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是胡锦涛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关头,全面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开创性地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的一系列战略思考和重要指示,是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生动展开,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
。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并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对于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胜利完成党的十七大赋予我军的重大战略任务,奋力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总后党委对学习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高度重视,始终把学习胡锦涛重要论述作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总后党委和廖锡龙部长、孙大发政委的亲自推动下,先后开展了编印《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组织撰写17篇学习研讨文章、召开座谈会、编印《专题教材》、制作多媒体教学光盘、成立总后“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研究中心”、在所属院校开设《专题课》等一系列重要学习活动,努力使党的最新军事指导理论在第一时间进入官兵思想、进入党委决策、进入工作实践,有力地推动了总后部队学习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扎实开展。
为推动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更加扎实有效地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员思想,根据总政治部关于进一步深入学习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指示精神,总后所属院校今年正式开设了胡锦涛重要论述专题课,并专门组织了“课题组”,赴总后所属院校和部队进行巡回示范宣讲,在院校部队引起热烈反响。最近又召开了学习研讨会,紧紧围绕胡锦涛重要论述在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这个重大课题,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决策的理解。科学发展观
――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胡锦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对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重要贡献是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指南。
充分认识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国际战略形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稳定的基本态势。国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军队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国防实力明显增强。但是,我国安全形势仍面临许多不利因素。既面临境外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政治图谋的严峻挑战,又面临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新矛盾新问题的复杂考验。我军建设正处于机械化任务尚未完成、同时又面临信息化任务的特殊历史时期,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就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适应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与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具体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胡锦涛指出,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必须是融入国家现代化战略全局、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发展,是注重全面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军队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是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发展,一句话,必须努力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这一重要论述表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关键是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军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
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我军的性质宗旨,着眼履行使命,提高打赢能力,加强全面建设,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主要战略方向建设与其他战略方向建设,推动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是胡锦涛在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准确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内在要求、全面总结我军建设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我们要切实增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素质能力,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筹划和推进部队建设,努力推动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新世纪新阶段的建军方向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是胡锦涛科学分析国际战略形势、我国安全环境以及我军建设状况,着眼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国家发展战略变化的新需要,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地位作用和职能任务做出的新概括,体现了党对军队的新要求,为我军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历来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紧密相关。我军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方面,肩负神圣使命,具有重要作用。必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始终成为党巩固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
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关重要。战略机遇期来之不易,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更不容易。历史上,我国既有丧失机遇而落伍的沉痛教训,也有抓住机遇实现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机遇难得,稍纵即逝。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当前影响和危害战略机遇期的因素仍不少,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为创造一个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安全环境作出应有贡献。
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捍卫国家利益及其发展,是军队的价值所在,是军队的使命所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我国的发展,我国安全利益逐渐超出传统的领土、领海和领空范围,不断向海洋、太空和电磁空间扩展和延伸。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拓展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视野,不仅要维护国家生存利益,还要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不仅要维护领土、领海和领空安全,还要维护海洋、太空和电磁空间安全以及其他方面的国家安全。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和责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已经融为一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发展最快的社会主义大国,我国理应在国际事务中承担起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职责和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除了运用经济、政治、外交等和平方式外,还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后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建设一支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和我国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增强我军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光荣而重大。全面履行好这一历史使命,是党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我军全部工作都要围绕有效履行这一历史使命来展开,围绕提高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来进行,坚决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主持军委工作以来,继承和发展江泽民关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思想,明确提出“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突出强调“改革创新是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强大动力”,为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了科学指南。
切实增强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新世纪新阶段,世界军事领域中的变革越来越迅猛,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各主要大国和我国周边一些国家的军队,在军事变革上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了变革步伐。这对处在机械化任务尚未完成、同时又面临信息化任务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我军来说,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时不我待,势在必行。这是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有效履行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军事技术水平的差距、实现军队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胡锦涛多次强调,要密切关注、主动适应世界军事变革发展趋势,坚定不移、奋发有为地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要审时度势、锐意进取,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加速推进、不断深化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要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这些重要论述突出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军事变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对国家安全形势深切的忧患意识和对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大责任意识,对不断提高我国的战略能力特别是军事能力,努力夺取国际军事竞争的战略主动、进而夺取政治主动和外交主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以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指导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不变不行,变慢了也不行,变错了更不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实践路径向前推进至关重要。
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党对军事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党的指导思想在军事领域的具体运用与生动展开。它主要研究的是军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听谁指挥、为谁服务,完成什么使命、实现什么目标,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等重大问题,实质上就是党的军事纲领。
在80多年的历史征程中,我军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同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创造了一整套中国特色建军治军的方针原则,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三大军事理论成果。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对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历史使命、优良传统、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军事斗争准备、思想政治建设、后勤建设、装备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最新成果。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牢固树立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指导地位,自觉地用它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为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改革创新是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强大动力。国防和军队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体制机制的调整改革。这既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方面,同时又发挥着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的重要作用。
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大力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和军事管理创新。军事理论创新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和先导性作用,军事技术创新对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起着原动力的作用,军事组织创新对提高战斗力、实现人与武器装备的最佳结合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军事管理创新对降低军队建设成本、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率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战斗力,要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战斗力标准来统一改革思想、制定改革措施、检验改革成效,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前进步伐。
思想政治建设
――我军常抓不懈的根本建设
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深刻洞察和把握国内外思想政治动态和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着眼于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对我军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全面推进我军思想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
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胡锦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形势下中国军队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对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地位作用、本质要求、根本任务、重点内容、科学思路、实践途径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重要论述。胡锦涛强调思想政治建设是革命化建设的核心,是军队最根本的建设,科学界定了思想政治建设的地位作用;强调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指出了思想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强调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军,阐明了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强调引导官兵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明确了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搞好我军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规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强调更加有力、更加扎实、更加富有成效地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下功夫,在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功夫,指明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思路。这些重要论述意境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富于创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理论。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建设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建设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担负着更为繁重的任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必然要求,是确保部队打得赢、不变质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广大官兵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着眼时代发展和形势任务变化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根据部队官兵的成分变化和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做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既要弘扬我军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又要积极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手段。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促进思想进步与保持心理健康结合起来,把加强思想教育与完善政策制度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把党的先进性要求真正贯彻和体现到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思想政治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指南。胡锦涛关于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体现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视野,体现了紧跟时代精神的创新意识,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集中反映了新形势下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特点规律,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重要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新形势下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指南、基本依据和根本遵循。
富国和强军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由之路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富国和强军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长期以来,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是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建国初期,毛泽东就提出了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和强大的经济两大发展目标,后来又描绘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国际战略格局和国家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的思想。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与国防现代化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方针。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又有了新的拓展。胡锦涛高度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强调“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凝结着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为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付出的智慧和心血,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要求,是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又一崭新成果,是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更加成熟的重要体现。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当前集中表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小康必须以安全为基础。没有国防,没有安全,就没有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就谈不上全面小康。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果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既不能获得应有的国际地位,也难以有效保障经济建设的成果,就会在诸多方面受制于人。只有在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同时,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增强包括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文化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中华民族才能真正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对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凡是繁荣昌盛的时期,都是国富兵强的盛世;反之则是屈辱、衰败、落后和挨打的时期。汉唐盛世,国富军强,人民安居乐业。宋朝经济富裕、文化繁荣,但重文轻武,在受到外族入侵时,无力抗击,虽英雄辈出,却一败再败。大清王朝,鸦片战争前经济总量占当时世界经济的28%左右,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高于欧洲的总和,但在区区几千英兵的进攻下,却一败涂地。甲午战争爆发时,中国的经济总量是日本的4倍,但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从1840年到1945年,外国侵略者共强加给中国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其中清政府就签订了500多个。凭借这些条约和武力侵占,帝国主义列强在侵占中国大片土地的同时,对中国实行强盗式的勒索。仅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赔款来看,总计约达19.53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1901年国库收入的16倍。历史反复证明:贫穷落后要挨打!国富军弱也要挨打!
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关键是统筹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对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至关重要。经济实力的增强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前提基础,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又为国家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必须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要坚持把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结合起来,将国防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既充分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积极发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拉动作用,使富国和强军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全面建设现代后勤
――开创军队后勤建设新局面的重大举措
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是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党的十七大对我军后勤建设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全军后勤广大官兵的光荣历史责任。
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是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对后勤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面建设现代后勤这一战略构想的根本出发点,是着眼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全面提高综合保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深化保障体制改革,创新保障方式,发展先进保障手段,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努力使后勤现代化水平与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相适应,后勤保障能力与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相适应,保障我军能够在各种复杂形势下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无论陆、海、空、天、电哪个领域,仗在哪里打、军事任务在哪里执行,后勤就必须保障到哪里。这是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提高保障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必然要求。
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内涵深刻,意义重大,其主要内容是保障体制一体化,保障方式社会化,保障手段信息化,后勤管理科学化。
保障体制一体化,就是将国家、地方与军队力量统筹运用,将陆海空三军后勤保障融为一体,将战略、战役、战术后勤紧密衔接。保障方式社会化,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充分利用和依托民用资源与社会保障资源,逐步建成骨干在军、主体在民的社会化保障体系。保障手段信息化,就是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基础平台、网络环境和信息资源,推进后勤信息系统与后勤保障装备的一体融合,实现保障需求实时可知,保障资源实时可视,保障活动实时可控。后勤管理科学化,就是综合利用现代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后勤保障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规范的管理机制、先进的管理手段、有效的监督控制。由此可见,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是一种体系建设,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军队后勤建设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军情,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军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坚定不移地走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切实把有限的军费管好用好,用在刀刃上,用出效益来。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能利用民用资源的就不自己铺摊子,能纳入国家经济科技发展体系的就不另起炉灶,能依托社会保障资源办的事都要实行社会化保障,把军队后勤建设深深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必须统筹国防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军队后勤建设与军队整体建设的关系、军事斗争后勤准备与后勤建设的关系、后勤建设中当前与长远、重点与一般、局部与全局、需要与可能等各种关系,按照时代发展要求,实现后勤保障理念、保障体制、保障方式、保障手段、后勤管理和后勤人才队伍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世纪新阶段后勤建设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履行我军历史使命,自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积极探索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特点规律,努力实现我军由陆军主导型后勤向三军一体型后勤、由封闭型后勤向开放型后勤、由人力密集型后勤向科技密集型后勤、由经验管理型后勤向科学管理型后勤的根本转变,不断开创全面建设后勤新局面,推动后勤建设取得质的跃升和新的进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