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275|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孟加拉“鄉村銀行”的小額信貸扶貧模式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642

主題

4

好友

642

積分

執政官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3-10 02:51:2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湯 敏

一. 引言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地區間、人際間收入差距的急劇增大,解決貧困問題已經成為亞洲各國政府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因此,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每年都撥出巨額款項業解決貧困問題。可是由於種種原因,扶貧項目成效甚微,大部分的扶貧款實際上都落到富裕戶手裏。如何把有限的扶貧資金用到刀刃上,是從國際組織、政府官員到民間組織都十分關心的重要課題。

然而在眾多的失敗裏卻有一朵奇葩。在世界上最貧窮國家之一的孟加拉國出現了一個以小額扶貧貸款為特征的"鄉村銀行"(Grameen Bank)。通過短短十幾年的發展,它已從一個小小的試驗所發展成為一個遍及全國的大金融機構。在孟加拉國整個銀行業的壞帳率為60%以上,甚至有面臨全行業倒閉的風險,而,鄉村銀行的貸款回收率卻高達97%以上。在整個銀行系統普遍虧損的經濟環境中,鄉村銀行的日常運作卻能做到基本上自負盈虧,略有盈余。更重要的,鄉村銀行的成功證明,第一,這種面向貧困戶的小額貸款,能在較差的經濟環境中,,用較小的投入使貧困戶大面積脫貧。這對那些認為"只有地區經濟發展了,才能解決貧困戶問題的所謂滲透式的扶貧方式是一個挑戰。第二,在適當的運作機制下,貧困戶具有很強的還款能力,並能承受較高的利率。最後, 現有的金融機構、政府機構或行政網絡,不適用於有效地發放和管理扶貧貸款,必須建立一個新的機制與機構。

鄉村銀行的成功引起了各國政府與所有關心扶貧問題的組織和人士的重視。鄉村銀行的經驗很快在各國傳播,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經有包括美國在內五十幾個國家的鄉村銀行的復制模式。據了解我國也正在部分地區從事鄉村銀行扶貧模式的試驗,並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最近, 由世界銀行牽頭,包括亞洲開發銀行在內的各國際金融組織及政府間雙邊援助機構組成了一個"扶貧協作集團"(The Consultative Group to Assist the Poorest )。目前這一集團已經籌集到2億美元用來推廣小額扶貧貸款的經驗,幫助小額扶貧貸款機構的發展以及幫助各國政府擬定適用於小額扶貧貸款發放的政策。今年9月,該集團將在華盛頓召開一個推廣小額信貸的高峰會議。會上將制訂在全球迅速推廣小額信貸扶貧模式的行動綱領。該集團的目標是在2005年以前用小額信貸模式解決1億貧困戶的問題。可以預見一個更大規模的利用小額貸款的扶貧模式會在世界範圍內迅速開展起來。

在這篇文章裏,我們將向讀者介紹小額貸款扶貧模式的始作俑者孟加拉"鄉村銀行"。我們將展示鄉村銀行的發展過程、組織形式、運作機制以及最新的發展動態。最後, 我們將討論鄉村銀行的局限性以及對我們的啟示。

二,扶貧貸款為什麽往往不成功

一個成功的扶貧貸款應滿足兩個條件:第一,貸款資金能真正地落實到貧困人(戶)手中;第二,資金要做到及時回收並能達到自我循環。也就是說貸款利息收入應大於管理費用, 用此兩條來衡量, 迄今為止的大部分扶貧貸款都被認為不成功的,這是因為:

第一,大多數扶貧貸款不能落實到貧困戶。有以下幾個因素導致這一結果。一般而言,借款者要有信用,最基本的信用方式是提供財產抵押。貧困戶往往缺乏財產抵押,因而無法借貸。再者,貧困人(戶)一般比較分散,處於社會的低層,從事的項目小而雜,這樣就造成放貸單位從事扶貧貸款的交易成本極高,以至削弱銀行從事扶貧貸款積極性。除此之外非貧困人(戶) 對資金的需求而作出的各種努力(走後門等)進一步使扶貧貸款往往"扶富不扶貧"。

第二,即使有一部分扶貧貸款落實到貧困人(戶),但由於種種原因還款率較差,以至資金規模日趨縮小無法維系。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有: 一方面農業生產活動自然風險較大, 貧困地區的市場程度低,一旦作物受損, 借款者就會失去還款能力,借款者的文化素質普遍較差,缺乏知識、技術,更增加了項目失敗的風險; 另一方面,扶貧機構融資能力差,大多數扶貧貸款偏重於資金的放貸,卻沒有考慮到組織當地的儲蓄。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到政策設計及組織運作上的問題。扶貧貸款往往來自政府或國際組織, 它一般會伴隨著許多優惠政策特別是低利率政策, 這固然能減輕借款者的負擔, 但同時也刺激了借貸者借貸的欲望,往往是有勢力的、有後門的人能借到錢, 而真正貧困戶並不能享受到優惠,扶貧貸款大部分分到了富戶手裏。

另外一個普遍的現象是扶貧貸款一般都由政府組織或國營銀行來執行。因扶貧貸款風險高,利潤小,民間機構和私人銀行一般不願意參與,又因扶貧貸款涉及到大量的優惠政策和條件,政府也不願意交給民間和私人企業來辦理。然而政府部門與國營銀行的運作往往效率較差, 各機構之間又缺少競爭,項目成功與否對他們的升遷與飯碗沒有多大關系。扶貧貸款往往要求放款機構不但能夠貸出錢,還需要對借款人在技術和項目選擇上進行指導,政府組織和國營銀行往往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積極性來擔當這一角色。

如果說上述問題只是發展中國家普遍問題的話,則這些問題在孟加拉國就表現得更集中更嚴重。

孟加拉國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目前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為230美元左右,比我國少一半。孟加拉國又為全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 它的土地面積僅為我國1/60,印度的1/20,人口卻高達1.2億。更加上連綿不斷的臺風、幹旱、水災、地震、瘟疫等自然災害,使得生產力受到極大破壞。迄今為止,全國有50%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之下,5歲以下的兒童有93%營養不良,全國有70%以上的人為文盲。

20年來,孟加拉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僅僅略高於人口的增長, 該國工業處於非常初始的發展階段, 農業生產力也十分低下。多年來,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給孟加拉國提供了大量援助,每年各種贈款、低息貸款就達20億美元左右。但由於各種原因, 項目的成功率極低, 它是國際上著名的項目失敗的國家。

孟加拉國有二十幾家銀行,其中4家國營銀行占了全國貸款的60%以上。借錢不還成為普遍現象, 平均60%的貸款是收不回的,其中國營銀行的壞帳率更高達90%以上。舞弊現象層出不窮,最典型的做法就是把錢貸給自己銀行的董事,而董事們從來不還款。私人銀行的運作情形也十分類似。現在整個銀行系統就靠國家政策與信用維持著。

三. 鄉村銀行的特點

然而,就在如此惡劣的外部條件下,孟加拉國的鄉村銀行卻頑強地存活下來,並發展成為孟加拉國金融界的驕傲,也成為了第三世界脫貧的榜樣。

(1)鄉村銀行的成就。

下面的一組事實可以說明鄉村銀行的成功:

自1976年開始試驗,1983年正式成立至1995年8月為止,鄉村銀行的業務已經涵蓋了超過全國一半以上的村莊,有超過330萬的貧困家庭從鄉村銀行中借款,1985----1995年,年增長率中借款戶為29.5%、借款額為40.9%、存款額為51%。
至1995年為止,鄉村銀行共借出了564億達卡(合15.22億美元),並吸收了38億達卡(1億美元)的會員存款。
鄉村銀行的還款率達97%以上。這不僅在孟加拉國,甚至在全世界 銀行界都是一個奇跡。
鄉村銀行借款者96%以上為婦女。
鄉村銀行現有正式職員1.1萬余人,支行數為1000余個。
在鄉村銀行活躍的村子裏,節育率高達17%,生育率顯著下降,教育水平普遍提高。

(2)鄉村銀行的發展過程。

鄉村銀行的誕生發展是很有戲劇性的,它起源於孟加拉吉大港大學經濟學教授默罕默得·尤裏斯的一個研究項目。1976年8月的一天,尤裏斯教授走出課堂,來到大學附近的一個村子做了一項試驗,試驗的課題為"如果能提供給貧困戶一些貸款,他們能否組織生產自救?"尤裏斯教授試圖說服當地的一個農業銀行按市場利率給窮人提供這筆貸款,由於貧困戶沒有任何財產可抵押,這筆貸款立即被拒絕。尤裏斯教授又做了大量的說服工作。最後,在教授用自己財產擔保的條件下,款終於貸出去了,而且效果很好。接著,教授又找到國家農業銀行總裁,在總裁的支持下,國家農業銀行在該村莊附近成立了一個分支機構,專門提供款項給尤裏斯教授試驗用。在成功經驗的鼓舞下,由孟加拉中央銀行及政府有關機構出資的鄉村銀行於1983年9月正式成立。到目前為止,鄉村銀行已經發展成為總資產上10億美元的全國性大 銀行。

(3)鄉村銀行的貸款政策

迄今為止,鄉村銀行已經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貸款政策。(Hassain,1993):

貸款對象 鄉村銀行的服務對象僅為真正的窮人。有資格貸款者為家裏 擁有少於半英畝(3市畝)或家中擁有不超過等值於1英畝(6市畝)土地財產的農戶,每戶只限一人。 貸款期限 貸款期一般為一年,每月還一部分錢,年底連利息一並還清,來年再借。

資助項目 鄉村銀行貸款僅資助生產項目,特別是非糧食生產的各類小型生產項目,主要是小手工業項目或副業項目。其中2/3以上是小加工業與小型貿易活動。

借款利息 鄉村銀行實行高息政策。1994年的貸款利率為20%,而同期的銀行貸款利率僅為10%左右。

抵押政策 鄉村銀行的貸款不需要抵押擔保,而是通過聯合的團體擔保。

鼓勵存款 鄉村銀行要求每一借款人每星期存1達卡(2.5美分),這不但培養了人們的儲蓄習慣,而且為銀行增加了一大筆款項。

借款培訓 每個參加鄉村銀行借款的農戶都要經過一周的訓練,並要經過測驗合格。

借還手續 鄉村銀行的職員每星期到農戶家裏登門收發貸款。這樣運營方式給貸款戶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特別是那些沒有見過世面、目不識丁的婦女,送款收款上門使她們減少了對銀行的恐懼感。

技術培訓 鄉村銀行不但提供貸款,還提供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生產項目的成功率,從而也大大減少了壞帳的可能性。

(4)鄉村銀行的組織結構與管理。

鄉村銀行的組織結構最高為設在首都的總行。它主要負責籌款、與政府部門協調以及對下屬部門的管理、訓練。總行下面為各地區分行,協調一地區的活動。一個分行下面有10---15個支行,為鄉村銀行的基層組織,每一支行內有6--7個工作人員,2--3個培訓人員,一個會計和一個支行經理。一個支行要管120--150個鄉村中心。每一支行財務上自負盈虧。鄉村銀行總部把款發到支行並收取10%的利息,而支行貸給農戶則收20%的利息。利息差為支行運營開支所用,每個支行的利潤率為評價這一支行工作成績的主要標準。

鄉村銀行的工作人員十分辛苦,每天要走幾十公裏的路到村子裏處理貸款以及其他的問題。鄉村銀行在錄取工作人員時有非常嚴格的標準,入選 者首先要具備吃苦耐勞的素質。入選要在技術與管理上經過長時間的嚴格訓練。一般會有一半左右的受訓者被淘汰。鄉村銀行人員的工資收入不低於同等商業銀行職員的收入,這在隱形失業率極高的農村地區,具有很大吸引力。為鼓勵從業人員的積極進取精神,鄉村銀行還有一套論功行賞的晉升制度。隨著鄉村銀行業務的迅速擴展,工作人員的升遷機會也較多。不少有誌青年都十分願意獻身這一事業。

所有借款人被分為5人一小組,6個小組組成一個鄉村中心,每一個支行工作人員要管10個左右的鄉村中心。借款者在加入借款小組之前,要先由鄉村銀行的工作人員進行資格審查,包括收入、項目、還款能力等,然後由支行培訓人員進行為期7天的培訓,支行經理要對每個參加者考察驗收。

每個小組要選出一個組長和一個書記,這兩個負責組內的帳目和存折,組長每年換一次,由組內人員輪流擔任。由小組長中選舉產生鄉村中心主席。小組長要接受1—3天的再培訓,而鄉村主席要接受一個星期的特別培訓。鄉村銀行每年要對8000—10000名鄉村中心的主席進行培訓。

當一個小組成立後,首先只有兩個小組成員能借錢。當這兩名成員開始還款以及全組成員都按規定每星期存款一個月後,另外兩個小組成員才可開始借錢,而小組長是最後借款者。第一期一般比較小,每戶50--70美元之間,第二年的借款額可增加,但每戶貸款最終不得超過250美元。

小組成員要互相幫助,只要有一個成員還不了款,則整個小組從此就失去了借款的資格。小組每星期要開一次會,互相幫助、群策群力。每個成員每星期還要存一個達卡為小組基金,以備風險及開展組內項目。每一戶還要按規定交5—15個達卡的鄉村中心風險基金。如有個別借款者還不起錢,則由風險基金償付。這一方式把本該銀行所應承擔的壞帳風險轉換到全體小組成員身上,從而促進了每個小組成員的互相監督與幫助。理論上可以證明,這樣的風險轉移可以提高效率,減少交易成本。

(5)鄉村銀行的高息政策。 高利率為鄉村銀行的一大特點。傳統的扶貧基金通常用補貼的方法,以較低利率借出。這一政策往往導致眾多的“尋租”行為,有錢有勢的富人往往能得到實惠,而真正的窮人卻被拒之門外。鄉村銀行則反其道而行之,采取了高於一般商業貸款的高息政策。事實證明這一政策正是鄉村銀行得以成功的關鍵之一。

高息固然會加重借貸人的負擔,但對貧困戶來說,他們根本沒有條件從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中取得貸款,所以年利50%甚至100%的高利貸往往是他們借貸的唯一來源。鑒於他們的高機會成本,貧困戶可能並不認為鄉村銀行的利率是不可接受的。

再者,對於借貸者來說,他的直接成本為所付的利息。但要獲得商業貸款,他還需要花很多努力和時間來證明和保持自己的信用,借款與還款的手續也十分繁雜。雖然鄉村銀行利率較高,但無須財產抵押,且送款收款上門,這樣就大大減少了借貸者的間接成本。

鄉村銀行所提供的技術培訓與指導以及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幫助又是通常的商業貸款所沒有的。事實證明,這些技術培訓和組內幫助大大減少了項目投資風險,從而加強了借款者的還債能力。更加上鄉村銀行的投資項目主要為非糧食生產的小畜牧業、小加工業與小商業,風險相對較小而利潤率較高。

從供給方面來看。高息政策使鄉村銀行能付出較高的工資。從而吸引了較高素質的工作人員。高息政策還使鄉村銀行逐漸減少了對低息融資的依賴。最近,鄉村銀行第一次以接近市場利率的方式成功地向國內商業銀行發行了65億達卡(1.64億美元)的債券,這就意味著鄉村銀行已逐漸自立於金融市場中,通過商業行為來維持與擴大它的業務範圍。最後,高息政策還能使鄉村銀行付出較高的存款利率,通過吸收商業存款來擴大它的貸款能力。

(6)社會發展計劃

從1984年起,鄉村銀行的活動就不僅限於發展生產,而且還鼓勵參加鄉村銀行計劃的農戶積極地投入到社會發展計劃中去,這一活動包括鼓勵農戶在屋邊種植水果與蔬菜,養成衛生習慣、計劃生育、勤儉節約、移風易俗。鄉村銀行要求每一農戶每一星期多存一個達卡進鄉村中心的福利基金,這筆錢用來蓋校舍,請教師及給孩子們買課本等。到1990年止,全國鄉村銀行的鄉村中心辦了4000多所學校。從1985年起,鄉村銀行還開始發放房屋貸款以幫助它的成員進行住房翻修,鄉村銀行還組織廉價的建築材料賣給它的成員,到1995年8月止,鄉村銀行共發放了53.3億達卡(1.43億美元)的房屋貸款,共解決了32.5萬戶的住房問題。

四. 鄉村銀行的最新發展動態

鄉村銀行現在向各個生產和社會領域擴張,包括養魚業、紡織業、合作醫療及通訊等,下面我們一一介紹。

(1)鄉村銀行漁業基金(Grameen Fisheries Foundation)。孟加拉國有大小200萬個水塘,大部分都可以養魚。多少年來政府及國際組織投入了大量的金錢與資源,但大部分養魚項目都失敗了,究其原因,除了天災造成的損失外,更重要的是管理不善,執行項目的政府官員們貪汙腐化,生產出來的魚大部分被偷走。後來,政府把800多公頃魚塘交給鄉村銀行當試點,他們把周圍的窮人組織起來由鄉村銀行提供魚塘、魚苗,提供技術指導,由組織起來的窮人負責日常飼養,收獲的魚按五五分成,結果僅1994年魚產量就達到每公頃1000噸,而同樣的魚塘由政府管理時只能收獲50噸。這一項目的成功不僅使窮人受益,鄉村銀行也獲得了許多利潤。現在,一個龐大的鄉村銀行漁業基金已經設立,大規模的養魚事業正在發展起來。

(2)鄉村銀行布料項目(Gramee Check)。近年來,孟加拉國的成衣業迅猛發展,目前約有100多萬婦女從事成衣制造。1995年成衣出口已經占孟加拉總出口的60%。成衣業上來了,但紡織業跟不上。僅有的一些國營紡織廠管理混亂,設備陳舊,均處於虧損狀態。因此大量布料需要進口。與此同時,孟加拉有很多的小手工紡織作坊卻因需求不足,長期處於半開工狀態。最近鄉村銀行把他們組織起來,生產出了比進口布料質量更好的布料,並冠以“鄉村銀行布料”的商標,由鄉村銀行進行技術指導,原材料投放、產品收購以及外接訂單。這一項目正在迅速打開局面。 (3)鄉村銀行農業基金(Grameen Agricnlture Fourdation)。1992年,鄉村銀行又創立了鄉村銀行農業基金,用這一基金雇了大批科技人員到鄉村銀行的村莊去推廣農業技術,推廣經濟作物,種植玉米、黃豆、向日葵等。他們與農民簽定技術合同,由農業基金提供種子、肥料、技術指導,費用由實物產品支付。

(4)合作醫療。對那些長期在鄉村銀行中借款卻一直沒有脫貧的人調查的結果顯示,這裏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健康情況不好,好不容易賺了一點錢,都用到看病買藥上去了。最近,鄉村銀行又開始了一項新的試驗。在鄉村銀行村莊裏實行合作醫療制。參加鄉村銀行借款的家庭可加入保險,家庭年收入僅50達卡(1.25美元),每次看病僅收1達卡(2美分),藥費也有折扣。從實驗的結果看,這一項目完全可以做到自負盈虧。

(5)鄉村銀行電訊項目。最近,鄉村銀行幾個國際大電訊公司合作,準備建立一個鄉村通訊網,這一通訊網以租用孟加拉國鐵路的光纜系統為骨幹,配合部分手提移動電話,鄉村銀行再把電話租給村裏的窮人,組織電話傳呼站,通過收費的服務來支付電話費用及工資成本。鄉村銀行還計劃下一步把這一項目推廣到信息(資料)傳輸及計算機網絡。

五. 鄉村銀行的局限性

當然,鄉村銀行的扶貧形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鄉村銀行的運營成本很高,它不但要支付一般商業銀行運營費用,還要支付大量的培訓費、組織費、服務費、送款收款上門也極大地增加了運營成本,更加上貸款數額很小,單位費用很大。在鄉村銀行收取的20%的利率中,支付運營成本就占去14個百分點。成本高昂的一個後果就是鄉村銀行的自我增值能力較差,雖然最近鄉村銀行開始通過發行商業債券來融資。貸款的本金基本上還是政府或是國際組織的優惠貸款,由於優惠貸款是極有限的, 這樣就大大地限制了鄉村銀行的擴張潛力。

其次,因貸款額度小,加上外部經濟環境不好,鄉村銀行參與者的脫貧過程還較慢,借款者一般要連續借款5年左右,長的要將近10年才能脫貧。

最後,目前的這種由鄉村銀行工作人員每周直接與每一貸款者接觸的形式,對人口相對稠密的地區比較適合,而對人煙比較稀少的邊遠山區,成本太高。

當然這些問題並不是不可克服的,鄉村銀行本身也是在不斷改進、不斷完善之中。

六. 結論

鄉村銀行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成長壯大的事實給了我們很多啟示:首先,鄉村銀行的成功經驗雄辯地說明了這種扶貧到戶的小額貸款形式能在較差的外部經濟環境下,用較小的投入得到較好的扶貧效果。這就說明了,那些因為只有區域經濟發展了,才能解決貧困戶問題的觀點,是有一定片面性的。

第二、這種以貧困戶直接參與,針對貧困戶貸款的方式,從根本上解決了扶貧款落入富人、有勢力的人手裏的弊病。第三、鄉村銀行的成功經驗也證明了,貧困戶能有效運用貸款並能及時還款。第四、給窮人以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是小額貸款成功的基本保證之一。第五、通過小組互幫、共存共榮的形式能發揮集體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提高經濟效果,減少風險。理論上可以證明這樣的風險轉移可以提高效率、減少交易成本。第六、一個強有力的新的組織形式,有一批具有獻身精神的企業家。他們不但要有創新精神,而且要靈活機動。這是鄉村銀行成功的最根本保證。第七、在一定的機制下,貧困戶能夠承擔較高的利率水平。高利率政策,使得借款雙方都會以極謹慎的態度對待每一筆借款,使得貸款機構能用市場利率來吸收存款,從而加強了自我循環與擴張的能力。相反,低於市場利率的貸款會導致過多的尋租行為,使貸款不一定能真正貸到貧困戶手裏。而且,貸款機構也只能依賴優惠的資金來源,而無力通過吸收存款來擴大貸款能力。

http://www.china-review.com/sao.asp?id=4794

參考資料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18 13:41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