”:快反性、機動性、靈活性、持續性、多用性和高技術能力及情報能力。目的是通過機動運用、動態威懾,更加有效地遏制和應對各種事態,特別是強調確保西南島嶼及周邊海空域的安全。

(三)提出“有效威懾與應對各種事態”,同時加強對中國的軍事防範
“04大綱”首次提出“新型威脅及多種事態”的概念,其內涵主要包括:應對彈道導彈攻擊;應對遊擊隊和特種部隊的攻擊;應對島嶼入侵;周邊海空域警戒監視及應對領空侵犯、武裝特工船等;應對大規模特大災害。“新大綱”采用了“各種事態”的表述,並把“有效威懾與應對各種事態”作為自衛隊的首要職能。
日本防衛省發布的2011年版《防衛白皮書》指出,國際社會正面臨復雜多樣的多重安全威脅。為應對這些威脅,軍事力量除遏制武力沖突外,還擔負起從預防沖突到支援重建等多樣化任務。同時強調,在充分發揮軍事力量作用的同時,還有必要綜合利用外交、警察、司法、情報、經濟等手段共同應對威脅。
在強調日本面臨“多種威脅”的同時,日本對中國的戒備與防範日益加強。“新大綱”稱,“中國的軍事發展動向引起‘地區和國際社會的憂慮’,指中國持續增加國防投入,快速推進以核、導彈力量和海空軍為核心的軍事力量現代化,大力加強遠程投送能力建設,在日本周邊海域擴大活動,軍事與安全透明度不高,等等。2011年版《防衛白皮書》稱,“中國在與日本等周邊國家發生利益沖突時擺出高壓姿態,其今後的發展方向令人擔憂”。日本對中國海軍艦隊經過沖繩附近海域前出至太平洋進行正常訓練的活動進行嚴密跟蹤和監視甚至幹擾,在釣魚島等問題上對中國顯示出越來越強硬的姿態。並積極幹預南海問題,加大對中國的牽制力度。2011年10月,野田首相在航空閱兵式上明確表示,朝鮮和中國的動向“增加了日本安全環境的不透明”,激勵官兵“天下雖安,忘戰必危”。2010年的日美大規模聯合奪島演習和2011年的“自衛隊聯合演習”,均把中國作為假想敵。這些表明,日本對中國綜合國力特別是軍事力量的快速發展心存疑慮和不安,並采取了防範、戒備、牽制甚至高姿態示強等過度的反應策略。

二、軍事實力

根據日本朝雲新聞社出版的2011年版《防衛手冊》,2011年末,日本自衛隊編制員額為247446人。其中,陸上自衛隊編制約151337人,海上自衛隊45517人,航空自衛隊47097人,共同部隊1227人,聯合參謀部361人,情報本部1907人。應急預備役編制員額8467人,實有5815人。預備役編制員額47900人,實有33159人。“新大綱”計劃對部隊編成和人員結構進行合理化改革,主要是削減現役員額,提高應急預備役比例,使部隊更加精幹、高效、快速、機動。調整後自衛隊的編制員額約24.6萬人。其中,陸上自衛隊約15.4萬人,包括現役約14.7萬人,應急預備役約7000人;海空自衛隊基本保持現有規模。日本軍力規模屬於中等規模,略小於德軍(約25萬人)。

三、軍事部署

“新大綱”對軍事部署方式做出調整。主要是改變以往的部隊均衡部署方式,軍事重心向西南方向轉移。采取的措施包括:將航空總隊司令部遷入美軍第五航空隊司令部所在的橫田基地,以便於日美空軍司令部之間協調;將陸軍第1混成旅改編為“島嶼作戰型快速反應旅”(第15旅),增編2個步兵連,分別部署在那霸和先島群島中的石垣島或宮古島;將此前止於國土最西端沖繩縣與那國島上空的“防空識別圈”,擴大至該島西側領空及該島以西(臺灣一側)2海裏海域的上空;在與那國島部署“沿岸監視部隊”,在宮古島、石垣島部署“國境警備部隊”;那霸基地戰鬥機部隊由1個飛行隊增加到2個,以提高西南地區的快反態勢;加強西南地區的情報搜集與警戒監視態勢,包括部署警戒雷達,保持無間隙的警戒監視態勢;發展新型驅逐艦和潛艇,進一步提高反潛作戰能力;準備在沖繩部署1套“愛國者-3”反導系統,以提高西南方向的彈道導彈防禦能力,等等。
這些措施的目的在於,加強對軍事力量薄弱且遠離本土的西南島嶼的防衛,為未來武力爭奪釣魚島和幹預臺海沖突做準備,同時牽制中國海軍突破第一島鏈。

四、國防預算

日本國防預算自1993年至2008年一直保持在世界第二位的高水平,但由於受到經濟長期低迷的影響,自2002年以後總體保持微弱減勢。根據日本2011年版《防衛白皮書》,2011年日本的國防預算為47752億日元(含美軍基地對策費1027億日元),比上年度減少0.3%,約合593億美元(按2011年上半年平均匯率1美元=80.51日元計,下同)。另外,“3•11”地震救災中日本政府為自衛隊加撥3502億日元(約合43.5億美元),其中用於維修自衛隊受災設施和裝備的費用為1886億日元(23.4億美元)。僅上述兩項,日本2011年度國防開支至少為51254億日元(約合637億美元)。自2008年起,日本安全保障會議的機構預算和政府為自衛隊下撥的用於航天開發的費用未編入國防預算總額,因數據不詳,這部分隱形國防費在此未計入總國防開支。根據《新中期防》,2011~2015年的5年國防預算為23.49萬億日元(約合2918億美元 )。此外,政府還將加撥1000億日元,用於應對突發性事件,共計23.59萬億日元(約合2930億美元)。巨額的國防費對日本軍力未來5年的更新和發展將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按英國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數據統計,2009年日本國防費水平位居世界第4,人均國防費居世界第6,約為中國的8倍。
部分國家國防費、人均國防費對比(2009年) 日本 美國 英國 德國 法國 中國 俄羅斯 印度國防預算(億美元) 526 6936 624 465 320 703 410.5 368.8 人均國防費(美元) 414 2281 1021 565 497 52.5 293 31 占GDP比例(%) 0.99 5.03 2.76 1.37 1.12 1.44 2.99 2.76
(據英國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軍事力量對比》2010年版數據統計)

五、武器裝備

加大對武器裝備采購的投入

根據日本2011年版《防衛白皮書》,日本自衛隊2011年裝備等采購費為7786億日元(約97億美元),占國防預算16.5%,比上年度的7738億日元增加6.2%。2011年的采購重點是飛機和艦船。其中,飛機采購費2474億日元(約29.11億美元),增幅達71.3%,艦船建造費為777億日元(約9.65億美元),2010年度的艦船建造費為1762億日元(約21.89億美元)。
主要特點是:加大對提高部隊靈活機動作戰能力的新式武器的投入力度,逐步削減陳舊落後的老式裝備及其投入費用;研發新技術裝備,以確保其海空優勢;繼續加強反導系統建設,加強對沖繩地區的反導系統部署;加強對網絡戰部隊建設的投入,將成立“網絡空間防衛隊”,加強自衛隊的網絡作戰能力。

構建高性能衛星偵察系統

2012年1月,日本政府決定修改日本太空研究開發機構設置法,刪除其中有關“太空開發限於和平目的”的規定,以便從法律和政策層面為其軍事利用太空打開方便之門。而事實上,日本早已經開始了太空的軍事化利用。隨著“光學4號”、“雷達3號”偵察衛星分別於2011年9月23日和12月12日成功升空,日本實際上已初步實現了其軍用偵察衛星體系“四位一體”的基本布局,空間偵察和監控能力得到了明顯提升。根據規劃,日本偵察衛星系統的空間部分由至少4顆衛星組成,其中兩顆為0.6米分辨率的光學成像衛星,另外兩顆為1至3米分辨率的合成孔徑雷達成像衛星。

重點提高快速機動能力

陸上自衛隊重點發展新型坦克、輕型裝甲車等機動性強的裝備,以提高部隊的快速機動能力。2010年度起,陸上自衛隊以每年13輛的速度采購比90式坦克更先進的10式坦克。與90式坦克相比,10式坦克體積與重量縮小(低於40噸),便於遠程投送,裝甲防護與自動供彈性能優越,配備C4I系統,適應信息化條件下作戰。

海上自衛隊重點引進大型驅逐艦及潛艇。2011年3月,海上自衛隊“伊勢”號大型直升機驅逐艦開始服役。該艦標準排水量為13950噸,擁有全通飛行甲板,堪稱小型直升機航母。目前,日本擁有“日向”號和“伊勢”號兩艘直升機驅逐艦。2011年3月,“白龍”號新型潛艇服役,這是日本第3艘裝有“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AIP)的新型潛艇。它能在水下持續低速潛航14天,噪音小,隱蔽性強,提高了海上自衛隊水下作戰能力。

航空自衛隊重點發展新型飛機。2010年完成了新研制的C-2運輸機的試飛,2011年開始計劃引進約10架。同時計劃采購6架美國二手KC-130運輸機。2011年12月20日,日本政府決定,引進由美國主導、國際共同研發的最新型隱形戰鬥機F-35作為日本航空自衛隊下一代主力戰鬥機。計劃2012年度采購4架F-35,今後再采購40架。2012年采購的4架力爭在2016年度起交付使用。作為已老化的F-4戰鬥機的後繼機型。此舉被認為是為了對抗正在研發隱形戰鬥機的中國和俄羅斯。此外,日空軍共撥款4.73億美元,用於自行研制“心神”ATD-X隱形戰鬥機,並計劃於2016年試飛。

放寬武器出口限制

21世紀初,日本對“三原則”進行了突破,如允許向美國出口與彈道導彈防禦相關的裝備和技術等。此次“新大綱”提出要研究參與國際聯合開發和生產武器裝備的問題,出現了要修改武器輸出三原則的跡象。2011年12月27日,日本政府安全保障會議通過了《防衛裝備物品轉讓標準》,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放寬了武器出口限制。這一新標準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日本出於促進國際和平與國際合作目的,可以向海外出口武器裝備;二是允許日本與他國聯合研發生產的武器裝備被轉讓給第三方;三是為避免助長國際沖突,繼續謹慎對待上述規定範圍以外的其他武器出口問題。盡管日本對前兩項規定附加了“如發生繼續轉讓情況,須得到日本同意”等條件,但這種規定顯然不具備實際約束力。值得關註的是,這是日本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對武器出口三原則進行修改,意味著日本將放寬對武器出口的限制,日本對武器出口的管制將迎來重要的轉折點。

六、體制編制調整

師旅級部隊的現代化改編

陸上自衛隊基幹部隊“9師6旅”體制確立後,新一輪的結構性改編工作業已展開。2011年4月22日,第1師、第2師和第5旅率先進行了現代化改編,其重點是提高快速機動和應對多樣化威脅事態的能力。其中,第1師改編為能迅速、有效地應對恐怖襲擊及大規模災害等的快反現代化師,增加現役人員編制員額約760人,達6300人,提高了滿編率和快反能力;第2師改編為應對直接侵略以及恐怖襲擊、大規模災害等新型威脅和多種事態的綜合性現代化師,編制員額為約8100人;第5旅改編為可應對直接侵略到恐怖襲擊等多種事態的綜合性現代化旅,撤編第5坦克隊,新編第5坦克營。

制定防衛力量結構改革路線圖

為了推動機動防衛力量建設,構築自衛隊有效應對各種事態的態勢和體制,日本防衛省成立了 “防衛力量結構改革推進委員會”、“人力基礎改革委員會”、 綜合采辦改革推進項目小組、 “衛生機能強化研討委員會”,就強化聯合運用及部隊的發展模式、資源分配一元化與最佳化、人力基礎制度改革、綜合采辦改革、醫療衛生保障機能強化等課題進行了重點研究,並於8月5日向北澤防衛大臣提交了《結構改革路線圖――構築機動防衛力量的總體措施》報告書。報告書提出了完善聯合作戰體制、加強機動部署、強化西南島嶼軍力建設、提高聯合後勤保障能力、註重通信建設和信息安全、加強日常戰備和訓演活動、充實和整合三軍防空反導力量等多項建議,預示著日本於2009年中斷的防衛省改革即將重新啟動,日本軍事力量轉型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七、非戰爭軍事行動

“新大綱”規定,日本軍事力量擔負三項職能:有效威懾與應對各種威脅,主要包括確保周邊海空域的安全、應對針對島嶼的攻擊、應對網絡攻擊、應對遊擊隊或特種部隊的攻擊等、應對彈道導彈攻擊、應對復合事態、應對大規模和特殊災害等;維護更加穩定的亞太地區安全保障環境;改善全球安全保障環境。除日常的訓演和戰備外,自衛隊還參與了搶險救災、國際和平合作等非戰爭軍事行動。

(一)搶險救災行動

作為一支重要的救災力量,日本自衛隊每年均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遂行任務。在2011年的搶險救災行動中,最令人關註的是日本“3.11”大地震救災行動及福島第一核電站核事故救災行動。自衛隊共派出1066萬人次。其中在前期174天的大規模救災行動中共派出1058萬人次,在後期核救災行動中,又派出東北方面隊8萬人次參加核救災行動。自衛隊最多時出動人員約10.7萬人,並首次動員了預備役部隊,出動飛機約540架、艦艇約60余艘,是自衛隊史上最大規模的救災行動。

在這次救災行動中,自衛隊的聯合行動能力、訓練水平、技術裝備等均得到了集中檢驗,並取得了一些突破。一是組建由軍種司令指揮三軍部隊的聯合任務部隊。在救災行動,自衛隊臨時組建了“救災聯合任務部隊”和“核救災派遣部隊”兩支聯合任務部隊,分別由陸上自衛隊東北方面隊司令和中央快反集團司令擔任指揮官,對由不同軍種部隊組成的救災部隊實施統一指揮和協調。通過這種實戰行動,自衛隊的聯合作戰和指揮能力得到了提升。二是首次征召預備役。為充實救災力量,防衛大臣北澤俊美向全國發出征召預備役的命令。這是預備役制度設立以來的首次實戰動員。截至2011年6月底,參加救災行動的應急預備役有2210人,一般預備役496人。三是成立日美聯合作戰協調所(日本稱“日美共同運用調整所”)。在地震救災中,美軍實施了“友人作戰”救援行動。美軍編組了由陸海空和海軍陸戰隊編成的聯合支援部隊,司令部設在駐日美軍橫田基地,司令先後由駐日美軍司令和太平洋艦隊司令擔任,體現了美軍對支援盟友行動的高度重視。在此次行動中,日美成立了聯合作戰協調所,這是兩軍首次公開組建聯合作戰協調所,為即將正式成立的日美聯合作戰協調所進行了“預演”。

(二)亞丁灣反海盜行動

2009年3月13日,為了保護亞丁灣海域的海上交通安全,日本內閣通過決議,決定向亞丁灣海域派遣自衛隊實施護航。防衛大臣發出《海上警備行動命令》。2009年6月24日,日本內閣通過《關於海盜行為處罰和應對海盜行為的法律》(以下稱“反海盜法”);7月28日,正式宣告按照該法開始執行常態化護航任務。根據日本防衛省網站公布的數據統計,自2009年6月“反海盜法”實施至2011年12月底,日本自衛隊共派出10批護航隊,包括水面部隊和航空隊。水面護航部隊執行護航行動次數總計達到315次,護航船舶數量達2276艘。P-3C巡邏機空中飛行累計599次,共計4640小時,從空中確認商船累計45770艘,為日本護衛航、外國艦艇及民用商船提供情報約5460次。其中,2011年自衛隊亞丁灣派遣部隊執行水面護航110次,護航船舶882艘,P-3C空中巡邏警戒218次,警戒時間1700。7月8日,日本政府安全保障會議和內閣會議決定,自衛隊亞丁灣護航行動延長1年,護航部隊執行任務的期限將延長至2012年7月23日。日本的反海盜護航行動為國際社會共同維護亞丁灣海域的海上通道安全做出了一份貢獻。同時,日本自衛隊也積累了遠洋行動的經驗。更重要的是,日本借機在東非的吉布提建立了首個海外基地,為今後日本的海外行動提供了一個支持平臺。

(三)國際維和與救援

日本自衛隊自1991年首次走出國門開展波斯灣地區掃雷行動以來,已經多次參加國際維和行動,而且參加國際維和行動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2011年9月27日,日本防衛省決定將於5年後在東京市谷成立“國際和平合作中心”。該機構主要培訓自衛隊官兵如何組織和參與“國際和平合作”活動,同時傳授自衛隊“維和行動”的經驗和教訓。2011年,自衛隊參加了多項國際和平合作行動,主要包括尼泊爾維和行動、海地救援行動、戈蘭高地維和行動、東帝汶維和行動及(南)蘇丹維和行動等。

八、軍事訓演

日本自衛隊每年都要舉行各種軍兵種訓演、三軍聯合演習和與美軍及其他國家軍隊的雙邊或多邊聯軍演習。雖然受“3.11”日本大地震及其救援工作的影響,部分年度訓演未能按原計劃時間進行,但2011年舉行的各種軍事訓演仍體現了“檢驗實力、展示威懾力”的特點。

(一)自衛隊聯合演習

在2011年自衛隊舉行的各種訓演中,最令人關註的是11月舉行的“協同轉地演習”、“方面隊實兵演習”和“自衛隊聯合演習”等系列軍演。這是“新大綱”提出加強西南島嶼軍力以來,首次舉行的大規模機動協防西南島嶼軍演,也是首次演練向西南地區投送兵力的大規模實兵演習。主要演練遠程投送能力、快速機動能力、協同作戰能力及島嶼攻防能力。參演單位包括北部方面隊、西部方面隊與中央快反集團,動用兵力約5400人,車輛約1500輛,飛機約30架。演習中,自衛隊首次動員組織民用渡輪完成部隊和裝備的投送任務。這種“軍民融合保障”的方式代表著日本軍事後勤保障的最新發展趨勢。演習整合了陸、海、空三大軍種,以保護西南諸島(包括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為目的,演練假想遭受攻擊情況下的島嶼防衛作戰。在與周邊海上鄰國島嶼糾紛不斷加劇的情況下,這一演習內容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威懾意味。

(二)2010年度日美聯合軍區指揮所演習

日方參演人員是陸上自衛隊西部方面隊約4500人,美方為太平洋戰區第1軍、駐日美陸軍司令部、海軍陸戰隊等約1500人。演習內容為演練日美雙方使用各自的指揮系統,實施軍區以下級別的聯合作戰。

(二)2010年度與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實兵訓練

主要演練島嶼防衛。日方參演部隊是西部方面隊,約180人;美方參演部隊是美海軍陸戰隊第1機動部署部隊。這是與美國海軍陸戰隊開展的第6次實兵訓練。

日美聯合反導特別訓練

日美“宙斯盾”驅逐艦首次實施數據聯網。日方參加兵力為護衛艦隊司令部與第6護衛隊的“宙斯盾”級導彈驅逐艦“鳥海”號,美方為美海軍第7艦隊司令部與“宙斯盾”級導彈驅逐艦“喬治•麥凱恩”號。演習的目的是提高應對彈道導彈的戰術水平以及日美合作要領,內容包括對彈道導彈的捕捉、跟蹤和攔截等。

2011年度日美聯合軍區指揮所演習(“山櫻60”)

日方參加部隊是陸上自衛隊參謀部和中部方面隊約130人,美方參加部隊為太平洋陸軍司令部和駐日美陸軍司令部約100人。主要演習科目是雙方按照各自的指揮系統,演練並提高聯合作戰中軍區以下級別的指揮參謀科目。

“紅旗阿拉斯加”演習

日本航空自衛隊派出了航空總隊和航空支援集團所轄的第6航空團、警戒航空隊、第1運輸航空隊等部隊約330人參加演習。參演裝備包括F-15戰鬥機6架、E-767預警機1架、C-130H運輸機3架、KC-767空中加油運輸機2架、便攜式SAM地空導彈6部。日方主要參演行動是F-15戰鬥機接受美空軍空中加油機的加油,橫跨太平洋空域在基地周邊空域進行飛行訓練,並按照演習預案在返回途中與美空軍的假想敵部隊進行對抗演練。KC-767空中加油機在訓練空域進行了空中加油訓練。在7月15日的訓練中,4架F-15戰鬥機和KC-767空中加油運輸機還與參演的澳大利亞空軍FA-18戰鬥機進行了聯合訓練,這是日澳雙方首次進行聯合戰鬥機實戰訓練。航空自衛隊自1996年開始參加美空軍在阿拉斯加州實施的演習,這已經是第15次參演。

2011年度日美聯合實兵演習

日方參演部隊是東部方面隊第1師約300人,裝備包括74式步戰車、UH-1多用途直升機、87式反坦克導彈、81毫米迫擊炮L16及5.56毫米機關槍等。美方參演部隊是德克薩斯州第3-141步兵團的約215人,裝備包括81毫米迫擊炮L16及5.56毫米機關槍等。日美雙方按照各自的指揮系統,演練聯合作戰下的合作要領和相互配合能力。

日美海軍聯合實兵演習

日方參演部隊由海上自衛隊自衛艦隊司令河野克俊擔任司令,參演兵力包括自衛艦隊和航空集團的共30艘艦艇、60架飛機等,美方參演兵力為20艘艦艇。雙方實施了反潛、對空及海上作戰演習,演練了戰術和日美雙方合作要領。

日美澳聯合訓練

2011年7月,日本海上自衛隊“島風”號護衛艦參加了美日澳聯合訓練,地點是瀕臨南海的文萊近海海域。這是日美澳三方首次在南海海域進行聯合訓練,也是三方第4次進行聯合訓練。有報道稱,軍演的目的在於牽制和威懾中國。

此外,日本自衛隊還分別與俄羅斯和韓國舉行了聯合搜救演習。還參加了“金色眼鏡蛇2011”、 東盟區域論壇救災實兵演習、多國聯合掃雷訓練等多邊訓演。

結語

通過對日本2011年軍力發展的分析和評估,我們認為,雖然受和平憲法的制約,日本軍事力量冠名以“自衛隊”,但實質上是一支規模中等、軍費厚實、裝備精良、技術先進、訓練水平高的正規軍,並且目前正處於重要軍事轉型期。其安全戰略的目標和手段更加拓展,強調通過加強多層次合作,確保日本的國家安全利益。在軍事力量發展方向上,提出“機動防衛力量”構想,強調快速機動、主動應對、動態威懾,其行動上的主動性趨強。在對外安全合作上,繼續堅持以日美同盟為基軸,加強與美、韓、澳、印、東盟等國的安全合作,並積極參與地區和國際安全事務。在對華政策方面,在強調加強對華軍事交流的同時,加大了對華牽制和防範力度,包括加強對我國的軍事偵察和監視力度,加強西南島嶼軍力部署,在釣魚島問題上采取強硬姿態,積極幹預南海問題等。這對地區和我國周邊安全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對中日關系的健康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借用日本野田首相引用中國兵法的一句話“天下雖安,忘戰必危”,試問日本念念不忘的是什麽“戰”?

對日本的幾個提問

日本改變以往的部隊均衡部署方式,軍事重心向西南方向轉移的主要意圖是什麽?

提示:采取的措施包括:將航空總隊司令部遷入美軍第五航空隊司令部所在的橫田基地,以便於日美空軍司令部之間協調;將陸軍第1混成旅改編為“島嶼作戰型快速反應旅”(第15旅),增編2個步兵連,分別部署在那霸和先島群島中的石垣島或宮古島;將此前止於國土最西端沖繩縣與那國島上空的“防空識別圈”,擴大至該島西側領空及該島以西(臺灣一側)2海裏海域的上空;在與那國島部署“沿岸監視部隊”,在宮古島、石垣島部署“國境警備部隊”;那霸基地戰鬥機部隊由1個飛行隊增加到2個,以提高西南地區的快反態勢;加強西南地區的情報搜集與警戒監視態勢,包括部署警戒雷達,保持無間隙的警戒監視態勢;發展新型驅逐艦和潛艇,進一步提高反潛作戰能力;準備在沖繩部署1套“愛國者-3”反導系統,以提高西南方向的彈道導彈防禦能力,等等。

這些措施的目的在於,加強對軍事力量薄弱且遠離本土的西南島嶼的防衛,為未來武力爭奪釣魚島和幹預臺海沖突做準備,同時牽制中國海軍突破第一島鏈。

日本動態威懾的對象是誰?

提示:“機動防衛力量”強調“五性兩力”:快反性、機動性、靈活性、持續性、多用性和高技術能力及情報能力。目的是通過機動運用、動態威懾,更加有效地遏制和應對各種事態,特別是強調確保西南島嶼及周邊海空域的安全。

在強調日本面臨“多種威脅”的同時,日本對中國的戒備與防範日益加強。“新大綱”稱,“中國的軍事發展動向引起‘地區和國際社會的憂慮’,指中國持續增加國防投入,快速推進以核、導彈力量和海空軍為核心的軍事力量現代化,大力加強遠程投送能力建設,在日本周邊海域擴大活動,軍事與安全透明度不高,等等。2011年版《防衛白皮書》稱,“中國在與日本等周邊國家發生利益沖突時擺出高壓姿態,其今後的發展方向令人擔憂”。日本對中國海軍艦隊經過沖繩附近海域前出至太平洋進行正常訓練的活動進行嚴密跟蹤和監視甚至幹擾,在釣魚島等問題上對中國顯示出越來越強硬的姿態。並積極幹預南海問題,加大對中國的牽制力度。2011年10月,野田首相在航空閱兵式上明確表示,朝鮮和中國的動向“增加了日本安全環境的不透明”,激勵官兵“天下雖安,忘戰必危”。2010年的日美大規模聯合奪島演習和2011年的“自衛隊聯合演習”,均把中國作為假想敵。

為什麽中、俄被排斥在日本傳統安全合作體系之外?

提示:日本在其亞太地區合作中,共分四個層次。首先強調要加強與美國同盟國韓國和澳大利亞的合作。其次是維持並加強與傳統夥伴東盟國家的安全合作。第三是加強與印度等相關國家的合作。而對於中國和俄羅斯,則通過安全對話與交流促進信任關系,構建並發展在非傳統安全等領域的合作關系,並“與同盟國等合作,積極敦促中國在國際社會上采取負責任的行動”。

日本24•7萬人的軍隊規模是否適度?

提示:“新大綱”計劃對部隊編成和人員結構進行合理化改革,主要是削減現役員額,提高應急預備役比例,使部隊更加精幹、高效、快速、機動。調整後自衛隊的編制員額約24.6萬人。其中,陸上自衛隊約15.4萬人,包括現役約14.7萬人,應急預備役約7000人;海空自衛隊基本保持現有規模。日本軍力規模屬於中等規模,略小於德軍(約25萬人)。

日本除正式公布的2011年國防預算593億美元之外,還有沒有額外和隱形軍費?

提示:“3•11”地震救災中日本政府為自衛隊加撥43.5億美元,僅上述兩項,約合637億美元,自2008年起,日本安全保障會議的機構預算和政府為自衛隊下撥的用於航天開發的費用未編入國防預算總額。按英國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數據統計,2009年日本國防費水平位居世界第4,人均國防費居世界第6,約為中國的8倍。

日本的軍力是否已經超出“專守防衛”的範圍?

提示:根據日本2011年版《防衛白皮書》,日本自衛隊2011年裝備等采購費約97億美元,占國防預算16.5%,比上年度增加6.2%。2011年的采購重點是飛機和艦船。

2012年1月,日本政府決定修改日本太空研究開發機構設置法,刪除其中有關“太空開發限於和平目的”的規定,以便從法律和政策層面為其軍事利用太空打開方便之門。隨著“光學4號”、“雷達3號”偵察衛星分別於2011年9月23日和12月12日成功升空,日本實際上已初步實現了其軍用偵察衛星體系“四位一體”的基本布局。

2010年度起,陸上自衛隊以每年13輛的速度采購比90式坦克更先進的10式坦克。

海上自衛隊重點引進大型驅逐艦及潛艇。2011年3月,海上自衛隊“伊勢”號大型直升機驅逐艦開始服役。該艦標準排水量為13950噸,擁有全通飛行甲板,堪稱小型直升機航母。目前,日本擁有“日向”號和“伊勢”號兩艘直升機驅逐艦。2011年3月,“白龍”號新型潛艇服役,這是日本第3艘裝有“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AIP)的新型潛艇。

航空自衛隊重點發展新型飛機。2010年完成了新研制的C-2運輸機的試飛,2011年開始計劃引進約10架。同時計劃采購6架美國二手KC-130運輸機。2011年12月20日,日本政府決定,引進由美國主導、國際共同研發的最新型隱形戰鬥機F-35作為日本航空自衛隊下一代主力戰鬥機。計劃2012年度采購4架F-35,今後再采購40架。2012年采購的4架力爭在2016年度起交付使用。此外,日空軍共撥款4.73億美元,用於自行研制“心神”ATD-X隱形戰鬥機,並計劃於2016年試飛。

日本為什麽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則”?

提示:此次“新大綱”提出要研究參與國際聯合開發和生產武器裝備的問題,出現了要修改武器輸出三原則的跡象。2011年12月27日,日本政府安全保障會議通過了《防衛裝備物品轉讓標準》,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放寬了武器出口限制。這一新標準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日本出於促進國際和平與國際合作目的,可以向海外出口武器裝備;二是允許日本與他國聯合研發生產的武器裝備被轉讓給第三方;三是為避免助長國際沖突,繼續謹慎對待上述規定範圍以外的其他武器出口問題。

日本軍事力量轉型的重點和目的是什麽?

提示:《結構改革路線圖――構築機動防衛力量的總體措施》提出了完善聯合作戰體制、加強機動部署、強化西南島嶼軍力建設、提高聯合後勤保障能力、註重通信建設和信息安全、加強日常戰備和訓演活動、充實和整合三軍防空反導力量等多項建議,預示著日本於2009年中斷的防衛省改革即將重新啟動,日本軍事力量轉型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在非戰爭軍事行動中,日本有哪些值得關註的新特點?

提示:在2011年的搶險救災行動中,最令人關註的是日本“3.11”大地震救災行動及福島第一核電站核事故救災行動。自衛隊共派出1066萬人次。

一是組建由軍種司令指揮三軍部隊的聯合任務部隊。二是首次征召預備役。截至2011年6月底,參加救災行動的應急預備役有2210人,一般預備役496人。出動飛機約540架、艦艇約60余艘,是自衛隊史上最大規模的救災行動。三是成立日美聯合作戰協調所(日本稱“日美共同運用調整所”)。這是兩軍首次公開組建聯合作戰協調所,為即將正式成立的日美聯合作戰協調所進行了“預演”。

根據日本防衛省網站公布的數據統計,自2009年6月“反海盜法”實施至2011年12月底,日本自衛隊共派出10批護航隊,包括水面部隊和航空隊。水面護航部隊執行護航行動次數總計達到315次,護航船舶數量達2276艘。P-3C巡邏機空中飛行累計599次,共計4640小時。日本自衛隊積累了遠洋行動的經驗。更重要的是,日本借機在東非的吉布提建立了首個海外基地,為今後日本的海外行動提供了一個支持平臺。

日本軍事訓演的假想敵是誰?

提示:在2011年自衛隊舉行的各種訓演中,最令人關註的是11月舉行的“協同轉地演習”、“方面隊實兵演習”和“自衛隊聯合演習”等系列軍演。參演單位包括北部方面隊、西部方面隊與中央快反集團,動用兵力約5400人,車輛約1500輛,飛機約30架。演習中,自衛隊首次動員組織民用渡輪完成部隊和裝備的投送任務。這種“軍民融合保障”的方式代表著日本軍事後勤保障的最新發展趨勢。演習整合了陸、海、空三大軍種,以保護西南諸島(包括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為目的,演練假想遭受攻擊情況下的島嶼防衛作戰。在與周邊海上鄰國島嶼糾紛不斷加劇的情況下,這一演習內容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威懾意味。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6 02:00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