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最新研究發現,棲身本港的中華白海豚數字十年間大幅下降逾六成,減至去年的六十一條,當中以大嶼山東北及西面水域減少情況最為嚴重。學會相信與多個北大嶼山填海工程有關,促請當局盡快成立海岸公園。政府回應指,並無證據顯示工程對環境造成直接影響,又正研究落實成立海岸公園。
為促進粵港澳三地合作交流,三地政府二○○九年起展開港珠澳大橋工程,連接香港大嶼山、澳門半島及廣東省珠海市,預計二○一六年竣工。而其中涉及在香港國際機場東北水域,興建一座面積約一百五十公頃的口岸人工島,作出入境管制站。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過去十年,一直定期出海觀察,發現其中一個重災區是東北水域。由口岸人工島工程開展至今,該處的中華白海豚數目由前年的十一條,下跌至去年的四條,跌幅逾六成,創十二年新低。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相信,受港珠澳填海工程影響,部分原本棲息於東北水域的中華白海豚,被逼向西遷離;又指學會在今年三至五月期間,於該處錄得零海豚出沒現象,擔心情況將轉趨惡化。
另外,為解決房屋需要及發展大嶼山,政府正計畫在鄰近的小蠔灣及東涌東進行填海工程。學會發現,棲身本港的中華白海豚數目由二○○三的一百五十八條,銳減至去年的六十一條。洪家耀解釋,海豚視力較差,極依賴聽覺,擔心全天候挖掘工程,將令海豚飽受水質污染及噪音等問題困擾,長遠削弱海豚繁殖能力,建議當局限制工程只於日間進行,減少對海洋生物的滋擾。
路政署曾於環評報告中承諾,將於人工島旁的有不少海豚出沒的大、小磨刀洲水域,成立海岸公園,以保護海豚。但洪家耀質疑,海岸公園二○一六年才完工,「遠水不能救近火」,希望盡快成立海岸公園,又促請當局重新審視填海對海豚的影響。
路政署回應指,署方有定期監察水質及中華白海豚情況。根據最新的水質監測數據,機場對開水域的水質於港珠澳工程前後並無明顯變化,顯示工程並沒對環境造成影響。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619/-5-2996689/1.html
盡快成立海岸公園,以保護中華白海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