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324|回覆: 1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兩岸新聞] 北京排水標準 僅3年一遇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7-24 10:35:3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明朝水道仍「服役」  專家促盡快改進基礎設施
 
「7.21」雨浸京城後的首個工作日,城市運行雖然已基本回復正軌,但地下排水「大動脈」再次暴露出的深層頑疾仍待解決:北京近年來屢受內澇,地下空間發展嚴重滯後,距今近600年的明朝下水道依然「服役」,廣渠門橋、蓮花橋等多座立交橋成為重災區……《人民日報》評論道:沒有一流的下水道,就沒有一流的城市。這場暴雨再次敲響警鐘:在注重城市華麗外表的同時,更要關注一個城市的內在品質。「排水難題」已成為北京在建設世界城市進程中面臨的重大挑戰。此間專家指出,當前首當其衝應考慮與時俱進提高城市排水系統標準。         ■香港文匯報記者 何凡、李茜婷 北京報道
 
這場持續了近16個小時的強降雨給北京這座大國首都、歷史名城帶來嚴峻的考驗。在日前的災情通報會上,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潘安君總結說:「在應對本次特大暴雨過程中,北京暴露出不少問題和不足,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城市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標準不高。」

管道標準低  地面透水差
 
全國城市防洪專業委員會委員、河海大學水務工程系主任徐向陽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與發達國家的大城市相比,北京因暴雨形成的內澇暴露出城市排水設計相對落後、地面透水性不夠、天氣系統預測難度大等問題。
 
徐向陽指出,北京雨水管渠排水設計標準是,一般地區應對1至3年一度的大雨,重要地區應對3至5年一度的大雨。而21日突降的暴雨,是61年來最大的一場雨,有關部門在遇到特殊情況時,尚缺乏應急對策。與西方國家相比,北京的管道標準較低。他指出,北京應該盡快提高排水管道設計標準。
 
徐向陽表示,由於大城市發展建設快,地面透水性不夠的問題日益凸顯,人水爭地的局面相對突出。城市空間大面積硬化處理後,城市「熱島」效應凸顯,河道調蓄能力降低。每逢大雨降臨,難以滲入地下的雨水湧向排水管網,增加了排水管的壓力。

水面率下降  雨水無處去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副秘書長王嵐亦表示,大規模使用不透水的水泥等材料是造成內澇的原因。她說,城市空間壓縮了原生土地和露天水體面積,降低了天然調蓄雨水的功能;城市建設大規模使用不透水的水泥、柏油等材料,導致大量雨水無處滲漏,使得同量級暴雨引起的洪峰量增加,洪峰變陡、洪峰歷時縮短。
 
徐向陽提出,城市水面率下降是普遍通病,沒有水面,在大暴雨時水無處可去。在農村,天然雨水可匯入河道、湖泊、池塘、農田,而城市調蓄能力不足,排水不暢,因此雨水就直奔車庫、立交橋下等低窪地區,形成嚴重內澇。
 
徐向陽建議,城市規劃首先要考慮河湖等自然水域安排,再規劃交通路網及地下管道網。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要善用雨水,將自然災害轉化為水利資源,新建城區要加強透水,多建綠地。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7/24/YO1207240008.htm

別盲目支持政府.

標簽
北京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2#
發表於 2012-7-24 13:48:15 |只看該作者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副秘書長王嵐亦表示,大規模使用不透水的水泥等材料是造成內澇的原因。她說,城市空間壓縮了原生土地和露天水體面積,降低了天然調蓄雨水的功能;城市建設大規模使用不透水的水泥、柏油等材料,導致大量雨水無處滲漏,使得同量級暴雨引起的洪峰量增加,洪峰變陡、洪峰歷時縮短。

我請教過台灣搞地下疏水的人,人地都話靠排水管排水唔係上策,因為會對下游造成影響。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4 13:33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