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98|回覆: 1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港澳新聞] 李彭廣倡行會非官守掌實權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6-13 22:37:1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引入英「不管部大臣」制 長遠落實政黨政治

【明報專訊】商交所主席張震遠辭任行政會議成員後,社會不時討論是否需要改組行會。一直研究公共行政的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指出,港英年代的行政局非官守議員可影響政府決策,但回歸後身兼立法會議員的行會非官守議員,卻經常面對「裏外不是人」困境,既要支持政府,卻不獲分權,他建議從非官守議員當中挑選問責官員,培養他們當局長參與部門運作,長遠則落實政黨政治。


李彭廣透過英國政府解密檔案,研究如何管治作為殖民地的香港,去年曾發表一書《管治香港——英國解密檔案的啟示》。他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指行政局非官守議員主要是精英階層、專業人士,可借助其人脈為政策「試水溫」、把關,為政策「鍍金」,讓人感覺有認授性。當年行政局成員要輔助港督決策,提出的意見「有分量」。他透露,1950年代行政局曾多次討論遞解國共特務出境名單,當年的會議紀錄顯示,有個別議員不同意遞解某人,港督都予以尊重,不會堅持。


指政黨議員 政治能量較高

李彭廣稱,自從立法局引入選舉,加上政府引入高官問責制,身為行會官守議員的問責局長需要負上政治責任,但他們並非由選舉產生;相反不少非官守議員有政黨背景,政治能量較高,惟不可能取代局長落區,落實政治工作及推銷政策,卻要為局長決策背書,地位隨之下降,導致「裏外不是人」,李彭廣認為﹕「(特首)一天不屬政黨,一天不能建立(政治)團隊。」


他建議,行會可引入英國「不管部大臣」(Minister without Portfolio)制度,非官守議員可輔助任何一個政府部門,將來亦可挑選他們成為問責官員。不管部大臣意指採用內閣制國家的內閣中,未被指派負責某一部門的大臣。李認為,長遠而言,要落實政黨政治,考慮由有政黨背景的特首,委任政黨代表擔任局長分權。


非同一政黨 難集體負責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早前提出檢討行會的保密制及集體負責制。李彭廣解釋,保密制是避免議員利用行會資料以權謀私,與集體負責制均屬政治倫理要求,認為兩者將來均須保留。他說,難以完全避免行會政黨代表會諮詢政黨意見,但指「愈具體的消息,便不宜披露」,建議由特首把關,若有任何泄密蛛絲馬迹,「特首便要清理門戶」。


至於集體負責制,李彭廣直言現時問責班子非來自同一個政黨,上任前未曾磨合,「有個人能力,沒團隊精神」,對不同政策的共識相當低,「一定不會集體負責」。若面對政府及政黨就政策有矛盾,非官守議員一定對政黨忠誠,而非對特首忠誠,「愈有分歧,愈唔畀你碌卡(透支)」。以往行會成員都曾表達與政府不一致意見,聲稱政府未有決定,他直言「沒決定就可講異見」的說法,「推至極端是很危險」,因行會成員有其官方身分,市民不會知道內部討論細節,最終「將差異突顯公眾眼前」。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613/-3-2991917/1.html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2#
發表於 2013-6-13 22:40:05 |只看該作者
指行會揀蟀欠嚴謹 人選像「突然爆出」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上任後,班子內數名成員相繼因醜聞下馬。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表示,港英政府「揀蟀」會經過多重考驗,「平庸之輩早已被篩走」,回歸後卻沒有嚴謹制度挑選行會成員,他形容回歸後一些任公職的人士,像「突然爆出來」。

港英設7條件嚴謹篩選

李彭廣去年發表《管治香港——英國解密檔案的啟示》一書,引述英國解密檔案,談及委任非官守議員的準則及考慮。他指出,殖民地部和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官員,在1960年代起先後與港督戴麟趾及麥理浩討論如何在香港社會急速發展下,發展及更新委任制度的內涵,並明確要求港督推薦非傳統商界及專業界的社會人士,如社工、教師,出任立法局非官守議員,同一標準適用於行政局非官守議員。戴麟趾提出,適合人選應符合7項條件(見上表),最重要一點是不會以權謀私。

李彭廣表示,港英政府有一套嚴謹制度,挑選適當人士擔任公職,會先委任他擔任諮詢委員會,讓他能建立成績、解決難題,其後層層晉升至市政局、立法局及行政局,「若是平庸之輩早已被篩走,行人止步」。

市民冀群眾政治 政府追不上

另外,過往行政局非官守議員均屬精英,系出名門「夠秤」,品格少被挑戰,不會被質疑以權謀私、官商勾結。他指出,行政局1960年代解密檔案透露,李福樹(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行會成員李國章父親)被揭發「私生活不檢點」,戴麟趾要求他自行辭任非官守議員,以免成為當局「負資產」。

李彭廣直言回歸後沒有嚴謹制度挑選,部分行會成員未經磨練,只因他曾協助特首競選便獲委任,像「突然爆出來」,加上立法局引入選舉後,市民期待政治人物參與群眾政治,而諮詢委員會中人只懂宮廷政治,想法精英,追不上時代轉變,政府同時爭取不到冒升起來的精英層,如關注平權、環保等人士,反而要重新起用末代港督彭定康培育的人,包括陸恭蕙、胡紅玉、梁智鴻才能壓得住場。他認為政府要「換腦」,政策制訂時應側重爭取群眾支持。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613/-3-2991916/1.html

利益太大,非一時三刻可以改變.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2 21:55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