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由謊言啟動的戰爭,最終只能以另一個謊言劃上句號。後日(3月20日)是美軍入侵伊拉克10周年,在這場從開打到完結都疑點重重的戰爭,12萬人不明不白地死去,美國納稅人付出無數金錢,換來伊國民眾茫茫無盡的痛苦和失落,而華府扶植親美政權、主宰中東政局的企圖亦落空。美國沒從越戰汲取教訓,對某些人而言,歷史並非前車之鑑,而是用來重蹈覆轍。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鍾洲
2003年,當時任美國總統布什以根本不存在的「大殺傷力武器」(WMD)為由,向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宣戰,這場戰事就注定以災難告終。對於薩達姆是否擁有WMD,無論情報搜集、分析和結論,中情局(CIA)等情報機構都錯得一塌糊塗,污名水洗不清。
然而它們只是代罪羊,布什政府一開始就打定主意攻伊,挑選可為薩達姆羅織罪名的消息、摒棄不利於開戰的情報。這令人想起1964年臭名昭著的「北部灣事件」,美國詹森政府誣稱北越向北部灣(又稱東京灣)美軍艦隊開火,成為美國開啟越戰的導火線。
新政權親伊朗 摑華府耳光
美國千方百計侵伊,除了垂涎當地豐富石油資源,亦有擴大美國在中東勢力的戰略盤算,可是如意算盤打不響,更適得其反。遜尼派的薩達姆政權本是制衡什葉派伊朗的重要力量,美國如願除掉薩達姆,卻造成難以填補的戰略真空,令鄰國武裝分子和「基地」組織有滲透之良機。雖然後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號稱更「自由」和「民主」,該國什葉派新政府卻更親近伊朗,而非自己的「衣食父母」華府,可謂搧了美國人一巴掌。
英國《刺針》醫學期刊引述美國兩名公共衛生教授的數據顯示,自2003年至前年美國撤軍,伊戰奪去11.6萬名伊拉克平民和4,800名以美國為首聯軍士兵的性命。在10年間,美國已大灑8,100億美元(約6.3萬億港元),估計最後埋單時,會升至3萬億美元(約23萬億港元)。天文數字往往令人麻木,失去其本身的意義,人們不禁追問,這一切是為了什麼,伊拉克和美國人又得到了什麼?
推翻薩達姆 換一百個暴君
伊戰實際作戰階段短得出奇,從開戰(3月20日)至5月為止,但之後就是漫長的佔領和重建階段,炸彈聲、槍炮聲、哭聲此起彼落,伊國內部動亂和暴力事件無日無之,平民繼續無辜地死去。伊拉克人更沮喪的是,新政府腐敗無能、家園重建緩慢。
飽受戰火摧殘的民眾終於發現,任憑官員給他們以前沒有的新汽車和電子產品,但始終無法給他們工作、安全感和希望。如果說在薩達姆時代,民眾要忍受一個高壓政權,那麼拜美國所賜,現在他們有逾一百個政黨,而且每個都同樣殘暴。
人類孜孜不倦地書寫歷史,歷史反過來盡情嘲笑人類的愚昧。華府1960年代編織謊言,將大批滿腔熱血的年輕人騙上越南前線送命,到了21世紀,美國政客重施故伎,結果兩次同樣深陷戰爭的泥淖,進退兩難。就越戰而言,美國企圖阻止南北越統一的大勢,徒勞無功;在伊戰,侵略者和受侵略國都是輸家。美國剷除了一個敵人,換來一個非敵非友的新政權;伊拉克人活在既非戰爭、亦非和平的「靈薄獄」,在生與死的邊緣進行沒完沒了的掙扎。
打仗出於「正義」 越戰騙局重演
到最後,美國還是要以另一個謊言為結束戰爭辯解。尼克松為擺脫越戰爛攤子,聲稱以尋求「光榮的和平」「(Peace With Honor),只是誰會相信這是美國的光榮?在奧巴馬口中,美軍撤出伊戰是「歷史時刻」和「卓越成就」,更稱美國開戰不是為掠奪領土和資源,而是出於「正義」。一個接一個的謊言,構成世界的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