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日電 中央政府和內地人民長年以來一直全力支持改善香港民生。東深供水工程默默運轉近半個世紀,滋潤著曾飽受缺水之苦的香港;國家發改委每年在糧食出口配額分配中確保港澳需求,即使在內地糧食緊張、國家控制糧食出口的情況下,也充分考慮對港澳同胞生產、生活的影響,給予特殊政策,這都是中央政府和內地人民數十年如一日關懷與支持香港民生的縮影。
香港曾飽受淡水奇缺之苦。1963年,香港遭遇百年一遇的嚴重乾旱,市民每4天只獲供水1次,350萬人的生活陷入困境,20多萬人逃離家園。當時,求援信如雪花般湧向北京。1963年12月,中央財政撥款3,800萬元人民幣,東江—深圳供水工程開始修築。1965年3月1日,東深供水工程通過深圳水庫正式對港供水,基本解決了香港的水荒。
萬人築管引水濟旱
為了這水,1萬多人用了11個月鑿山劈嶺,架管搭橋,將水源地—東莞市橋頭鎮的東江河水的水位提高了46米,使之倒流83公里而進入深圳水庫。再經過3.5公里長的輸水涵管,輸入香港。
上世紀70年代以來,東深供水工程歷經3次擴建,對港年供水量從1965年的0.68億立方米提升至1994年的5.34億立方米。為避免供水工程沿線工業和人口快速增長影響水質,總投資49億元的東深供水改造工程在2000年8月開工興建,將供水系統由原來的天然河道和人工渠道輸水變為封閉的專用管道輸水。2003年6月,改造工程完工通水。一道白色巨龍,讓東江水在南下過程中實現了「清污分流」。
在糧食方面,中央親切關懷和直接指揮下,於半世紀前已開通了「三趟快車」,50年來不管是雨雪冰凍還是嚴重澇災,不管是春運緊張或是路橋故障,「三趟快車」從不中斷,如同一根動脈將香港和內地緊緊聯在一起。香港回歸以來,「三趟快車」不僅依舊不捨晝夜,而且還由當初的每天3趟變成「N趟」。
半世紀輸活畜億計
據商務部不完全統計,50年來,內地共輸往香港1億多頭豬和牛、10多億隻家禽,大量蔬菜、糧食、蛋品、水產品等,有力保障了香港市場日常供應,使香港居民直接受益。目前香港市場95%的活豬、100%的活牛、33%的活雞、100%的河鮮產品、90%的蔬菜、70%以上的麵粉由內地供應。
經過幾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內地已培育了一支長期穩定的供港澳經營隊伍,建立了一批供港澳高標準生產加工基地。所有供港澳鮮活產品均來自經國家質檢總局審查通過的、符合港澳對活畜禽檢驗檢疫標準的註冊養殖(種植)場,所有註冊養殖(種植)場都有完善的品質可追溯體系,以保證產品的品質安全。
抓好源頭管理、過程管理,加強與香港有關部門的交流與合作,共享信息技術……國家質檢總局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內地檢驗檢疫部門共備案供港蔬菜種植基地529個,57萬餘畝;供港冰鮮畜禽肉備案飼養場229家,供港食用禽蛋及蛋製品備案養殖場147家;供港備案水產養殖場1,622家。
能源供應持續不斷
在供油、供氣等方面,內地長期給予香港優惠政策。天然氣方面,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部門採取多項具體措施,確保香港天然氣持續穩定供應。2012年3月,西氣東輸二線工程香港支線項目開工建設,目前內地海域段已完成約8公里,有望在2012年底前實現向香港供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