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批忽略發展 陳茂波指收地複雜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出修訂新界東北規劃及研究填海,以增加住屋用地,但被指忽略發展部分新界已破壞土地,被批評是捨易取難。發展局長陳茂波昨在網誌承認,新界最少有365公頃「棕地」(brownfield sites),即已破壞或荒廢的農地及工業用地,相等於19個維園,當中洪水橋多達250公頃,但他指出,發展棕地涉及複雜的清拆、搬遷及收地賠償問題,絕非想像中簡單。不過,團體指開發棕地對社會效益更大,爭議較小。
棕地指荒廢破壞農地工業地
棕地泛指荒廢或已破壞的農地及工業用地。陳茂波昨首次在網誌撰文,回應社會對政府造地捨易取難的質疑。他表示,政府2007年已提出檢討及善用棕地,但不少棕地位於新界偏遠地區,缺乏基礎設施,部分被用作露天倉庫、貨櫃場、回收場或港口後勤用地等。他指出,這些棕地不少是合法經營,為物流業提供後勤支援及就業機會,而且部分運作模式不適合市區,若要發展棕地,政府要擬訂整體發展計劃。
他續說,若政府落實規劃棕地,同樣涉及冗長的清拆及搬遷安排,以及複雜的收地賠償問題,絕非想像中容易,要有周詳考慮,與開拓新發展區相若,並指暫緩新界東北發展、先發展棕地的建議是「似是而非的觀點」。
陳茂波在網誌提及,政府在不同發展項目上,最少有365公頃棕地,以洪水橋最多,有250公頃作為露天儲物或港口後勤用地;北區及元朗共有48公頃,錦田南亦有10公頃。
5%「曬太陽」官地納勾地表
另外,政府早前公布全港有391.5公頃閒置「曬太陽」的官地,陳茂波指出,已將當中19幅、約18.9公頃的土地納入勾地表,但餘下土地不少屬「三尖八角」,要經技術評估才確定發展可行性,政府在完成每幅土地研究後會盡快放入勾地表。
公專聯:發展棕地爭議小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批評,陳茂波只論述棕地收地難度,卻忽略發展棕地較新界東北的好處,「難道新界東北收地就好容易?」他說,估計全港有逾800公頃棕地,但由於棕地無敏感環境因素,不會破壞農業或生態,而且地主希望發展,毋須強行遷拆農民家園,亦可釋放棕地的土地潛力,對整體社會均有利,質疑政府為何不先盡用棕地。他並促請政府交代現時閒置官地的研究進度,指391.5公頃中,「現時只有18.9公頃撥入勾地表,比例實在太低」。
政府料中期土地挑戰更大
另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指未來3至4年會有土地提供6.7萬個私樓單位,但港府指這只屬「stock(存貨)」概念,實際上會增加,指這6.7萬單位包括未售樓花及正在興建單位,以及將推出的「熟地」可建單位,但港府每年會再推土地,增加單位數量,所以數字會每年有變,6.7萬個只屬目前這一刻最少會有的單位數目,而數量已是2003年來最多。港府評估,未來三幾年的短期土地及單位供應問題其實不太大,5年後的中期開拓土地反而挑戰更大。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121/-2-2876902/1.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