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落實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成為熱議話題,市民大眾對落實普選,推動民主政制發展充滿期待,筆者認為,政府和社會各界應積極努力,為即將展開的社會討論創造理性、平和的社會環境。近期,有一些人鼓吹所謂的「佔領中環」運動,許多市民對此感到擔心,不少人認為,過激的行為,非但無法爭取到好的普選方案,反而會為社會帶來混亂,對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大的破壞。
鼓吹所謂「佔領中環」運動的人曾表明,發起行動是為了能達成一個市民廣泛接受的普選方案。其實,筆者認為,只要尊重《基本法》,依據全國人大常委會2004年4月6日通過的政改「五部曲」推動政改方案,理性務實地討論和協商,最終是可以產生一個受到絕大多數市民支持的普選方案的。
根據「五部曲」,2017年的普選方案先由特首向人大常委會提出修改有關的選舉辦法,並得到人大常委會的確定,才可開展修改程序;接下來由特區政府向立法會提出,須經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再經特首同意後,交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才正式生效。這說明,經過這「五部曲」產生的2017年普選方案,必須是得到中央、特首、特區政府,以及立法會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是全面考慮各方面因素,綜合中央和香港社會的意見之後,得出的方案,這樣的方案也必然是最能代表香港整體利益,最能得到社會廣泛支持的方案。筆者相信,「五部曲」是推動落實普選的唯一正途,也是最佳的路徑。
激進手法不是爭取普選好方法
相反,所謂的「佔領中環」等激進的手法,肯定不是爭取普選的好方法。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民主政制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健康的民主政制需要依靠理性、務實的方式,根據各地區的社會情况和實際生活情况,逐步發展和推進,英國和美國的民主政制經歷了數百年的不斷發展。近年來,在中亞和阿拉伯地區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先後出現激進的運動,希望能爭取建立民主政制,但事實證明,缺乏理性的基礎,不依據本地的實際情况,激進的運動只能帶來對社會的巨大破壞。
筆者認為,所謂的「佔領中環」行動,一開始就將政制諮詢和討論,推向了激進的漩渦,在社會上製造對抗、對立的情緒,對政制討論和民主發展沒有好處,只有壞處。激進的行動破壞了理性討論的社會環境和空間,只能將政制發展引領向極端的方向。香港近幾年來的社會發展經驗一再驗證一個事實,激進和極端的行為,對民主政制的發展只會造成阻礙。
過去多次民主政制討論的經驗顯示,總有一股力量,不斷阻止理性、溫和的政黨和議員,與政府商談有利於民主政制發展的政改方案,2005年他們成功綑綁了泛民議員,否決了政制發展方案,導致政制發展停滯不前。在討論2012年的政制方案時,激進力量又發起所謂的「五區公投」,意圖阻止民主政制發展的腳步,結果帶來的只有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以及躁動不安的社會情緒。現在,2017年的普選方案尚未展開公眾諮詢,有人已經急不及待地鼓吹所謂的「佔領中環」或「四部曲」,相信仍是故伎重施,意圖以激進的手法綑綁理性和溫和的聲音,切斷溫和民主派議員與政府溝通、協商的渠道,阻止民主政制向前發展。
「佔領中環」必然導致「癱瘓中環」
中環是香港的政治、經濟中心,「佔領中環」必然導致「癱瘓中環」,將對香港的社會、經濟和民生都帶來巨大影響,甚至直接對許多市民的日常生活帶來影響。鼓吹「佔領中環」行動的人,意圖藉「癱瘓中環」帶來的巨大後果,向特區政府施壓,這實際上是綁架了香港社會的整體利益,為少數人謀取政治利益。只要是希望香港好,希望香港的市民有安穩的生活的人,都不會認同這樣的行為。
市民和社會關注2017年的特首產生辦法,希望落實普選,這是好事。《基本法》已明確規定,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况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由普選產生的目標,支持民主的市民,應該以理性和務實的態度,探討何為「廣泛代表性」,什麼「民主程序」是最佳,才是正路。
作者是民建聯立法會黨團召集人
明報
擺明用香港經濟利益做賭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