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507|回覆: 3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獨居病癱乏照顧 北上養老多吃苦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2-18 21:47:4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老有所養」,是社會文明度的一個衡量值,而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養老更是極重要的一件事。多年以來,為了生活質量,許多香港長者選擇了北上養老,他們之中,有一些積蓄尚豐,可以衣食無憂;而另一些,則面臨著晚景淒涼的難言之苦。記者日前隨廣州新家園社會服務中心,探訪了在廣州居住的多位香港長者,見到聽到許多令人唏噓的故事。

■香港文匯報記者 顧一丹 廣州報道
 
83歲的譚伯,年輕時在香港多家酒樓裡當幫廚,略有積蓄。為退休著想,他之前在廣州花都買了一間屋。惜不幸中風,他現被送入香港的護老院。

老無所依  獨居廣州
 
「那裡服務很不好,吃的不好,常常把我綁住,所以我自己逃出來。」由於已經有些老人癡呆,譚伯的意識時好時壞。他告訴社工,非常不喜歡香港護老院的生活,於是幾個月前自己回到廣州花都居住。
 
因為早年的積蓄不多,加之生活已不能自理,耄耋之年的譚伯只好聽天由命。幸而有位鄰居也是香港人,常常給他送飯端茶,抽時間來照料他。
 
「譚伯已經無法自理,常常在家跌到頭破血流,有一次爬到門口喊救命,被我發現。」照顧了他幾個月後,這位好心的鄰居也感到吃力,「我自己要打理店舖,實在沒有精力每日照料,只好幫他聯絡了社工」。
 
當廣州新家園服務中心的社工上門時,老人的屋子裡已經是骯髒發臭。
 
已逾90高齡的銀燕,曾是一名自梳女。十幾歲時,她就在香港做家傭,賺來的錢大都用來補貼內地的親戚。由於患上老人癡呆和中風等疾病,現在她只有雙眼能夠活動,記者見到她時,她正躺在廣州海珠區一家醫院的病床上。稍稍讓人覺得欣慰的是,銀燕在內地的侄子黃兆勇伺候在旁。

積蓄被騙  半身不遂
 
不過,正處於失業狀態的黃兆勇,經濟條件也並不好。跟記者談起照料老人的往事,他流淚許久之後,才哽咽道,「我不知道她是什麼時候回到內地,只知道她一開始住在我堂弟處,但堂弟對她很差。她被堂弟騙光了積蓄,甚至連她的衣服也全都扔了出去,不再管她。一位同在內地的港歸老人收留她,聯繫了我。她才開始住到了我家,連衣服也是我去幫她買來穿上。以前受她資助的那些親戚,現在卻不聞不問,讓人寒心」。
 
黃兆勇自己也面臨著來自家人的種種壓力,經濟上與精神上的雙重壓力讓他說起這件事情幾近崩潰,聯絡到社工將老人家送回香港,似乎已經是他不得不做的事情。

11.5萬長者內地安老
 
根據相關組織統計,截至去年年底,香港60歲以上老人在內地養老者,至少有11.5萬人,其中六成即6.9萬人在廣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2011年對香港60歲以上長者的調查數據顯示,在統計前6個月已在內地居住至少1個月的超過1.5萬人,計劃未來每6個月至少有3個月在內地居留的高達40%,這一數據還不包括已經長期移居內地沒有回港的長者,以及在香港沒有常設居所的短暫留港居民。
 
在這一龐大群體中,境遇不佳的並不在少數。新家園社會服務中心一直致力幫助這些港歸老人,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據他們估計,經濟狀況不佳需要他們支援的「港歸」老人不下於七八千人。新家園協會服務總監(內地)豐萍也告訴記者,由於內地物價不斷攀升,加之內地和香港醫療福利不能接軌,近兩年來,已有200多宗有經濟困難長者,因在內地無法應對突發疾病或意外事件而被迫選擇回港求助。

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2/18/YO1302180006.htm

社署如何辦事{:angry:}

標簽
新家園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2#
發表於 2013-2-18 21:50:23 |只看該作者
備受忽視:港無屋難長住 盼放寬領生果金

直至2013年,73歲的何玉華已經和丈夫在廣州白雲區養老院居住到了第八個年頭,這裡離廣州市區路途遙遠,記者與前來探訪的義工足足坐了近兩個小時巴士才抵達。到達時,何玉華已經早早站在養老院門口等我們。她看上去身體尚可,但半邊臉活動並不自然,是因一次輕微中風所致。

何玉華與養老院的門衛親切地打了個招呼,然後去領了一份免費的老人報,她已經和這裡的工作人員很相熟了。何玉華的再婚丈夫是廣州本地人,因為他們是第一批住進養老院的,所以仍然可以月租1,600元人民幣住在這裡。

盼到港報到可領取

「這多虧養老院給我們很多優惠,不然以現在的價格,我們是肯定住不起了。」入了自己的房間,何玉華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她拿出厚厚一疊信,裡面有寫給民建聯區議員陳偉明的,有寫給前特首曾蔭權的,都是關於生果金的問題。她字跡工整地寫道:「我們年輕時在香港做事,為社會做過貢獻,現在老了,在香港無房居住,無能力支付昂貴租金,懇請能否為類似這樣處境的長者考慮,只要每季度到香港報到,就能領取生果金。」

何玉華1982年由內地赴港,第二年元配過世,她留在香港打工。換過很多家公司,最後在一家兒童中心打雜工,月薪2,000元,住在公司裡替僱主看屋,也不用租房居住。後來兒童中心結業,她也感覺到健康欠佳,難繼續打工,而在香港租房也實在承受不起,於是帶著畢生積蓄回到內地。

收入靠老公退休金

「當時帶了8萬多元回來,但現在已經差不多用完了。主要的收入就是靠我老公的退休金」。儘管丈夫是廣州人,有醫療保險,有退休金,支付完養老院的租金與伙食費後,所剩寥寥。何玉華曾經中風,由於沒有內地醫療保險,她住了2天院就花去了28,000元。

「我知道中風的人要多運動,所以每天都會在養老院裡運動,我去醫院開藥方,然後拿到平價藥房買藥,每次可以省下幾十元。」

經濟條件差反被忽視

何玉華和丈夫8年來的活動範圍局限在養老院內,「我沒辦法回香港,住不起,所以拿不到生果金,我覺得這對我們這一班生活最困難的老人是不公平的」。何玉華對記者說:「能夠回香港住的都是在港歸老人裡經濟條件好的,好的反而能拿到生果金,而我們這一班條件不好的卻拿不到。很多老人不出聲,我卻要反映。只要我有生之年能拿到,我就很開心了。」

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2/18/HK1302180013.htm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3#
發表於 2013-2-18 21:51:48 |只看該作者
各有辛酸:「怕死了沒人收屍」

在這些求助於民間組織的港歸老人裡,不乏曾經是社會中層的人士。一位不願意告知年齡與姓名的黃先生,就是一例。他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年輕時做外貿生意,經濟條件不錯。在香港也有樓,但是卻「被人霸佔了」,沒辦法回去。他現在住在內地一個朋友家裡,這位朋友已經移民國外,與他曾是生意夥伴。黃先生稱自己是「零社交」,與親戚朋友家人完全沒有任何聯繫,自己一個人住,一個人照顧一切。

採訪中,黃先生一直不肯透露自己曾經遭遇的生活變故,他不願意讓社工探訪,而是自己走到新家園的辦公室,「我聯繫你們,只是怕死了沒人收屍」。黃先生現在已經沒有任何收入,靠的是從前的積蓄,到廣州住,是因為香港的物價太高,在這裡生活質素會好很多。他本身是香港人,現在卻希望可以做廣州人,「可以拿到社保,醫保」。

居廣州多年 仍關心香港

70歲的李伯則住在廣州東山口已年久失修的祖屋,牆壁十分黑暗,屋內雜亂。他1967年到香港,在香港工作多年,前幾年回到廣州養老。講起回到廣州的原因,他表示,當時內地物價相對於香港來說低很多,而自己在香港並沒有物業,回來住祖屋可以省下很多租金。從與他交談中可以看出,他十分關心香港,對於香港的時事都有所了解,並且也能說出不少自己的觀點,文化程度並不低。

「政府應該關心我們這一批人,放寬領生果金的限制」。李伯有多名子女在香港,但並沒有回香港與子女同住的打算,平時的聯絡也不多。由於沒有內地與香港的養老金,生活都靠自己以往的積蓄,往來香港也往往是一日來回,很少在香港過夜。

「我正在申請公屋,如果申請到,就考慮回去住。但是卻不知道要排多長時間。」

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2/18/HK1302180014.htm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4#
發表於 2013-2-18 21:52:55 |只看該作者
老仍奔波:婆婆:穗治病沒保障

與何玉華同住在白雲區養老院的李玉珍已經80歲了,她是何玉華口中條件較好,可以領到生果金的那一班老人。李玉珍1986年到香港與子女團聚,之後在香港做會計工作,她做事勤勉又非常能幹,得到僱主器重,月薪有4,000元。退休後,她在香港覺得無聊,而女兒在香港的住所也只有400呎,十分狹窄,於是瞞著子女回到廣州居住。

「在廣州的養老院住得很舒服,不像香港的護老院,地方小,沒有生氣。子女們來到廣州,看到這裡的養老院環境不錯,也就同意了。」李玉珍的丈夫原本也在廣州居住,中風後就回到了香港,住在香港的護老院。

「等到我走不動的那一天,我也就要回香港了,畢竟在廣州治病沒有保障。」她有一個女兒在香港,所以每個月都能回到香港住幾天,由於可以領到生果金,她的生活要比何玉華好很多。「這兩年廣州物價越來越高,不比剛剛回來住的時候了。」

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2/18/HK1302180015.htm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2-23 17:46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