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45|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國需要什麼樣的城市化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5-17 00:07: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正在指望城市化能重塑中國經濟,但同時又在試圖限制流入中國大型城市的人口數量,擔心遷移人口激增可能導致這些城市出現拉丁美洲城市那樣的貧民窟。

中國發展超大型城市會有政治風險嗎?中國境內外部分城市化專家認為,這種擔心在很大程度上弄錯了方向。在這些專家看來,北京、上海和中國其它大城市的問題在於,這些城市的人口密度還不夠大,或者說這些城市的規劃還不夠好。

這些專家說,比如在北京現有大約1,800萬居住人口的基礎上繼續增加人口能夠鼓勵有關方面繼續改進公共交通,將土地價格提高到工廠願意選擇搬走的水平,並吸引帶有新鮮想法的優秀人才。請試想一下曼哈頓或東京的情形。

中國政府最負盛名的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級經濟學家何帆說﹐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我們必須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打破阻礙城市發展的藩籬。他說﹐人們喜歡遷徙到更大城市﹐因為那裡機會更多。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秘書長古里亞(Angel Gurria)是大城市戰略的另一大推動力量。他在北京接受採訪時說﹐當你看到大城市集群的情況時﹐你可能會說別再變大了吧﹐但很可能不應該停止﹐因為一個組織良好且可以預見的城市化進程會大大提高資源分配的效率。

城市規劃者經常談到“集聚效應”﹐即加大人口居住密度可以讓城市獲益。這是因為靠私家車出行變得不切實際﹐公共交通工具取代了私家車。此外﹐傳統行業由於物價上漲被迫搬遷﹐污染較輕的服務業取代了它們的位置。湧入城市的人群帶來了一種能量﹐有助於創造新的企業和投資。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中國分析師華強森(Jonathan Woetzel)說﹐以曼哈頓為例。這裡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8,300人﹐約45%的工作人口靠公共交通工具通勤。在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Charlotte)﹐其人口密度大約只有曼哈頓的15%﹐只有5%的當地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華強森說﹐在中國﹐只有上海中心城區的公共交通載客量與曼哈頓相當。

雖然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一些城市﹐但中國也有大約160座城市的人口在20萬至100萬人之間。城市規劃者的擔心是﹐政府將試圖發展所有這些城市﹐使得道路、工業建設和污染相伴而生。

雖然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尚未對這種城市規模越大越好的說法表示認同﹐但它正在傾聽各種新的想法。中國新任總理李克強將城鎮化當做了中國經濟改革計劃的一個重點﹐他說在今年3月的“兩會”期間政府已收到了有關城鎮化問題的500項建議。中國的計劃部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說﹐它今年晚些時候將發佈一份藍圖﹐以指導中國的城市增長政策。

中國領導人稱﹐城鎮化對於中國經濟的重新調整有重要作用﹐這種調整可以使中國經濟增加對國內消費的依賴﹐減少對出口的依賴﹐這既是中國一直尋求實現的一個目標﹐也是中國的貿易伙伴所鼓勵的。農民進城務工後可以獲得更高的收入﹐而他們離鄉外出也可提振其家鄉的收入水平﹐因為農村地區的勞動力需求將開始超過勞動力供給。中國的“新型”城鎮化願景似乎逐步浮出水面。

李克強在其擔任總理後首次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城鎮化不僅可以刺激大量消費和投資需求﹐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還能直接讓農民致富。

管理城市增長的最佳方式是什麼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城市專家們指出﹐中國許多城市的人口密度不及新加坡、首爾或東京城區。而這幾座國外城市已經完成了向消費主導的服務業中心的過渡﹐中國渴望自己的城市也能實現這種過渡。北京市的城市規劃工作被認為做得尤其差。北京的人口密度只有首爾的一半左右﹐它被六條環路層層環繞著﹐這種佈局對人們駕車出行以及城市攤大餅似的向外擴張起了鼓勵作用。

經合組織稱﹐中國那些人口密度更大的城市﹐如國際化大都市上海以及中部交通樞紐武漢﹐與城區面積廣闊的北京相比﹐這些城市的人均機動車污染物排放量較低。

在提高中國那些最大城市的效率方面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擴建地鐵。經合組織說﹐與國外的大城市相比﹐中國10個最大城市用於服務城市中心區人口的鐵路系統要薄弱得多。不過中國許多城市目前都在增建地鐵。但中國一直對超大規模的中心城市心存謹慎﹐擔心這會使中國像一些拉美和非洲國家那樣出現中心城市週邊貧民窟環繞的現象﹐害怕這會加重城市污染或催生出一批政治反對勢力聚集的中心。自從中國經濟1978年對外開放以來﹐官員們一直在試圖控制人口向沿海出口中心流動﹐政府拒絕給流入沿海城市的人口辦理當地戶口﹐而沒有當地戶口這些人就享受不到其居住地的社會福利﹐其子女也無法進入當地的公辦學校就讀。許多農民工都將子女留在家鄉﹐並且他們最終也會返回家鄉生活。

曾任世界銀行(World Bank)中國局局長的黃育川(Yukon Huang)估計﹐如果以前取消了這類限制﹐現在中國人口將約有60%生活在城市中﹐而不是當前的52.6%。

政府似乎繼續回避超大城市的策略。雖然李克強說他傾向於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但他也對城市病和在城市高樓中製造貧民區提出了警告。一些中國學者強調﹐他使用了“城鎮化”這個詞﹐表明要優先發展城鎮和小城市﹐而不是大城市。

麥肯錫中國的華強森說﹐中小城市路線能夠行得通﹐尤其是如果這類城市連接著大規模的地區中心。麥肯錫估計﹐在全球範圍內﹐未來10年的大部分增長將來自人口不到1,000萬的城市。華強森說﹐中國最理想的地方是人口在150萬至500萬的城市﹐這些城市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他說﹐中國政府擁有極大的力量﹐可以通過金融信貸、補貼以及居住許可政策將人們引導到政府青睞的地方。

但批評人士警告說﹐如果普通中國民眾認為新的地點不適宜居住﹐這類激勵政府就無法發揮作用。他們指出﹐“鬼城”已經出現﹐比如得到廣泛報道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這些地方滿是嶄新的公寓樓、寬闊的街道和商業空間﹐但基本無人居住。他們說﹐如果政府選錯了地方﹐預計會有更多這樣的鬼城。總而言之,“人的城鎮化”要避免南轅北轍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家何帆說﹐為了在全國各地建設小城市而在基礎設施和房地產上花費巨資﹐如果新的項目不成功﹐就可能產生壞賬。他說﹐這些錢花在大城市更好﹐用來修建地鐵、治理污染以及用於支付新居民的社會服務成本。

何帆說﹐雖然小城市的基礎設施開支在短期內可能提振增長﹐但問題是將來會出現金融危機。

對中國政府城市化政策持批評意見的人說﹐另一個政策重點是逐步廢除居住許可制度﹐讓人們可以自由選擇居住地。他們提出﹐中國一些內陸城市將會逐步發展﹐因為那裏的房價較低﹐希望離開高成本沿海地區的工業企業也正向內陸轉移。與此同時,中國城市化加深外企調整戰略應對

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中國城市化問題專家陳金永(Kam Wing Chan)說﹐你得讓創業者、普通民眾和企業自己決定想去哪裡。

相關閱讀:關於中國城鎮化的八個問題

作者:BOB DAVIS,文章略有修改

華爾街日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2-23 13:34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