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736|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王羲之唐代摹本驚現日本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1-9 12:26:3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王羲之唐代摹本驚現日本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昨宣布,發現了極罕見的中國書聖王羲之唐代臨摹本。博物館稱,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沒有真迹留世,今次是日本繼1973年《妹至帖》公開後,時隔約40年再次發現王羲之的珍貴摹本,這將成為了解王羲之書法的珍貴資料,有助研究他的書風。日本NHK報道稱,今次是「世紀新發現」。

今次發現的摹本屬私人收藏,長25.7厘米、寬10.1厘米,分3行,共24字——「便,大報期轉呈也。知不快,當由情感如佳。吾日弊,為爾解日耳」。意思是「我從『阿期』那裏得知有關『大』(親友名)的信息,看來他好像很不快,我想或許隨心所欲會較好。我日日疲累,只為你而活」。博物館稱,這段文字相信是一篇書信的部分內容,可看出王羲之的日常生活和心情。摹本用的紙跟以前發現的摹本一樣是「縱簾紙」(紙上存在豎條紋)。摹本旁邊還附有德川幕府末期到明治時期日本古書法權威鑑定家古筆了仲的鑑定紙條,上寫有「小野道風朝臣」。


私藏獲鑑定名《大報帖》

這個摹本是東京五島美術館理事名兒耶明,收到個人收藏者的鑑定請求後,委託東京國立博物館進行鑑定。東京國立博物館陳列品管理課長、中國書法史專家富田淳等人經過鑑定,並根據字體和字面意思,認為這是王羲之的摹本,是7至8世紀時中國唐代宮中製作的摹本一部分,富田淳等人還根據摹本開頭的文字,將其命名為《大報帖》,相信可能是由遣唐使將之帶到日本。
富田淳解釋,認為這是王羲之摹本的原因有三,一是文中有王羲之兒子「期」的名字,而且有「日弊」等王羲之常用的措辭;二是跟1973年公開的《妹至帖》(日本個人收藏)等王羲之的摹本酷似;三是出現「雙鉤填墨」的痕迹,即利用很細的筆描出文字的輪廓,然後將內部用墨仔細填滿,與現存王羲之摹本採用相同手法。


東京博物館月尾展出

王羲之沒有留下真迹,只能通過摹本來了解其字體。中國歷代宮廷都製作出精緻的摹本,日本也擁有若干件,並視為國寶。據傳,唐太宗酷愛王羲之的書法,曾命令宮中的專業匠人製作了大批摹本。但時至今日,全球現存的王羲之摹本僅得20件。日本目前存有《喪亂帖》(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藏,「尚藏館」是位於皇宮三之丸內的一座博物館)、國寶《孔侍中帖》和《妹至帖》等精緻的王羲之摹本。為紀念中日建交40周年,東京國立博物館將於1月22日至3月3日,推出大型特別展「書聖王羲之」,《大報帖》屆時將首次公開展出,料將轟動書法界。


一字千金搜天下 唐太宗真迹陪葬

東晉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是中國書法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書法家,唐朝時被尊稱為「書聖」,相傳由於唐太宗酷愛王羲之的書法,以「一字千金」遍搜天下後,又以其作品陪葬,導致後世再無機會得見真迹。但在到處蒐集真迹之餘,唐太宗也下令精細臨摹,流傳至今的不少為唐代摹本,已被當作真跡看待。例如現傳的王羲之《蘭亭序》摹本,是唐太宗令褚遂良和虞世南臨摹。2010年,王羲之《草書平安帖》摹本更拍賣出3.08億人民幣(3.8億港元)的天價。


《蘭亭序》譽「天下第一行書」

東晉以來,人們練習楷書行書,均以王羲之的作品為模範。日本書法追隨中國,也以他的書法為正宗。日本遣唐使和中國鑑真和尚等高僧,均有帶同王羲之的墨迹東渡日本,專家估計《妹至帖》就是那年代流傳到日本。在外國人心目中,王羲之堪稱中國書法的標誌。

王羲之自小從父學習寫字姿勢、拿筆方法、運筆技巧等,幼時已寫得一手好字。他宗法鍾繇的楷書、行書,學張芝、衛瓘的草書,並且改革了楷書、行書、草書的體勢,形成了獨特書法風格,有「龍跳天門,虎臥鳳闕」、「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之譽。

其《蘭亭序》筆力勁健,是中國書法史上最顯赫的作品,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草書突破了單字的界限,上下字之間出現連筆,筆勢連綿,字形縱長,稱為「今草」,以《十七帖》為代表。《法書要錄》記載,唐太宗為從王羲之七世孫智永的弟子辯才手裏奪得《蘭亭序》,曾派蕭翼去詐取,後來用真迹陪葬於昭陵。

明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5-1-19 02:18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