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是中國科技博客元年。在這一年,虎嗅,鈦媒體,PingWest等獨立的科技博客紛紛上線,在這一大潮影響下,雜誌《創業邦》打造了“快鯉魚”,元老級門戶網新浪則推出“創事記”,而已有的愛範兒,36氪等也獲得了快速發展。
2012年雖已過去,但科技博客時代才剛剛開始。科技博客簡史科技博客並非中國的獨創,也並非在2012年才開始有。很早之前,美國已經有多個科技博客,著名的有TechCrunch,Engadget,The Next Web, Read Write Web, the Verge等,還有從科技博客起家逐漸向周邊發展的Mashable,Business Insider。這些博客都有共同特點,即從專注科技領域,特別是互聯網科技的發展開始起家,由單個或者多個作者共同撰寫博客文章,來形成一個獨立的報道和評論平台。
在中國,很早之前就有多個關注互聯網科技的獨立博客,最著名的當屬月光博客,以撰寫互聯網相關技術文章,並對互聯網產品和事件進行報道和評論,影響很大。
就目前的科技博客來看,科技博客可以總結為:利用Wordpress等博客建站技術,由一個或者多個作者採取松散或者公司化的模式,對以互聯網科技為核心的科技創新創業信息和事件進行整合,分析,報道和評論,借助社交網絡,移動互聯網等體系和平台,獨立發展起來並形成較大的規模和影響力。
這樣的博客,即是我們所說的科技博客。
科技博客的細分類型
從中國目前已有的科技博客來看,筆者將科技博客主要細分為這樣幾個類型:
媒體型:具有典型的媒體屬性,注重報道新的資訊,就各種相關事件發表評論,並有一些深度調查報道。
服務型:主要集中於報道互聯網科技的創業信息,融資信息,並為創業者提供產品發布和尋找融資的機會和服務。
技術型:專門討論技術方案和策略的博客。比如專門針對WordPress技術的“我愛水煮魚”。
應用型:提供App或者軟件的評測推薦,並做相關的挖掘和評論。比如推薦軟件的小眾軟件。
社區型:提供一個線上和線下極客或者愛好者的交流空間,如極客公園。
綜合型:涉及到多個方面,或者本身定位不夠清晰的科技博客。
粉絲型:針對某一個產品或者某家公司的追蹤報道和研究的科技博客,其中典型的是跟蹤Windows Phone的WPDang,專注報道谷歌的谷奧。
目前,尤以媒體,產品和服務三個方面的科技博客最為火爆,代表分別是虎嗅,愛範兒(ifanr)和36氪。這三個科技博客目前都已經公司化,採取職業化的方式來維護和更新博客,因此常常顯得更加的高效,敏銳,具有深度。
還有一些並未公司化,或者是創始人一個人或者是幾個同好者在維護。比如,月光博客主要是William Long在維護,盧松松博客則是博主盧松松主要在維護,他們同時都接受其他作者的投稿。
還有一些則是公司或者雜誌社的某個部分,比如《創業邦》旗下的“快鯉魚”,新浪旗下的“創事記”,騰訊旗下的“騰訊科技”,也都是博客的形式來組織和展示的,但是後台卻是以團隊的方式來運行的。總的來看,老牌的科技博客像月光博客,因為曾經產生過較大的影響力,而且誕生時間早,積累粉絲多,所以目前形勢還算好,但總體發展態勢不如虎嗅,鈦媒體等新興的科技博客。而成立公司來運作的科技博客,比如鈦媒體,虎嗅,愛範兒,TECH2IPO,36氪等,則更加有活力,無論是採編還是新聞發布,以及線下活動組織等,都辦得有聲有色,不僅訪問量大,而且在圈子內外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另外一些誕生在公司旗下的科技博客,諸如創事記,快鯉魚等,固然有先天資金,人力和資訊優勢,但是發展的狀況並不是很好,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當初跟潮流開設科技博客而並不是很重視,另一方面,他們受制於各種利益關系等因素而不能大步發展。一些獨立的科技博客,則更加大膽激進,在爭取關注方面取得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科技博客的優勢
科技博客之所以能夠在2012年引爆,一方面是因為傳播平台和網絡的發展帶來了極好的傳播機遇期,另一方面,還有它本身的優勢。內容生產優勢:
如果說門戶網和傳統媒體是大郵輪的話,那麼科技博客就像是快艇,船雖小,可是速度快,而且十分運轉靈活。比如,針對某些科技圈事件的報道,傳統的媒體可能需要記者花一天時間採訪,晚上再熬夜寫稿,第二天才能見報,時間已經是一天之後了,對於資訊傳播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這已經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THE DAILY》在2012年年末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作為一個定位為平板上的新媒體,卻採用的是傳統媒體的採編發的方式來運作,顯然無法跟上讀者對資訊的需求。科技博客則不然,他們可以讓作者現寫現發,速度快,並且可以以文字,圖片和視頻結合的方式全方位報道。科技博客還可以接受其他愛好者的投稿,通過他們的貢獻來增加博客的信息量。目前大部分科技博客的內容並非都是作者原創,他們常常通過編輯來精選和摘編相關的信息,並進行整合分析報道,這樣能夠讓博客的內容更加充實,更新更快,而整合的消息對於在瑣碎的消息世界裏幾乎迷失的讀者來說,也是一個福音。
編輯製作優勢
博客的維護相對簡單,而且對於作者採訪和寫作的稿件和文章,編輯只需要簡單的加工就能上文章。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對國家對新聞採訪權管制的某種挑戰。而傳統的門戶網站,大多都是使用紙媒的內容,在內容上沒有自主採寫和編輯的權力。科技博客中,無論是創始人還是作者,都是一個綜合體,自己寫自己編,然後自己發,整個流程簡明快捷。相對於傳統媒體對文字的苛刻要求,他們更多的追求信息的整合和分析,而產生一點點文字錯誤在他們看來並不是致命的問題。
定位優勢
科技博客首先是定位於與科技相關,但通過上面的分類我們也能看出,各個科技博客都有自己的細分定位。這種細分定位,能讓科技博客快速地判斷一篇內容是否合適在博客上發表,同時他們在尋找內容,挖掘信息,整合分析的時候,目標更加明確,效率也更高。清晰的定位能夠讓科技博客選擇更合適的渠道來推送自己的博客內容,精準送達受眾的程度就更高。在垂直細分領域的清晰定位,讓科技博客能夠快速的找到自己的興趣內容並精準送達受眾,這是科技博客小而美的重要特征。
傳播優勢
科技博客能高效的生產和整合內容,並提供快捷的分析,同時在這個基礎上,它能有效的凝聚目標受眾,讓他們參與進來。比如,虎嗅網每天都會有很多關注科技創業和互聯網公司的作者來投稿和發表評論。而36氪也能通過作者群提供創業信息和融資信息。科技博客小而清晰的定位,讓傳播有效,並且能夠讓讀者產生較大的黏性,從而積極參與到博客中來。
另一方面的傳播優勢,博客能夠便捷的將內容轉化成各個體系和平台的內容源。目前大多數科技博客都引入了社會化登錄和分享的方式,讓讀者更好的通過社交網絡來登錄博客,參與互動,並將博客的內容傳播到社交網絡上去,這對於增加博客的人氣和流量是極為有好處的。
除了和社交網絡的無縫對接外,愛範兒,虎嗅,TECH2IPO等都開通了微信公眾平台,通過公共帳號的方式來收集訂戶,並每天適當推送精選的內容到訂戶的手機上,而且還能通過微信的方式和讀者互動。還有36氪,已經開發了手機App,可以下載到手機上後,隨時打開應用就能關注最新的博客內容。通過深入到社交網絡,微信平台,和手機應用,科技博客充分抓住了目前最流行的傳播渠道,將平台逐漸延伸,形成一個廣泛的讀者關注和互動體系,更快速精準的將內容送達讀者眼前,還能隨時的回復讀者的問題,和讀者形成良性互動。
負載優勢
門戶和傳統媒體,主要是通過廣告的方式來盈利,這樣廣告商的意見極大的影響了內容的生產和傳播。相比而言,新興的科技博客,則沒有這些沈重的負載,目前的科技博客,無論是否已經公司化,都是比較小的規模和團隊在製作,最主要的支出是在人力和硬件設備上面。而主要的科技博客現在基本上都已經有種子期或者A輪融資,所以至少在最近兩三年時間內,科技博客不用直接通廣告商打交道。
投資人因為主要看中的不是科技博客目前的影響力,而更多的是在長遠,在於布局,並且這也是一個較新的領域,他們不會給予科技博客很大的壓力和發展方向的引導。在這種負載較輕的情況下,他們能夠更加自由的去報道和評論,即便是針對某些公司或者產品的不利評論,也能夠順利的發表出來,這樣更能獲得讀者青睞。
總而言之,科技博客是個“小而美”的東西。所謂“船小好掉頭”,科技博客一出生的目的,就不是取代大門戶和傳統媒體,而是在他們中間尋找未被充分開墾的土地,來擴展自己的生產空間。在互聯網科技大步發展,移動互聯網爆炸式擴張的背景下,科技博客小而美的優勢充分的體現了出來。
科技博客是不是媒體?
PingWest的創始人駱軼航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媒體屬性已經逐漸成為了Facebook等社交網站的第一屬性。在中國常常被作為戲謔的“媒體屬性”,如今不再落寞,而逐漸成為主流互聯網產品的重要屬性之一。那麼,天生就是一個言論表達和信息傳播平台的博客,是否也是一個媒體呢?
許多科技博客創始之初就是奔著媒體的方向去的,他們都宣稱要做具有自己特色的商業科技媒體。虎嗅的創始人李岷原來就是《中國企業家》執行總編,而PingWest的創始人駱軼航記者出身,鈦媒體的創始人趙何娟原來也是媒體人。他們都是憑借著自己在傳統媒體的經驗和洞察力,敏銳地感知到了當下互聯網帶來的新機遇,於是從裏面跳出來,開辟新的天地。毫無疑問,科技博客受到了創始人個人氣質的極大影響,而這些創始人前身都是從事媒體工作的,所以也就決定了這些科技博客本身將會帶有很強的媒體屬性,不過他們更多的是將在傳統媒體學到的工作方法應用在了新的平台上。
除去創始人的影響因素,科技博客還有很大程度上受到傳統媒體或者報業集團的影響,他們在新的領域裏的發展,其實也是傳統報業集團轉型的先鋒,也是他們總體戰略布局的重要棋子。浙報集團投資虎嗅網,便是一個典型案例。虎嗅網的發展,也是浙報集團在轉型和向新媒體方向發展的重要一步,虎嗅網也成為浙報集團深入到新媒體領域裏的觸手,通過它,浙報集團能夠更好的把握新媒體的發展狀況,從而為自己的今後的發展積累經驗。以虎嗅為代表的新媒體科技博客,在很大程度上是傳統傳媒觸角的延伸和轉型時期的戰略設置。
傳統報業集團以資本的形式介入科技博客,讓科技博客的媒體色彩更加濃厚。同時,在社交網絡不斷發展的今天,科技博客通過於社交網絡的對接,形成了社會化媒體。科技博客通過自己的採編方式,快速精準的發布行業消息,產品消息,以及為創業者提供相關的資訊和平台服務,這些功能在社會化的作用下,迅速的向周圍擴展,形成波紋效應。科技博客就像是投入平靜的水面的石頭,通過社會化的方式,快速的形成波紋向周圍擴散,形成的波紋也越來越大。這種波紋效應的核心,是科技博客本身生產和整合出來的內容,內容再加上社會化方式的傳播,最終都將科技博客擴大成為一個具有重要輻射力的媒體。
在社交網絡的助力作用下,科技博客以內容為核心,可以獲得極大的擴散面。而在移動互聯網中,科技博客還可以通過瀏覽器導航/APP/微信公眾帳號等方式,在移動互聯網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最終,科技博客實現了一個核心多個渠道的發展模式:以內容為核心,以社交網絡(如微博,人人網,QQ),移動互聯網平台(微信,移動瀏覽器)等為渠道,成體系的發展。每一個科技博客都是一個具有媒體屬性的小石頭,投入到水中,不斷擴散,區別是不同的科技博客擴散的廣度和效度是不同的。
科技博客的未來
關注科技創新和創業的科技博客,通過公司化,引入資本力量,是一個大勢。目前大部分科技博客都已經獲得了一定的風險投資。但按照一般的互聯網產品規律,在三年的大限內如果不能實現盈利,那麼基本上繼續堅持下去的可能性很小。36氪的創始人劉成城表示,他們已經通過舉辦線下活動的方式,在最近期間內實現了營收平衡。而其他諸如虎嗅,鈦媒體等則在加緊提高內容質量,聚集人氣,但尚未看到盈利的跡象。
在科技博客贏得大量的用戶的持續性關注後,他們有一些商業化的路徑可以選擇。其中重要的就是通過廣告的方式。據報道“雲科技”賣廣告賣到了1萬元/天,3萬5天的高價。通過廣告獲得收益不是新鮮事,但將會很大的影響科技博客的獨立性。其中軟文的方式,則更可能讓讀者反感,以致造成用戶流失。科技博客本身就是一個垂直細分的領域,面對的讀者群體也是特定的,所以用戶的流失將是科技博客不得不權衡的一個問題,而獨立的高質量的報道則能更好的留住用戶。
通過線下服務的方式,也可以實現營收增長。在國外,有影響力的科技博客科技組織新產品發布會或者技術會議,通過賣門票等方式來獲得收入。從實踐來看,效果很理想。不少美國的科技博客組織的產品展示會的門票都供不應求,這既是給創業者一個展示的機會,也是給投資者一個好機會來考察投資對象,也能滿足新產品追求者的需求。在國內,目前以36氪,極客公園為代表,都做出來不少的嘗試,其中36氪的開放日等活動影響力也逐漸提高,不但積累了人氣,也獲得了收益。
付費閱讀也是一個可能的盈利方向。以國外的經驗,通過讀者付費訂閱博客內容的方式,能夠養活作者群體,但是要實現較大的利潤,仍然存在較大難度。在國內,阮一峰曾經做過實驗,但由閱讀者向消費者轉化的轉化率不到0.1%,遠遠低於電商轉化率。這中間有多種因素的原因,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國人的已經習慣了免費的網絡服務,不再願意向作者支付費用來閱讀。
目前,大部分科技博客的創始人還都沒有清晰的對盈利模式的思考,他們當下最主要的任務還是提高影響力並加快占領這個領域的市場份額,至於如何將影響力變成真金白銀,他們認為,現在談賺錢,還為時過早。
愛範兒的創始人Wilson向媒體表示,愛範兒已經通過廣告和線下活動的方式實現了收支平衡,而愛範兒是一個沒有依靠風投的公司。愛範兒的現實也說明,未來科技博客一定可以找到合適的模式實現商業化,但這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而對於依靠大把風投過日子的科技博客來說,倘若不能盡快的實現大發展,則離盈利的日子將更加長遠。
2012年是中國科技博客的元年,而今天科技博客的發展態勢更是迅猛無比,但是他們的未來在哪裏呢?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清晰的看法。
科技博客當然可以堅持獨立的方式繼續走下去,比如像愛範兒那樣,能夠通過廣告和線下活動,實現收支平衡,未來也許能夠獲得更大的盈利。但這需要長期的堅持,而在科技博客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競爭壓力逐漸增大,獨立發展的道路也將十分艱難。
參照國外的科技博客發展路徑,中國科技博客未來還有一個最大的可能,就是被傳媒集團或者大型公司收購,成為他們旗下的一個產品。典型的TechCrunch被AOL收購,但收購後,創始人出走,核心團隊也基本離開,TechCrunch發展出現了巨大的轉變,如今更像是AOL旗下的一個頻道了。36氪也曾經面臨某互聯網大佬的收購邀約,但被創始人拒絕。中國的科技博客目前還出於井噴時期,無論是個人還是機構,大部分處於觀望狀態。但未來,難免會出現科技博客被收購的浪潮。
另一個可能的發展方向,科技博客通過不斷壯大,向周邊領域擴展,從而成為一個完整獨立的媒體。比如,可以從科技領域衍生,關注市場,資本等與原來的關注點有親緣的財經內容,然後再繼續擴展到其他方面。通過這樣的方式,科技博客可以變成一個完整的網絡媒體,還可以開展其他方面的諸如服務,資訊等業務,向企業用戶擴展,利用建立的網絡和數據庫,收費服務等,都是科技博客壯大的方向。
但形成這樣一個可能的媒體形式,在策略得當的情況下,仍然需要大量資本的支持,否則很難實現轉型。而一旦成功轉型,又將面臨已有的大媒體的挑戰。著名的Huffington Post,通過創新新聞採編和意見表達模式,借助互聯網的浪潮,成功成為網絡第一大報,影響力已然超越老牌子《紐約時報》,這可能是未來科技博客發展科技參考的對象。
未來科技博客的發展,還要克服許多問題。比如,提高權威感,打造信息的權威性,才能更好的增加讀者黏性。更加開放的方式,來接納讀者,並擴大高質量的作者群規模,形成一個廣泛的參與性媒體平台。科技博客還應當在交互/分享上面做更多文章。互聯網是一個開發的世界,科技博客必須秉持開放的原則,才能更好的在互聯網世界生存。而在這之上,科技博客還應當逐漸在鞏固內容核心的前提下,建立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這樣才能更健康地發展。
通過創新發展模式,抓住互聯網機遇,科技博客是大有前途的。但今天,我們看到中國的科技博客,一擁而上,發展良莠不齊,背景不同,團隊各異。能否迎來科技博客真正的春天,我們還要拭目以待。
TECH2IP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