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343|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阿里巴巴金融業務:披著金融外衣的數據生意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3-12 15:55:4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阿里巴巴.jpg


阿里巴巴臨近IPO之前,經過一系列調整,在多個領域擺出擴張的姿態,例如近期成立小微金融集團,為商家和用戶提供支付、小貸、擔保及保險業務。阿里巴巴集團內部涉及小微金融服務的相關業務,將被集中整合後以一個整體正式亮相。

許多人喜歡反複提到一句話:馬雲在下一盤很大的棋。人們對阿里巴巴涉足金融的期待很高,對馬雲提出要改變銀行業的宣示很受用。可實際情況是,阿里的小微金融業務仍只是在現行金融機制框架內對銀行業的一個補充,於推動銀行業進行變革關系不大,在可見的將來也不會有太大改變。阿里金融真正的利益訴求並非金融業務,而是面向金融業務的數據服務,這才是一盤真正大的棋。

在中國從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之後,資金信貸成為經濟領域中始終存在的一種剛需,銀行業貸款對象集中於大型企業,與其提高效率,追求利潤,降低風險的訴求有關。銀行業對小企業貸款業務的忽視是結構性失衡,並非政策傾斜所能解決的問題,我國自1993年就有了小額信貸業務的試點,直至如今小額貸款公司的遍地開花,對我國銀行業業務中的空白點,發揮了良好的補充作用。

小額貸款雖然在利率上可高於銀行貸款利率數倍,但營運成本過高,在缺乏償還機制,社會信用缺失的情況下,經營風險也很大。因此,為避免系統性風險,先前積極開展該業務的國有商業銀行紛紛退出。阿里巴巴組建的小微金融集團,從本質上仍是小額貸款公司的業務模式,只是他們將該業務搬到了網上,在一個初步具備信用體系的平台上運營,這是一種無法模仿的舉措,因為阿里巴巴有大量商家和買家的交易行為數據。

阿里金融開展網上信貸業務的主體,是重慶和杭州的兩家小貸公司,註冊資本金共計16億元,可向銀行借貸不超過其註冊資本金50%的資金用以網上信貸,即最高可利用的放貸資金為24億元。阿里金融2012年上半年網上累計循環放貸130億元,年利率在18%至21%期間,日利息收入過百萬,其放貸總量與銀行相比仍微不足道,且已出現虧損。

若按阿里金融2012年上半年的數據推算,其信貸業務年總規模在300億元左右。而淘寶和天貓平台的年交易額已達1.2萬億,若按30%的成交量需信貸支持來算,阿里電商平台的信貸需求在3600億元左右,這顯然並不是兩家小貸公司能處理得了的業務量,若從純金融角度審視阿里金融,其邊界也是明顯可以看到的。當然,阿里巴巴也可以再註冊幾家小貸公司來滿足平台上的信貸需求,但顯然沒這個必要,看上去他們也並不想這麼做。

阿里巴巴是個癡迷於平台和入口的公司,投身具體業務向來不是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從阿里金融拉開的龐大架勢來看,其目的並不在於服務自有的小貸公司,可以想象得到,阿里金融面向個人賣家和買家開放的信貸業務,只是他們構建小貸平台的拋磚引玉之舉,目的在於吸引銀行和其他信貸機構加入這個平台,使用其提供的金融數據服務,將現有的金融和信用數據變現,成為純粹的金融數據提供商。

任何小額信貸業務都存在兩個問題,降低成本和控制風險,線上比線下效率更高,風險卻更大。但如果將小額信貸搬到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台上去,情況就不一樣了,首先阿里電商平台有自己的一套信用體系和數據分析系統,可以通過對交易和資金往來的分析判斷出貸款質地的優劣程度。其次,復雜的技術系統可以將流程和時間進一步縮短,這對於降低貸款成本至關重要。而這些,正是商業銀行及商業公司小貸業務所缺乏的。只要阿里金融構建的平台,能有效解決降低成本和控制風險這兩個問題,會吸引到很多金融機構加入進來。但要想讓他們進來,只服務阿里平台上的業務量是沒什麼吸引力的,對他們來說,這點小貸業務太小了。

在2007年至2010年之間,阿里巴巴曾與建行和工行合作,向B2B平台上的企業提供小額貸款,累計貸出的金額有128億元人民幣,但這一合作後來終止了。這批貸款的質量比較高,違約率低,合作終止的原因很可能在於還沒有搭建好平台,導致效率不如預想中高,成本高居不下,且業務的發展前景有限,銀行興趣不大。當然,即便是現在,如果只針對阿里電商平台上的交易額開展業務,想象空間也並不是很大的。

阿里金融通過幾年的嘗試,在賣家數據上已更加完善,個人消費信貸業務方面在兩個省做出的試點,是對買家信貸數據的進一步完善。這些業務目前是虧損的,即便全面鋪開,其利潤也有限。關鍵是阿里單靠一己之力,其業務是難以擴展至阿里平台之外的,市場無法做大。這里面存在另一條路,即用阿里平台的信用數據為基礎,以完善的技術平台為落腳點,吸引大量金融機構進駐平台,將信用支付和小貸業務擴展到自有電商平台之外,外面有一個十幾萬億的大市場正在等待。

可以想象,阿里金融未來仍將走一條淘寶曾走過的路,打著金融業務的旗號將金融機構吸引進來,捆綁在一起發展壯大。有了金融機構的加入,政策限制不是問題,業務範圍限制也不是問題。阿里電商平台上具備一定信用度的商家,完全可以為電商平台之外的任何一個自然人提供信用擔保,使其獲得銀行貸款,即便這個人從沒進行過網購,也不知電子商務為何物。之後的阿里金融,會退居入口處成為金融服務提供商,將信用數據和信貸技術平台賣出個好價錢。

由於阿里金融涉足的只是被銀行業棄置的業務領域,且大方向是要為銀行業開發小額信貸這片藍海提供服務,不會對銀行業的根本利益構成威脅,因此在政策上不會遭遇太大問題。這條路,走起來很長,但前景還是可以樂觀的。

雷鋒網 / 葛甲博客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4 22:16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