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報專訊】政府在新界東北推行公私營合作,讓持有農地的發展商可「原址換地」建住宅出售,房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姚松炎說,這安排會有後遺症,因為政府過去內部檢討已得出結論,就是公私營合作會被發展商「牽着走」,基建配套受發展商的時間表所控制,設計和安排都不理想。
重提換農地「四贏」方案
他表示,半年前曾提出一個四贏方案(城鄉共融、有地可耕、地主可獲利、有住宅供應),但政府沒接受。他稱,方案是規定農業地不能更改用途,但若地主不想務農,可以向政府要求換地,其農地的發展地積比率,可以轉移去換來的新土地,這樣既有地讓人耕種,發展商亦可以有住宅地獲利。
姚松炎昨在港台節目《自由風自由Phone》中表示,公私營合作的安排,會讓個別持有較多地皮的發展商在該區出現地產霸權等壟斷現象,政府難逃利益輸送的指控。他說:「政府內部檢討文件都指出,很多時用這些(公私營合作)形式,會被某些發展項目控制主導權,政府基建項目的設計會不理想。」
批隨意增地積比不智
他又認為,政府突然將新界東北發展區的最高地積比由5倍增至6倍,是十分不智,「在沒任何諮詢下改動,以後便沒任何制度監察,可以隨意加高減低……政府隨意更改,是危險發展」。
明報
|
|