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兩幅「港人港地」由中資發展商高價投得,預計日後賣樓,實用面積平均每方呎售價逾萬元,無論從增加港人買樓機會,還是紓緩樓價,都顯得杯水車薪。
政府回應社會對內地豪客搶高樓價,令港人難以置業的批評,推出「港人港地」政策,先撥出啟德兩塊地皮試行,賣地條款除了限呎限量,還規定首三十年內,單位買家必須是香港永久居民。就算賣地收益因為這些限制減少,政府都在所不惜。結果賣地成績仍然不俗,為庫房帶來四十五億四千萬元進帳。
兩塊地皮各收到十多份標書,最後由中資發展商中國海外發展的子公司投得,出價遠比一些港商進取。樓面呎價接近五千元。被問及日後賣樓價格,發展商表示,現時附近屋苑樓價都已過萬元一方呎。
數量有限難壓樓價
這兩塊地皮賣得好價,有三大原因。
其一是地皮本身位於市區發展潛力甚佳的地段,日後位近本港第二個中心商業區,交通方便,屬於優質地皮。
其二是得到中資公司青睞。今年一月,內地龍頭發展商萬科集團,即透過子公司與本港新世界發展合作,高價投得荃灣西站六區地皮發展權。至於今次投得兩幅啟德地皮的中國海外,同時透過私人市場和市區重建局等途徑,積極吸納土地。這些公司為拓展本港市場,願意付出比本地發展商為高的溢價。
第三個原因最為重要,就是兩塊地皮合共提供一千多個單位,佔市場比例甚小,對樓價的影響有限。
以外地買家佔熱門新盤成交一至兩成計算,啟德兩地從外地人手上「奪回」一、兩百個單位給港人,略有紓緩作用,不過數量不大。 「港人港地」要做到量大價跌,才能夠明顯幫助到市民置業。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在啟德地皮截標後,表示打算為「港人港地」立法,顯示政府有意定為長期措施。
重稅辣招更快見效
新加坡的經驗顯示:當地為應付國民需求,而推出大量只准國民購買的物業,一些沒有購買身分限制的物業,價格因而飛漲。如果本港推出大量「港人港地」,樓市形態勢必大變,而且外地買家湧到不設限制的物業市場,可能導致二手樓樓價大升。
當初政府宣布「港人港地」計畫,樓市繼續上升,政府後來推出額外印花稅等辣招應對,不止降低外地人來港置業意欲,連本地買樓投資的市民都納入打擊範圍,樓價升勢終於受到遏制。在有了辣招作為重藥,「港人港地」就變成藥力溫和、安排複雜的舊招。
「港人港地」如果想收到壓低一手樓價的作用,必須大規模推出,否則不如由其他辣招取而代之。究竟朝那一個方向走,當局應有明確訊息,如果只是溫吞水的不冷不熱,反而容易令市民產生錯誤期望。
星島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